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4篇 |
免费 | 1382篇 |
国内免费 | 21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167篇 |
地质学 | 7400篇 |
海洋学 | 226篇 |
天文学 | 52篇 |
综合类 | 191篇 |
自然地理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211篇 |
2022年 | 259篇 |
2021年 | 323篇 |
2020年 | 293篇 |
2019年 | 405篇 |
2018年 | 364篇 |
2017年 | 377篇 |
2016年 | 411篇 |
2015年 | 406篇 |
2014年 | 409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395篇 |
2011年 | 491篇 |
2010年 | 375篇 |
2009年 | 401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64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97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沉积环境分析是古地理重建的核心内容,黔北地区寒武系明心寺组沉积环境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中上扬子地区明心寺组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不能统一。选取寒武系明心寺组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发育大套的石英粉-细砂岩,沉积构造以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为主,碎屑颗粒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上段砂岩以双次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较少,纵向剖面自下而上显示为浅水陆棚→临滨→前滨→后滨演化序列,呈典型的陆棚相向滨岸相变化。综上所述,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的沉积相为滨岸相。黔北镇远地区明心寺组滨岸相沉积的出现,指示了黔北地区区域上重新认识明心寺组沉积相的必要性,将直接影响对黔北地区乃至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2.
Conodont Caudicriodus angustus angustus(Steward et al.,1956)and Caudicriodus angustus cauda(Wang et al.,2005)were found from a big limestone lens of the Berh Hairhan Formation in the place of W 150 km to Ulaanbaatar City.The discovery indicates that the Berh Haihan Formation should be assigned to Middle Devonian Eifelian Stage.This conodont fauna was from a shallow cooler water facies in the relatively high latitude. 相似文献
103.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has been made up of a large number of oil shale and mudstone in the Kongnan aera of Huanghua depression around the Bohai Bay. In the Kongnan area, the lake basins were very large and deep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2nd Member of Kongdian Formation. During that period,the lakes were sealed, uncommunieated with the sea water and the paleoclimate was very warm and wet in Kongnan area.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the trace element and the rare earth element,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in the disquisition, The authors prove the two views correct. 相似文献
104.
新疆巴楚中—晚奥陶世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中—上奥陶统灰岩相地层露头分布在巴楚良里塔格地区的一间房—唐王城。以牙形刺动物群为依据厘定3个组的时代,从下至上为一间房组(Periodus flabellum层、Pygodus serra层,属达瑞威尔阶)、吐木休克组(Pygodus anserinus层、Baltoniodus alobatus带,属桑比阶)和良里塔格组(含B.confluens动物群层,属凯迪阶下部)。一间房组的开始标志了新一期的海进,此组下段发育1期藻丘,中段发育1期藻丘、1期瓶筐石礁丘和3—4期瓶筐石—棘屑滩,上段代表了海水加深至浪基面之下的过程;吐木休克组沉积过程中达到了海进最大值,为凝缩沉积;良里塔格组代表了逐渐海退的过程,由浅滩和3期藻丘建造组成。 相似文献
105.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107.
海拉尔盆地兴安岭群上库力组自下而上可分出5个重矿物组合:磁黄铁矿-锆石-白钛石-锐钛矿组合,黄铁矿高含量组合,黑云母-白钛石-锆石-钛铁矿组合,菱铁矿-白钛石-黑云母-电气石组合,白钛石-黑云母-菱铁矿-石榴子石组合.不稳定矿物含量高,不同层段呈现高低韵律性变化则与火山-沉积作用强弱交替变化的环境有关.较高的ATi指数反映母岩应为中-酸性火山岩.ZTR指数不高说明重矿物的成熟度较低.由下至上陆源重矿物变少,尤其是上库力组D段(凝灰岩段),自生黄铁矿占很高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08.
南京地区分布着一套新近纪的松散砂砾沉积,曾被统称为雨花台砾石层。依据岩性、层序、沉积构造等特征,我们解译了4个地点砂砾层的沉积环境。研究发现,洞玄观组的沉积环境类似于曲流河沉积,六合组类似于砂质辫状河沉积,雨花台组则属于砾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环境的不同印证了前人的观点,即这些砂砾层是不同时期形成。古流向显示,从中新世到更新世早期本区的流域格局与目前的大体一致。而河流沉积环境的演化,却指示河道的坡降具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全球海平面不断下降导致侵蚀基准面降低所引起的,而差异性的构造运动似乎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9.
110.
以沉积相分析和层序界面识别为依据,将川东-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叠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的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为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发育层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