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结合实测资料及理论计算,划分出了6种不同的异常压力类型。沾化凹陷油气藏以正常压力为主,但深部地层存在异常高压油气藏。平面上,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陡坡与凹陷中心,而低压在缓坡相对发育。纵向上,深部欠压实带发育异常高压,中部混合压实带高压与低压均可出现,而上部正常压实带以常压为主。沾化凹陷深部油气勘探的重点应为高势区中的相对低势区或高势区相邻的低势区,重点问题是结合压力与势分布寻找有利储层和隐蔽圈闭。   相似文献   
32.
山东沾化滨海地区地下卤水为古浓缩海水封存而成。浅层地下卤水主要赋存在40 m深度以上的粉砂和粉土层中,垂向上分为2个矿层,总厚度9.9-33.7 m,矿化度50.0-99.7 g/L,水位埋深1.2-4.3 m,单位出水量10.42-58.94 m3/(d.m),富水性中等,动态较为稳定。卤水开发利用应合理规划,避免资源浪费,注重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3.
河流沉积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沉积单元分析方法是详细解剖陆相盆地沉积过程和研究储集体空间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孤东和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分析了河流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该段河流沉积分别由11种沉积单元组成了3种类型的河流沉积,其中河道的加积沉积单元和河道边缘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类型,河床滞留沉积和决口扇砂体以较低的渗透率为特征,储层性能较差。馆陶组上段自下而上,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比值的增大,致使槽状交错层组和层系厚度向上增大,孔隙度、渗透率、保存下来的河道宽度、连续性和连通程度降低,而底形多样性、相的分异性、相的保存程度和非均质性增加。由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A/S)比值变小,致使馆陶组上段中部的河流砂体储层最为发育。综合研究表明,馆陶组上段河流沉积的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控于沉积单元的分布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34.
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深湖-半深湖暗色泥岩中发育大量的砂岩透镜体。通过密集采样,利用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和阴极发光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埋深3 199~3 201 m的典型砂岩透镜体表面和内部的各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发现透镜体砂岩内部强烈溶蚀,自砂体表面向砂体内部,碳酸盐胶结和石英、长石次生加大逐渐减弱。砂体表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致密胶结带,降低了砂岩物性,但这并不影响砂岩透镜体成藏。通过成藏时间与成岩次序研究,认为透镜体表面的晚期胶结发生在成藏之后,内部溶蚀发生在成藏之前。透镜体内部发育的次生孔隙表明早期溶蚀强烈,这为排烃高峰期的油气成藏提供了足够的储集空间,并减小了油气充注的毛细管阻力;后期砂体表面的晚期碳酸盐胶结物降低储层表面物性,导致毛细管阻力变大,抑制了油气充注,但成为透镜体油气藏的有利保存条件。因此,并非所有的透镜体表面致密胶结带都对透镜体成藏起到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5.
李忠  张丽娟  寿建峰  韩登林  沈杨  张惠良 《岩石学报》2009,25(10):2320-2330
孔隙性砂岩在应变过程中首先发生应变局域化并形成肉眼不易识别的变形条带(deformation band),这与低孔隙性的碳酸盐岩的应变效应迥然不同.实例分析说明,天山南缘库车坳陷后期构造变形强烈,自白垩纪以来构造应变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异的显著特征.结合盆地构造格架以及砂岩物性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该区六类砂岩储层改造的构造样式,并描述了其中砂岩的构造非均质性.其中深层卷入型(3类)主要发育于盆地西部,而浅层卷入型发育于盆地东部,其分布受基底构造、盐煤等滑脱层、近南北向的调节断裂、盆山边界接触方式的控制.除变形条带外,研究发现本区最大埋深大于6500~7000m的白垩系致密砂岩的应变属性亲近灰岩,其由于后期抬升或深层次构造应变将容易导致裂隙的发育,这一点在有效储层预测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6.
