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38篇 |
免费 | 604篇 |
国内免费 | 94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8篇 |
大气科学 | 345篇 |
地球物理 | 488篇 |
地质学 | 2932篇 |
海洋学 | 516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204篇 |
自然地理 | 2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58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148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52篇 |
2015年 | 222篇 |
2014年 | 300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33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225篇 |
2005年 | 173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伊犁盆地以其丰富的煤碳和铀矿资源倍受专家与学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伊犁盆地南缘。笔者从煤矿勘查角度,运用构造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沉积学的理论,从构造应力作用强度方面阐述伊犁盆地南缘现存的构造特征、构造格局以及含煤地层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的沉积特征和赋煤性。笔者分析了古气候和沉积环境与聚煤关系,认为水西沟群是在温暖潮湿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冲积扇-扇三角洲体系的产物,有利于泥碳沼泽环境的形成,特别是西山窑组具备形成稳定而厚大煤层的基本条件。笔者重点分析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对煤矿的形成与保护作用,认为区域构造背景直接决定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从而影响着研究区成煤环境与赋煤潜力;构造格局或构造特征是成煤后构造演化的结果,即其活动影响着煤层成藏或保存程度;构造作用的差异性影响着煤层的保存状态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92.
依据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将济阳坳陷陡坡带分为板式、铲式、断阶式、坡坪式4种类型。断阶式和坡坪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类型多,成藏条件优越,各类油气藏发育完全,在纵向上组成较完整的油气藏序列。板式和铲式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主要为近岸水下扇,其次为扇三角洲,油气藏类型单一,在纵向上油气藏序列发育也不完整。此外,板式陡坡带由于断裂不发育,沉积相带窄,油气相对贫瘠。油气在断阶式中最为富集,其次为坡坪式和板式,铲式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993.
994.
利用2002-2010年朱日和气象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半干旱区朱日和地区2002-2010年的沙尘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朱日和地区临界起沙风速为9.4 m·s-1,2002-2010年沙尘天气频率和大于临界起沙风速频率呈波动变化,沙尘天气频率和大于临界起沙风速频率有很好相关性,超过18 m·s-1的强风极易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定义标准化的沙尘天气频率(NfDO)为沙尘天气频率与大于临界起沙风速频率之比,当夏季降水量大于100 mm,夏季最大NDVI、最大LAI和最大NPP分别大于0.24、0.3 g·m-2·d-1和0.6 g·m-2·d-1(以碳计算)时,次年春季NfDO较低,沙尘天气不易发生;反之沙尘天气较易发生。对沙尘天气发生机制的分析发现,夏季有效的降水促进了植物生长,夏季降水量、最大NDVI、最大LAI和最大NPP增大,来年春天土壤不容易侵蚀,沙尘天气不易发生。 相似文献
995.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壳形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地质资料和GPS资料。在断层分布密集的地区用模拟断层的位错替代多断层位错,建立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非震位错模型。利用GPS区域网资料.采用改进的蒙特卡罗法和遗传算法,联合反演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的活动特性.得到如下认识:1)小江断裂是高应变积累闭锁区,鲜水河断裂次之,安宁河和则木河断裂应变积累程度最低。2)2001~2004年与1999~2001年相比.鲜水河北西段应变积累即锁定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南东段略有加强;安宁河略微减弱;则木河没有明显的变化;小江断裂各段的锁定程度均有显著的增强。3)各断裂的运动特点在空间上呈现出分段性。4)边界带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川滇菱形块体一侧。 相似文献
996.
