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51.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根据成矿花岗岩和成矿元素组合的不同,可分为3个成矿系列:锡(钨)成矿系列(Sn-W-Nb-Ta-Be)、锡-多金属系列(Sn-Ag-Cu-Pb-Zn)和含锡的多金属系列(Pb-Zn-Cu-Ag),3个系列的成矿时代相同(130~150Ma),均与大兴安岭南段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与锡(钨)成矿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与含锡的多金属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具有I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而当钾长花岗岩类与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等构成花岗质杂岩体或定位在相近空间时,常形成锡-多金属共生组合.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系列是与含锡的钛铁矿系列和含多金属的磁铁矿系列两种不同花岗岩类有关的含矿热液同位叠加成矿的结果.高成熟度、富锡的锡林浩特元古宙变质岩的重融-分异演化,可能是形成大兴安岭南段锡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2.
岭南山地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对岭南山地收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谱与水溶性离子成分谱的分析表明:总气溶胶质量与诸离子浓度大体在华南大陆的清洁点均值与大中城市均值之间,其分布主要表现为明显的三峰分布,分别位于巨粒子段,大粒子段与亚微米粒子段,主峰值位于巨粒子段。K 的分布最为特殊,仅仅在细粒子段位于0.065~1.1μm处表现为一个明显的峰。气溶胶中均以SO42-为主要阴离子成分,Ca2 为主要阳离子成分,较之华南乡村清洁对照点,除离子浓度成倍增加外,SO42-浓度占了阴离子含量的绝大部分。另外,NO3-、NH4 的含量比华南城市显著减少是其主要特点。在雨季无论是总浓度还是SO42-、Ca2 、Mg2 的浓度均比旱季时明显减少,与降水的清除过程有关。气溶胶中水溶性NH4 、K 、SO42-较多地存在于细粒态粒子中,它们的质量中值直径在旱季比广州大,在雨季略小于广州的情况;而F-、Ca2 、Cl-、Na 较多地存在于粗粒态粒子中。相对于华南土壤而言,旱季的大瑶山和白云山气溶胶中Mg2 、Ca2 有明显富集,SO42-也有一定程度的富集,雨季仅仅白云山上Mg2 有富集现象。通过离子中和情况的讨论,岭南山地气溶胶应呈酸性,对雨水酸化的缓冲能力较差,会加重该区的酸雨危害。  相似文献   
553.
闽南地区酸雨特征与其影响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用WRF有限区域模式对2002年第5号台风(Rammasun)减弱后在长白山脉诱生新涡旋产生复合系统的过程进行了60h的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倾斜涡度发展分析,揭示了当减弱的热带气旋移近较高大山脉时,通过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空气产生沿倾斜等熵面的下滑运动。在此基础上,热带气旋减弱引起的风的垂直切变的改变可以引起垂直涡度的发展从而诱生新的涡旋中心。  相似文献   
554.
一次淮河流域梅雨锋暴雨的大别山地形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NCAR提供的TRMM资料、FNL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应用WRFV3.2中尺度模式对2011年6月23—24日淮河流域梅雨锋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一系列地形敏感性试验,详细分析了大别山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别山地形会强迫底层西南暖湿气流绕流和抬升,形成扰动并使其所含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沿途释放,形成带状降水;2)大别山地形会使暖湿气流与偏北气流交汇形成带状分布的小槽,降水与气流辐合带方向一致;3)当地形增高时,降水中心位置变化不大,但对流更加剧烈;若使地形降低或消失,江苏淮河流域降水中心明显东移,说明大别山减弱了降水系统的东移,并使大值降水分布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555.
