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739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荆山群禄格庄组是胶北地体古元古代变沉积岩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准确测定其原岩沉积时代与物质源区,对进一步探讨荆山群与粉子山群之间的成因关系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以山东莱阳沐浴店地区出露的禄格庄组长石石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石石英岩中碎屑锆石内部矿物包体、阴极发光图像、LA-ICP-MS 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组成的综...  相似文献   
102.
扬子地区江口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与南华系层型剖面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记录出露广泛,研究程度较高,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新元古代主要有两次全球性大冰期,一般以澳大利亚的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为代表,扬子地区的南沱冰期和江口冰期与之相对应。但是,围绕扬子地区冰期地层的划分对比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关于上冰期的对比,虽然曾出现过不同的意见,但随着南沱组年龄数据的获得看法已趋于一致。目前主要分歧来自对下冰期和间冰期的认识。我国目前通常使用的名称,如“长安冰期”、“富禄间冰期”和“古城冰期”等与国际上的认识有差异,对新建的“南华系”地层划分和对比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根据扬子地区地质工作的多年积累和研究的成果,以“江口群”取代原“江口组”,使之成为扬子地区代表下冰期沉积的统一地层单元,江口群涵盖了下冰期的长安组、富禄组及与之相关的地层单元;扬子地区的下冰期相应地称为“江口冰期”,与国际上的Sturtian冰期可以很好地对应,含义更完整。我国南方对应于Sturtian和Marinoan冰期的是江口冰期和南沱冰期。湘黔桂地区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保存最完整连续,其中贵州黎平县的肇兴剖面可考虑作为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103.
笔者等对周潭群沉积变质岩及其中脉体的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质石英脉继承了其围岩的稀土元素及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形成石英脉的流体来源于围岩;脉体的微量元素对Zr-Hf、U-Th、Nb-Ta和Y-Ho与变质岩有一定的差异,且有一定的分异,指示脉体是流体作用的产物。变质流体通过侧向扩散作用形成了周潭群变沉积岩中的变质脉体。  相似文献   
104.
登封群的定年及其划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登封群人们先后采用过K—Ar、Rb-Sr、U—Pb、单颗粒锆石Pb-Pb、Sm—Nd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由于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大,直接影响了对登封群的认识,因而对登封群出现了多种划分方案。本文综合分析后认为,登封群花岗-绿岩地体形成于新太古宙末期(2500~2600Ma),难以划分出元古代的地层单元。另外,对已有的同位素测年成果使用上要结合样品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5.
云开群硅质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粤西云开群浅变地层年代的确定对于研究华南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同位素年龄值多测自其中的顺层火成岩,故对其他质意义有不同的理解。本文首次测得了云开群中硅质岩的40Ar/39Ar年龄,从而提供了云开群的沉积年代。  相似文献   
106.
江西周潭群同位素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江西弋阳、余江两地周潭群变质岩系中斜长角闪的Sm-Nd、锆石同位素研究,确认周潭群的形成时代为1100~1200Ma,属中元古代地层,而不是晚元古代地层,该岩系形成后经受了晋宁(900Ma左右)和印支运动(200Ma左右)的区域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07.
Wilcox Group mudstones have been mechanically and geochemically transformed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0–200 °C. Our research controlled for provenance and age by sampling from five wells, parallel to the paleodepositional axis, all within the Houston delta system. Across the sampled depths, mudstone porosity has been reduced from ∼25 to <10% and bulk mineralogical change as documented by quantitative X-ray diffraction includes decreases in quartz, K-feldspar and kaolinite content whereas illite + illite − smectite, chlorite, and plagioclase increase. These mineral transformations transfer elements at a scale of less than 1 mm from one mineralogical form to another, however, X-ray fluorescence data suggest that among major elements only Al2O3 and TiO2 are fully conserved within the system (trace-element ZrO2 is also conserved). K2O has been added to and SiO2 released from the Wilcox Group mudstones. Cathodoluminescence and secondary electron imaging did not find this SiO2 locally precipitated. We, therefore, document an open-system geochemic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108.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用户分类及服务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集中式、模块化、组件化的过程,目前正向地理信息的Web服务方向发展。传统的集中式地理信息系统中,功能的分类决定了用户的分类;而在地理信息服务的架构中,用户的分类导致服务的分类及其与用户分类的映射。本文从地理信息服务的架构出发,分析并提出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用户群分类与对应的服务分类,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地理信息服务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省内金矿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型、变质—岩浆热液叠生型、砂砾岩型及河相冲积型(砂金矿)六种类型。金矿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密切相关。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结晶基底——太古宙变质杂岩(第一矿源层)及早元古宙中浅变质岩(衍生矿源层);含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水,且多为两种水的混合物;大气水在成矿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金矿的成矿演化经历了太古代-早元古代矿源层及同韧性剪切变质热液金矿床、晚三叠纪-燕山早期岩浆热液及叠生型矿床及燕山晚期陆相火山岩型矿床三个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10.
东秦岭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发现了一条强应变带(称之为回龙湾强应变带),呈NNW—SSE向延伸,面理置换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特征明显,糜棱岩发育。该强应变带的发现表明,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既非不整合接触,也不是整合接触,而是断层接触关系。结合原岩建造、沉积环境和变质作用特征,作者认为二郎坪群和石界河群之间并非简单的地层学上的上下关系,而是两个近乎同时异地的变质地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