云南昆明寒武纪早期浅水相磷块岩的氧化还原环境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重要的营养元素,与古环境和生命演化密切相关。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伴随着骨骼化动物的辐射,华南甚至全球广泛沉积了大量磷酸盐,这暗示磷是古环境的变化与生命演化之间关系的桥梁。然而,目前,磷块岩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磷酸盐富集的沉积环境和形成机理,本文研究了华南寒武纪早期梅树村剖面磷块岩的磷酸盐聚集形式、黄铁矿形态学和稀土元素。磷块岩主要是由结晶氟磷酸钙、隐晶质氟磷酸钙和铁氧化物组成。稀土配分模式均为"帽型"配分模式,与沉积物中铁-锰还原带之中的稀土配分模式类似,表明稀土元素遭受了早期成岩的影响。磷块岩中没有草莓状黄铁矿和较低的Ce负异常(Ce/Ce~*=0.50~0.82,平均值为0.70),暗示磷块岩沉积于氧化/次氧化的沉积环境。Eu元素未发生异常(Eu/Eu~*=0.92~1.08,平均值为0.98),暗示磷块岩可能未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较高的Y/Ho比值(55.3~74.5,平均值为63.6),与海水Y/Ho比值相似,表明磷块岩来源于海水。鉴于华南寒武纪早期广泛的氧化事件、缺氧分层的海水化学结构和上升流活动,本文认为磷块岩的形成源于氧化背景下较高的磷酸盐浓度和... 相似文献
997.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2):158-184
Early Miocene igneous rocks associated with the Dalli porphyry ore body are exposed within the Urumieh-Dokhtar Magmatic Arc (UDMA). The Dalli porphyry Cu–Au deposit is hosted by subduction-related subvolcanic plutons with chemical composition from diorite to granodiorite, which intruded andesitic and dacitic volcanic rocks and a variety of sedimentary sequences. 40Ar/39Ar age data indicate a minimum emplacement age of ~21 million years for a potasically altered porphyritic diorite that hosts the porphyry system. The deposit has a proven reserve of 8 million tonnes of rock containing 0.75 g/t Au and 0.5% Cu. Chondrite-normalized rare earth element (REE) patterns for the subvolcanic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light REE enrichments [(La/Sm) n ?=?2.57–6.40] and flat to gently upward-sloping profiles from middle to heavy REEs [(Dy/Yb) n ?=?0.99–2.78; (Gd/Yb) n ?=?1.37–3.54], with no significant Eu anomali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generated by the fractionation of amphibole and the suppression of plagioclase crystallization from hydrous calc-alkaline magmas. In normalized multi-element diagrams, all analysed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s in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and depletions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and display typical features of subduction-related calc-alkaline magmas. We used igneous mineral compositions to constrain the conditions of crystallization and emplacement. Biotite compositions plot above the nickel–nickel oxide (NNO) buffer and close to oxygen fugacity values defined by the hematite–magnetite (HM) buffer, indicating oxidizing conditions during crystallization. Assuming a minimum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775°C, the oxygen (fO2) and water (fH2O) fugacities are estimated to be 10?10.3 bars (~ΔNNO+4) and ≤748 bar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of biotite phenocrysts.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estimated from temperature–corrected Al-in-hornblende barometry and amphibole-plagioclase thermometry, suggest that the hornblende phenocrysts in Dalli rocks crystallized at around 780 ± 20°C and 3.8 ± 0.4 kbar. An alternative method using the calcic amphibole thermobarometer indicates that the Dalli magmas were, on average, characterized by an H2O content of 4.3 wt.%, a relatively high oxygen fugacity of 10?11.0 bars (ΔNNO+1.3), and a hornblende phenocryst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880 ± 68°C and pressure of 2.6 ± 1.7 kbar. 相似文献
998.
选择位于长江下游的固城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195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的输移规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反映了模型的良好模拟能力。比较两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发现,198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82mg/L和411.88×103kg/a,总磷0.084mg/L和43.04×103kg/a;远高于1951~1960年的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22mg/L和49.55×103kg/a,总磷0.036mg/L和7.67×103kg/a。模拟主要反映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农作物耕作模式对农业非点源氮、磷浓度及输移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速率与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理论框架,在热水条件下研究了角闪石断层泥的摩擦滑动性质并与闪长岩的另一种主要矿物斜长石的摩擦滑动性质进行了对比.摩擦实验是在三轴实验系统上完成,有效正应力200 MPa,孔隙压力30 MPa,并将加载速率在1.22 μm/s和 0.122 μm/s之间实施了切换.结果表明角闪石的摩擦系数均值为0.70±0.01,随着温度增加没有系统性的变化,整体低于斜长石的摩擦系数(0.75±0.01);计算与实验表明,角闪石和斜长石的摩擦系数的体积分数加权平均值与闪长岩的摩擦系数基本一致;角闪石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00~614 ℃)显示速率强化(a-b>0),与斜长石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速率弱化(a-b<0)正好相反;角闪石的速率依赖性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无系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陆面辐射和热量收支的特征.通过研究不同典型天气条件对陆面过程微气象特征的影响,发现地表反射率在晴天会出现早晨偏大的不对称结构;晴天与多云天气相比不平衡量较大,而阴天时的阵性降水会使局地能量收支出现不平衡.利用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得到的夏季平均不闭合度是19.6%.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辐射和能量收支的影响不容忽视,达到约25%的削弱程度,比极端干旱的敦煌荒漠区要大,又进一步证明了半干旱区夏季的平均气候特征与云量较多的多云天气(5≤Mean total cloud amount<8)接近.另外,7月日平均波恩比最大是4.1,平均是1.95,比极端干旱区的敦煌波恩比小1个数量级,说明榆中所处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比敦煌所处的极端干旱区在气候上要湿润很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