徐八林  杨卫洁  徐舒扬  解莉燕  陆鹏  王欣 《气象》2020,46(8):1113-1121
借鉴前人在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上探测森林火灾和城市大火烟尘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利用收集到的云南十部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的34次森林火灾个例资料,立足云南C波段高原高山雷达的一些特点,采用分类对比进行分析研究,得出C波段高山雷达森林火灾回波的一些特有指标。提出按雷达海拔高度分别设置森林火灾判别阈值、引入速度场特征、降水回波过滤等一些新指标和方法,进行这类地区的雷达森林火灾探测。随后开展了业务实践,经检验和实地踏勘,取得了一定效果。证明C波段雷达同样具有一定的探测森林火灾回波的能力,主要技术指标有:高山雷达由于海拔高差的影响,应分别针对不同雷达设置相应的阈值参数;根据森林火灾回波的上升和飘散特性,雷达回波速度场与周围回波有时呈现出一定差别;采用过滤晴空回波、过滤杂波、过滤地物回波、过滤二次回波、过滤降水回波、识别速度场特殊回波等办法,可得到滤出的火灾烟尘疑似回波。这些指标和方法对西部高山雷达探测应有一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56.
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的统计特征和机理分析Ⅰ: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2008年京津冀区自动站资料,根据小时变温,对太行山东麓焚风天气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焚风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其分布特征在夜间表现明显,强焚风一般出现在太行山东侧50km内,而弱焚风则可到达太行山以东100km范围内;太行山北段的东南侧和南段的东侧呈现出两个焚风中心,而中段附近焚风出现的相对较少;焚风出现的位置与风向的关系密切,西北风造成的焚风主要出现在太行山北段东侧,偏西风主要影响太行山南段,而西南风主要影响中段;焚风强度与风速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阵性特征;在红外云图中焚风常表现为一条明显的暗带;太行山东麓焚风造成的加热区可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河北平原。  相似文献   
557.
晋南中条山北峪奥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工作发现,北峪奥长花岗岩侵入于绛县群变富钾流纹岩之中,结合其2107±59Ma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应为早元古代岩浆侵入的产物。北峪岩体具高的Al2O3含量和高的δ^18OSMOW(‰)比值,表明为铝过饱和的S型花岗岩。其高的Al2O3含量和低的Yb含量及强烈分异的稀土图谱,表明形成于大陆环境。在LILE元素特点上,北峪奥长花岗岩亏损U,Th,K,Rb,具低的Rb/Sr比值和高的K/Rb  相似文献   
558.
太行山中北段发育大量燕山期中-酸性火山岩,其中位于太行山北段的涞源县神仙山地区的断陷盆地正是其中—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的逆冲推覆残片.本文报道了研究区内广泛出露的髫髻山组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1±2 Ma.该年龄对太行山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时限上的厘定并限定了太行山北段北西向拉张断裂构造系统的发育时间.本研究为太行山中生代岩浆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59.
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苏北盆地位于苏鲁造山带南侧、下扬子地台的东北部,盆地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使其演化历史颇为复杂.总结了近年来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如盆地基底、深部构造、形成机制、盆地与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的进展.对近年来获得的新认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了今后苏北盆地构造演化研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盆地基底构造与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苏鲁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演化的联系、郯庐断裂对盆地形成的影响、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560.
郭正府  邓晋福 《现代地质》1998,12(3):344-352
利用岩石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回溯了东昆仑晚古生代末—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研究表明,东昆仑晚海西期—早燕山期构造演化分为3个阶段:(1)洋脊形成与扩张阶段(309~260Ma);(2)大洋板块大规模俯冲阶段(260~230Ma),火成岩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属性;(3)陆内造山阶段(230~190Ma),陆壳的厚度相当于260~230Ma期间的两倍,南、北边缘构造性质与深部过程具较明显差异与不对称性。南缘深部总体特征是“壳热而幔冷”,暗示着陆壳与壳下岩石圈之间可能沿莫霍面有较大的构造拆离;北缘在壳底具岩浆底侵作用,其深部特征为“壳冷幔热”。自晚海西期—早燕山期东昆仑岩石圈缩短总量(平均值)约为1463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