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290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5249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巫建华  刘飞宇  刘帅 《地质论评》2011,57(1):125-132
江西及广东北缘呈近EW向展布的峡江-广丰火山岩带和三南(全南、定南、龙南)-寻乌火山岩带,是我国东南部中生代以高钾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为主体的火山岩带的组成部分.峡江-广丰火山岩带的石溪盆地、三南-寻乌火山岩带的三百山盆地和大长沙盆地出露少量粗面岩,粗面岩所含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Th/U比值高,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  相似文献   
992.
利用LA-ICP-MS测试技术对浙西地区中生代晚期寿昌盆地典型剖面建德群9件凝灰岩和安山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显示:建德群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范围在134~115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中—晚期;其所属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和横山组的锆石年龄分别是134~125Ma、125~118Ma、125~121Ma和121~115Ma,各自对应于欧特里夫期—巴雷姆期、阿普特期早—中期、阿普特期早期、阿普特期中期。由此认为,黄尖组的时代与寿昌组+横山组大致相当,前者与后两者横向可能为同时异相,并非上下关系;在寿昌和丽水两个盆地的寿昌组近乎同时,其上为时代大致相当的横山组与馆头组。  相似文献   
993.
浙江淳安木瓜基性岩墙群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淳安木瓜地区基性岩墙群以NW-SE向产出,岩性丰要为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主要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表现为右倾型,(La/Yb)N=5.1~7.6,平均为6.4,反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为明显,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表明源区有石榴子石的残余.La/Sm-La图解显示本区基性岩墙的岩浆是平衡...  相似文献   
994.
与周缘相邻的含油气盆地相比,前人对巴里坤盆地的研究少之又少,对其认识也不够完善;特别是由于缺乏化石及年代学资料,对研究基础的地层划分方案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盆内Bal井岩心取样的凝灰岩进行了年代学测定,依据测定结果并结合地震反射同相轴特征对巴里坤盆地的地层重新进行...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阳霞煤矿一带出露绿泥绢云母石英片岩,原被划分为古元古界地层,该片岩中的碎屑锆石呈自形形态,锆石的环带丰富,具有典型的岩浆锆石特点。对锆石进行的ICP MS U 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锆石的年龄介于1179~794 Ma之间,峰期年龄集中于810~794 Ma,说明该片岩之原岩的沉积上限年龄不早于794 Ma。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认为,该基底地层应该属于新元古界,形成时代相对较新,因此导致库车坳陷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和较强的构造活动性。此外,在810~794 Ma时塔里木地块东北部发生过岩浆事件,该事件应该与塔里木地块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准噶尔东部大黑山地区出露的姜巴斯套组为一套厚层海相火山-沉积地层,其形成时代及地层层序存在争议.对姜巴斯套组下段2个具有地层意义的晶屑凝灰岩开展的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39.4±1.9 Ma(MSWD = 0.39)和336.3±2.6 Ma(MSWD=0.58),结合古生物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7.
锆石LA-ICP-MS U-Pb年龄(220.6±2.0Ma)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属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主微量元素研究显示超基性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43.22%~44.48%)、K2O(0.10% ~0.17%)和Na2O(0.15% ~2.13%)以及较高的MgO含量(29.23% ~30.38%)和Mg#...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坳陷东部地区吐格尔明背斜核部花岗岩发育,该套花岗岩侵位于以云母石英片岩为主的元古界基底岩系中,上覆的三叠系以角度不整合与其接触。本区花岗岩的研究对揭示库车地区的基底性质与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对吐格尔明花岗岩锆石的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 吐格尔明背斜核部的花岗岩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锆石,其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626.4±5.2Ma~643.3±4.0Ma,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埃迪卡拉纪早期。该套花岗岩的SiO2 (67.95%~78.59%)和Al2O3 (11.81%~16.21%) 含量均很高,A/CNK在1.2~1.6,为硅和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06×10-6~20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高场强元素(Ta、Nb、Ti等)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 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吐格尔明花岗岩是由地壳物质在底侵热源或构造动力作用下引起的局部熔融形成的,属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形成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化阶段,推测塔里木北缘在震旦纪已开始伸展,代表了古亚洲洋早期的伸展构造环境。实验测得花岗岩钾长石40Ar/39Ar年龄平均为291.4~255.8Ma,代表了花岗岩的隆升剥蚀年龄,反映出吐格尔明花岗岩在二叠纪受到挤压发生剥露的过程。因而从年代学框架上更好地约束了塔里木地块北缘在古生代由伸展裂解到聚敛隆升的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999.
采用LA-MC-ICP-MS手段对敦煌地块中敦煌群的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长英质伟晶岩脉中的锆石进行了U-Pb 和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白云母石英片岩碎屑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545~756Ma,主要集中在1200~1000Ma,表明地层的最大沉积时代为756Ma,蚀源区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事件。白云母石英片岩锆石的εHf(t)分为两组,一组为正值,εHf(t)=1.2~10.1,单阶段模式年龄为tDM=1.09~1.66Ga;一组为负值,εHf(t)=-1~-16,两阶段模式年龄为tDM2=1.91~2.42Ga。表明蚀源区存在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的再造地壳。石榴斜长角闪岩的两粒捕获锆石的年龄为2272Ma 和1208Ma,εHf(t)为-3和14,tDM2tDM为2.82Ga和1.1Ga,暗示捕获区存在太古代再造地壳和中元古代晚期新生地壳。石榴斜长角闪岩碎屑锆石的Th/U比值为0.02~0.42,206Pb/238U年龄为441±5Ma,代表了岩石遭受变质作用的时代。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与长英质伟晶岩脉中的继承锆石特征相同,锆石年龄集中在3个峰值区间:2.2~2.1Ga,1.8~1.6Ga,1.2~0.8Ga,相应的的εHf(t)分别为-9~4,-5.4~15,-27~20,相应锆石的模式年龄分别为3.1~2.4Ga,2.6~1.4Ga,3.1~1.7Ga,均大于其形成年龄,表明蚀源区锆石来自于再循环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壳,样品代表的地层的最大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岩石中检测出早古生代的变质锆石, 206Pb/238U年龄为464~422Ma,可能代表了沉积岩的变质时代。敦煌群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表明蚀源区岩石类型和时代的多样性,也表明部分敦煌群不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而是塔里木盆地变质基底之上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后卷入了我国西北部早古生代的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1000.
Five volcanic rock samples and two granit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volcanic basins in western Fujian and southern Jiangxi were dated by using the zircon laser alb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method. Together with previously dated ages, the dates obtained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SE China. The volcanic rock samples yield ages of 183.1±3.5 Ma, ca. 141 Ma to 135.8±1.1 Ma, 100.4±1.5 to 97.6±1.1 Ma, confirming three episodes of late Mes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which peaked at 180±5 Ma, 140±5 Ma and 100±5 Ma, respectively, along the Wuyishan belt. Moreover,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volcano-sedimentary basins, we have recognized two compressional tectonic events along this belt. The early one was characterized by Upper Triassic to Middle Jurassic NNE-trending folds that were intruded by late Jurassic granites; and the late one caused the Lower Cretaceous volcano-sedimentary layer to be tilted. The dated age 152.9±1.4 Ma of the granitic samples from the Hetian granitic pluton in the Changting Basin and that from the Baishiding granitic pluton, 100.2±1.8 Ma, in the Jianning Basin, give the upper boundaries of these two tectonic events respectively. Hence,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SE China was alternated between extension and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