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讨世界人口寿命与各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人口寿命是社会发展的最佳衡量方式。分析战后不同类型国家人口寿命变化的特征,从中得出影响人口寿命的几大政治、社会与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2.
现代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任务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回顾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它给予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剖析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地图科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新庄煤矿采区地震勘探经验的总结,证明采区地震勘探具有投资省、周期短、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地质勘探手段,基本解决了影响煤炭生产的两大主要问题:中小构造及煤层赋存形态问题,对煤炭的生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生产实践证明,采区地震勘探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山东省历时3年建立了重要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将山东省内不同时代、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各类地质钻孔资料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该数据库包含49107个地质钻孔的基本信息,通过"三图一表"的形式表达,其中工程布置图5510张,勘探线剖面图20686张,钻孔柱状图75711张,样品分析结果表116323张。部分钻孔数据在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面向公众开放。该文在已经取得的钻孔数据库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行业部门、工作程度、矿种、钻孔类型和钻孔深度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在数据库的资料汇交、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和城市地质工作方面的应用性进行了浅析。以期通过扩大汇交范围、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补充属性数据等方法,实现数据库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山东省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功能,也为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5.
福建物探、化探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地质工作者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在区域地质,深部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水平和扩大应用领域,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效绩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企业效绩综合评价模型,在由基本的财务指标构成的财务分析体系基础上,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效绩综合评价中.以企业历史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用训练好的BP网络评价企业当期各方面的效绩.试验结果表明将BP网络应用于企业评价中,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中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包括布格重力异常图、空间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表层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5种图件.利用数字化编图技术对新旧资料进行同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在编图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确保编图质量,并进行了GIS数据库的构建工作.地理底图和各专题图件均在MapGIS基础平台上以点、线、面三种图元类型表示,根据实际材料和图面内容进行分层设计、分层构建、统一成图的技术路线,为日后资料使用和图件修编奠定了良好基础.以MapGIS为平台,可以很好地完成地质地球物理系列编图任务.  相似文献   
28.
计算机地图制图课程的教学多数采用传统的知识驱动式教学法,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讲授比重较大。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单纯使用“案例教学法”或“任务驱动教学法”都存在不足。笔者将二者相结合,设计了“案例引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案例为模板,以任务为目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知识和技术。  相似文献   
29.
2000年原中央管理的大部分核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后,核地勘队伍按照主攻地浸砂岩铀矿的战略部署,相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二连、巴音戈壁中新生代含铀沉积盆地中,精心组织实施了地勘费与大调查项目,先后取得了铀矿找矿重大突破。所获成果在后续勘查中得到不断扩大。2011年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被列为国家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之列,在扩大和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不断总结找矿突破的技术思路,对扩大找矿成果,发现新的矿产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内蒙古中新生代主要含铀沉积盆地铀矿地质基本特征入手,总结探讨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思路,分析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指出呼斯梁、巴赛齐、因格井3条成矿带的成果扩大方向。  相似文献   
30.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最具标志性的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4年启动实施的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353亿元,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35个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483万ha,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423万ha、荒山荒地造林1753万ha、封山育林307万ha,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经济效益0.26万亿元,社会效益0.73万亿元,合计2.41万亿元,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退耕还林还草将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就是要努力实现建设高质量、成果高效益、管理高水平,我国在2021-2035年间将继续推动第三轮退耕还林还草,预计可以退耕还林还草667万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