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Geological map is the core carrier of the display of basic geological work. However, the compilation standards for geological map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not uniform, and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of adjacent sheets junction.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se maps, which otherwise will bring considerable inconvenience for us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unified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expression and marks were adop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systematically revising the 1:50 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maps in Anhui Province. The revision principles were put forward as ‘respecting the original work, following the norms, not leaking information, unitary expressing, reading clearly and easily, revising beautifully and harmoniously’.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vision process was created as ‘digitization →verification and problem processing→explanatory notes update’,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s of lacking detailed process guidance during the geological map revision. The geological map has been upgraded after revision, and the latest geologica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integrated without mistakes and omissions, which makes these maps unitary and easy reading. The revised maps improved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the “geological cloud” basic geological data sharing platform, and meet the needs of systematical managing, using and sharing of results data.  相似文献   
32.
Through a long-term summary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s of Qinghai Province,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mafrost and their impact on transporta...  相似文献   
33.
我国十年地质调查实验测试研究主要成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屈文俊  吴晓军 《岩矿测试》2012,31(2):201-209
我国地质调查实验测试研究项目主要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十年来,在地质"野战军"装备计划的大力支持下,在地质行业强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的地质实验测试技术得到发展,分析测试仪器装备得到加强,实验测试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分析测试水平及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建立了从主量、微量到痕量元素分析,从无机组分到有机组分分析,从固体、液体到油气样品分析,能全方位覆盖地质调查样品类型、满足地质调查需求的实验测试技术方法体系及相应的样品分析能力。文章介绍了十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支持的地质调查实验测试研究项目情况,从无机测试分析技术方法、有机测试分析技术方法、同位素测试技术方法及应用、地球化学系列标准物质研制、地质实验仪器研发及升级改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推广等六方面总结了我国十年地质调查实验测试研究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34.
2012年,随着甘肃省找矿3年突破行动顺利实施,地质找矿在项目数量、资金投入、突破矿种、查明资源量方面均创历史新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成果显著。文章就甘肃地质找矿突破行动年度成果进行综述,旨在提振信心,确保地质找矿3年突破行动确定目标和地质勘查"358"战略任务完成,促进甘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5.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36.
我国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面临的多是隐伏矿产尤其是深部矿产勘查,勘查难度很大,常规的勘查方法技术手段很难发挥大的作用。因此,找矿必须以新方法新技术为引领和支撑。这里列举了部分相对成熟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究成果,包括高温超导磁强计、多频相位激电测量系统、复杂条件下的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大透距的电磁波等,重点围绕方法技术特点、技术指标、应用实例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以期这些成果能尽快应用于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37.
福建省永定县大排铅锌矿的找矿思路创新和突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永定县大排矿区是历经多次地质工作的老矿区,之前仅作为一个小锰矿在开采。本项目成功运用新理论正确指导找矿、运用新方法实施找矿,发现并基本查明该矿为一以铅锌矿为主,并共、伴生铁矿、铜矿、钼矿、银矿、锰矿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矿种为浅部铅锌多金属矿经铜多金属至深部磁铁矿,成因类型为层控-矽卡岩型→层控-热液叠加改造型,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区域矿床成因理论,拓展了区域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8.
冯增昭 《古地理学报》2004,6(4):387-390
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9~12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在这一盛会的开幕式上,作者特别怀念和感谢往昔众多的老前辈、专家和学者,如葛利普、黄汲清、谢家荣、刘鸿允、关士聪、王鸿祯、廖士范等,他们对我国古地理学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和功绩。开拓者的业绩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9.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年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1989年建室以来10年的历程,重点展示了10年来的研究成果,成果产品化、人才培养与对外开放方面所做的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必须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对同类实验室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0.
刘伍  赵云峰  程剑 《城市地质》2007,2(3):43-47
地铁工程施工不论是明挖、还是暗挖,从开挖的安全性及防水措施等方面,对地质均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地铁工程一般埋深较大,尤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条件下,单一、简单的降水方法很难较好的满足地铁工程施工对地下水控制的要求。因此,需要考虑将不同种的单一降水方法中的优势技术进行合理叠加,尝试复合降水技术,能使地铁工程降水效果达到疏干充分、消除或有效控制含水层底界滞留水渗漏,避免拱顶因地下水渗漏造成冒顶、侧壁地下水渗漏造成坍塌,保障正常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