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利用x荧光光谱和电子探针研完了青岛及诸城深源脉岩及其橄榄岩包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了其成岩平衡温压条件,确定它们为上地幔不同层次的深熔产物,推测它们形成于中生代晚期的岩石圈拉张背景。  相似文献   
22.
鲁东诸城皇华镇地区下白垩统莱阳群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足迹化石赋存地层为龙旺庄组灰绿色、黄绿色泥质细砂岩、粉砂岩,为滨浅湖—河流相沉积环境.足迹特征显示:蜥脚类恐龙体重大,四足行走,前后足迹面积相近,似椭圆形;鸟脚类和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足迹为三趾型;兽脚类恐龙体重最轻、数量最多.三大类恐龙行进速度介于散步—小跑之间,有转弯、减速、驻足等状态,无奔跑行迹,行进方向大多数为自东向西,行迹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推测恐龙可能在集体迁徙.结合足迹形态特征及保存现状,将该区恐龙足迹变形程度划分为未变形、弱变形、中等变形和强变形4种,并在前人侵蚀模型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恐龙足迹复原方法与侵蚀机理,为更精确地分析恐龙种属、大小、生活习性、生物力学性质等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3.
恐龙化石是地史时期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一旦因自然原因或经人工发掘暴露地表后,则面临着严重的风化破坏问题,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太阳光照。化石长期遭受日照影响,周而复始,受热应力作用使化石表面产生裂缝,最终化石整体破碎。化石受热情况不同,包括阳光直射、室内遮阴和化石表面涂保护层三种不同情况下受热。该文从这三种不同情况出发,通过数值模型对化石及围岩对温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阳光直射时温度梯度大小和温度梯度产生的温度应力远远大于室内遮阴和涂保护层后的温度梯度和温度应力;不涂保护层,化石部分温度梯度和温度梯度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涂保护层温度梯度和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24.
随着全国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日渐成熟,如何运用大地构造相方法找矿成为近几年的新课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找矿思路:以已知矿产地的大地构造相(亚相)特征作为前提条件,结合已知矿产地地质、物化探找矿标志,在覆盖区圈定根据物化探特征推断出存在与已知矿产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构造组合的地区,即为成矿预测区。该文以五莲—诸城地区为例,以五莲县七宝山铜矿作为已知矿产地,应用上述找矿思路,在诸城市瓦店镇附近圈定了铜矿预测区,该方法对其他矿种预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5.
1923年Nopcsa命名的Emydichnium是龟类足迹最早的报道,后来其他一些中生代的足迹也被陆续报道描述。但是大多数化石只显示出或多或少的明显爪印或者划痕,无法反映造迹者足部较为全面的生物学特征。山东诸城皇龙沟足迹点保存了早白垩世大量形态多样的龟类足迹,本文对其中一保存较好,能够反映足部生物学特征的龟类足迹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依据数据统计与莱阳足迹Liayangpus进行对比,显示两者存在明显不同。诸城的龟类足迹区别于以往发现的龟类足迹,因此根据其形态建立新种:完整诸城足迹Zhuchengichnites perfectus。本文亦对中国发现的龟类足迹化石点的层位、保存类型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6.
More than 125 footprints of theropods from the Cretaceous Longwangzhuang Formation have been mapped in a preliminary study at a site in the Zhucheng region of China. The tracks represent at least three morphotypes. The largest morphotype is a large theropod (footprint length ∼30 cm)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trackway and an isolated natural cast. At least 10 trackways assigned to the new ichnospecies Corpulentapus lilasia represent a medium-sized biped (footprint length ∼13 cm) with very short, wide, robust, ‘tulip-shaped’ tracks and long steps (∼5 × footprint length), and a short central digit (III) indicating weak mesaxony. Corpulentapus trackways are narrow and theropod-like even though track morphology is convergent with the footprints of some ornithopods. The third morphotype, made by a medium-sized grallatorid track maker (ichnogenus Paragrallator), is about the same size (∼13 cm) as the robust morphotype, but far more elongate and gracile, with an elongate central digit (III) indicating strong mesaxony. This ichnotaxon requires detailed comparison with Grallator sensu stricto. The contrast in morphology between the two common morphotypes is striking and demonstrates that two distinct medium-sized taxa of presumed theropod affinity frequented the same habitat in significant numbers.  相似文献   
27.
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的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多是从某方面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的要求,通过识别土地整治规划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诸城市为例,对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8.
诸城市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6个试点县之一。结合诸城市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探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思路。首先准确定位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进行前期研究,总结上轮规划情况,分析土地现状,开展专题研究,然后合理确定规划的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最后规范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9.
孟家庄子矿区瓷土(石)矿位于诸城市南10 km处。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中生代青山群,总体呈NEE向展布,石前庄组是赋矿层位;构造形式是单斜构造和断裂,节理不发育,局部断裂对矿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岩浆岩为中生代白垩纪青山期粗安斑岩潜火山岩,侵入于青山群方戈庄组中,对矿层没有影响。矿石自然类型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工业类型为瓷土(石)矿。成矿类型为陆相(火山)沉积水解蚀变型瓷土(石)矿。  相似文献   
30.
山东东部诸城晚白垩世王氏群大面积、高密度集群埋藏的恐龙化石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但其沉积物源与精确沉积时限目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山东诸城王氏群恐龙化石层中6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定年表明,样品090414-24-D中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YSG)为77.3 Ma,应代表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的最大沉积时限(下限),结合前人对王氏群红土崖组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时限应老于73.5 Ma(上限),也说明赋存恐龙化石层的王氏群上部红土崖组为Campanian期沉积;碎屑锆石定年揭示物源的锆石年龄组成分布在100~130 Ma之间,6个样品的年龄主峰值多在110 Ma或120 Ma左右,与下伏的早白垩世青山群火山岩年龄主峰较为吻合。王氏群恐龙化石层砾岩的砾石成分和古水流研究显示,其中3组砾石统计表明砾岩层砾石成分主要由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组成,3组古水流数据表明,诸城地区王氏群红土崖组砾岩层的古流向以南和南东方向为主,尚有1组显示古流向为向北,表明王氏群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侧莱阳和北西侧沂沭断裂带的青山群火山岩,其次为盆地南缘。本研究为诸城王氏群化石层沉积时限的限定和沉积物源的判断,以及胶莱盆地王氏群时期古地理格局的恢复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