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76篇 |
免费 | 342篇 |
国内免费 | 29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篇 |
大气科学 | 64篇 |
地球物理 | 848篇 |
地质学 | 832篇 |
海洋学 | 111篇 |
天文学 | 1562篇 |
综合类 | 103篇 |
自然地理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92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215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246篇 |
2003年 | 234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177篇 |
2000年 | 177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相对于传统的反射地震方法而言是一种新的经济的勘探方法。这是由于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所需的观测值直接来自于研究区下方发生的天然微地震,而反射地震却需要在研究区表面进行人工放炮。因此本工作是将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柴达木盆地西部某油田约100km2地区的深层构造的尝试性研究。626个地震事件的3289个P波到时的初步结果与研究区已知的大的构造吻合较好。该模型中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观测到一个北西向的背斜。此外,微地震的分布也与研究区中活动断裂带的位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Marián Putiš Hans-Jürgen Gawlick Wolfgang Frisch Marián Sulá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2008,97(4):799-819
The Cretaceous orogen of the Western Carpathians comprises fragments of the destructed northern Centrocarpathian domain, which
is defined as Infratatric unit and formed a continental margin facing the Penninic Ocean in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times.
The breakup event and opening of the Penninic Ocean occurred in the Early Jurassic (Pliensbachian), which is recorded by an
abrupt deepening event from shallow-water sediments to deep-water nodular limestone in the Infratatric sediment success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ssive into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by the onset of subduction of the Penninic oceanic crust
occurred in Santonian times and is reflected by the beginning of flysch deposition in the Infratatric Belice domain, which
took the position of a forearc basin in the convergent margin setting. The forearc basin was supplied by clastic material
from the more internal part of the Infratatric unit, which experienced nappe stacking, metamorphism, and subsequent exhumation
in Late Cretaceous times. In the frontal part of the forearc basin an accretionary wedge was built up, which formed an outer-arc
ridge and delivered detrital material into the forearc basin in Maastrichtian time. Fin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European and
the Adriatic plate occurred in the Eocene period and is responsible for weak metamorphism in the Infratatric unit.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 总被引:130,自引:11,他引:130
GPS观测结果给出了在欧亚参考框架下周边板块的运动状态 ,印度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E2 0° ,速度是 40~ 42mm/a ;北美板块的运动方向约NW 2 80°~ 2 90° ,速度是 2 1~ 2 3mm/a ;菲律宾板块的运动方向是NW 2 90°~ 310° ,速度是 37~ 45mm/a ;哈萨克—西伯利亚地盾的运动方向约NE130° ,速度是 3~ 5mm/a。GPS所揭示的中国大陆现今运动场清晰地表现出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分块运动特征。文中给出了各主要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部分活动地块内部结构完整 ,以整体性的运动为主 ;个别活动地块内部发生构造变形 ,地块的整体性不好。中国大陆以活动地块为单元的现今构造变形可能与大陆岩石圈的结构和性质有关 ,上地壳以脆性变形为主 ,下地壳和上地幔以粘塑性的流变为特征 ,从底部驱动着上覆脆性地块的整体运动。 相似文献
994.
地基中竖向孔支护结构的设计需要以其所受主动土压力为依据,为此常需计算竖向孔开挖后孔壁主动土压力。含竖向圆孔地基是轴对称问题,基于平面应变假设的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或库仑土压力理论显然不适用,而现有求解轴对称条件下主动土压力方法多采用完全塑性假定或其他假定环向应力与大主应力之比(环向压应力系数?)为常数的方法,理论上不够严谨且误差较大。建立轴对称问题滑移线方程,采用使主动土压力为最大的目标的方法,采用迭代法求解环向压应力系数?,分析了?受土体参数和轴对称竖向孔几何参数影响规律,进而求解轴对称竖向孔孔壁主动土压力的精确值,理论上更为严谨,结果更为合理,并对比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土压力结果,总结了轴对称条件下主动土压力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5.
滇西北宾川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活动构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卫星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对滇西北宾川地区活动断层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对该区活动构造体系提出了新认识。研究表明,该区发育以北东向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的活动断裂,并构成了典型的张扭性帚状构造,控制了宾川地区构造地貌的发育。该活动构造体系的主干活动断裂是近南北向程海—宾川断裂向南至宾川处分解后形成的2条分支断层,即近南北向以正断性质为主兼具左旋的宾川断裂(F1)和北东向左旋走滑的上沧—鱼棚断裂(F2)。宾川地区活动构造体系是在区域近东西向伸展和微地块顺时旋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反映了滇西北裂陷带在青藏高原整体瞬时旋转背景下的左旋拉分运动模式。同时,对宾川地区活动构造体系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对于其中主干断裂(F1、F2)的大震危险性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从基坑柔性支护结构后的滑动土楔体的整体静力平衡方程出发,推导了考虑作用点位置的主动土压力泛函极值等周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拉格朗日乘子,将主动土压力问题转化为确定含有两个函数自变量的泛函极值问题。对于一般黏性土,依据泛函取极值时必须满足的欧拉方程,得到了对数螺旋线的滑裂面函数和沿滑裂面分布的法向应力函数。结合边界条件和横截条件,主动土压力泛函极值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以两个拉格朗日常数为未知量的函数优化问题。同时,讨论了滑裂面为平面和圆弧面两种特殊情况。通过算例表明,对于一般土体,在作用点位置系数下限处,主动土压力最小,滑裂面为平面;随着作用点位置的上移,主动土压力呈非线性增长,相应滑裂面为对数螺旋面。对于砂性土,位置系数上限值随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其相应的土压力值也随之增加。对于软黏土,滑裂面为圆弧面,随着作用点位置的上移,主动土压力呈非线性下降,滑裂面背离基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00.
青海玉树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解译及构造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IRS-P5、ALOS、Google earth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ASTER DEM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考察,总结玉树地区断裂带的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获取其空间展布和分段情况,对断裂的性质和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中共解译活动断裂18条,总体呈Y字型分布。通过错断水系位错量的量测、三维地貌对比、地形起伏度和历史地震对比等多种分析,断裂活动强度可以分为强烈、中等和弱活动3个等级,其中当江—多彩断裂、玉树断裂和巴塘断裂是玉树断裂带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