风化壳储集层成因及其差异性特征分析是当今储层地质学研究热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中生界油气勘探遇到瓶颈,目前探井仅钻揭白垩系顶部风化壳,且风化壳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极强,明确风化壳储集层成岩改造、储集空间类型和组合关系,对本区乃至济阳坳陷中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至关重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对富林洼陷白垩系西洼组复杂岩性风化壳储集层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风化壳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和凝灰岩,其次为脉岩、隐爆角砾岩和砂砾岩。由于不同构造单元在复杂埋藏过程中经历了“洼—隆—隆”或“洼—隆—洼”的演化过程,不同岩性储集层的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差异明显。火成岩和碎屑岩原生孔隙类型和成因明显不同,但现今储集空间均以次生孔隙特别是溶蚀孔为主,被溶蚀物质包括斑晶、基质以及火山岩屑等。溶蚀作用的主导流体多变,继抬升暴露过程中富含CO2的大气淡水之后,有机质成熟时排出的有机酸对储集层改善有积极作用。有利风化壳储集层的形成受到岩性、埋藏演化过程和成岩流体的共同控制。整体上,富林洼陷白垩系西洼组储集层质量由好到次的顺序为: 凝灰质砂砾岩,火山角砾岩,含残余气孔安山岩,凝灰岩,次火山岩;不同岩性风化壳储集层在复杂埋藏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成岩改造。  相似文献   
37.
南海北部渐新世末沉积环境及物源突变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北部沉积物成分在渐新世末(23.8Ma)发生剧烈改变,出现地球化学成分上的突变,并在深海沉积中发生沉积间断及滑塌堆积。这些沉积事件在时间上与南海扩张轴由东西方向转为北东—南西方向发生跳跃的时间十分吻合,是渐新世以来南海构造演化史上最为重大的构造事件。经过这次构造事件,白云凹陷由渐新世晚期的浅水陆架环境转为中新世以后的深水陆坡环境,南海北部地区沉积物源由渐新世近源为主转变为中新世远源为主的供给特点;并使南海北部地区自中新世以来总体呈现海侵的特征。这次沉积环境与物源突变事件对南海北部地区油气藏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8.
The western Liaodong (辽东) Bay subbasin displays examples of segment,linkage of extensional fault,and fault-related folds.The Liaoxi (辽西) extensional fault system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NNE- and NE-trending segments that were linked through relay ramps.The fault hanging wal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eries of en echelon synclines with axial traces sub-parallel to the faults.The synclines are doubly plunging located on the hanging wall of normal faults,with the strata dip sub-parallel to the fault.These folds result from along-strike displacement vari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fault segments,as well as from extensional fault-related folding.In the study area,the synclines are separated by transverse intra-basin highs and relay ramps that formed where segment linkage occurred.These hanging wall synclin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fault displacement variations indicate that they are formed by extensional fault-related fold.  相似文献   
39.
从南昌凹陷构造演化分析赣江断裂带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几年南鄱阳坳陷油气勘探取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是在燕山期古构造格局的限制下,受控于赣江断裂带的活动,以走滑-伸展为主要特征.提出南昌凹陷构造演化模式为:冷水坞期(K1l)具走滑-拉分盆地性质;周家店期-南雄早期(K2z~K2n1)为左行走滑盆地;在南雄早期末发生构造转折,南雄中晚期(K2n2+3)转化为右行走滑-伸展盆地;清江期(E1q)为新生断陷盆地.据南昌凹陷的成盆演化特征推断赣江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的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转折点在南雄早期K2n1末.   相似文献   
40.
沾化凹陷新近系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CP-MS详细研究了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沉积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稀土元素(REE)质量分数相对较高,w(ΣREE)介于106.4×10-6~390.9×10-6间,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98.83×10-6,203.18×10-6,高于大陆上地壳(UCC)和后太古宙页岩(PAAS)的平均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LREE富集、HREE平坦和中等负Eu异常[δ(Eu)介于0.66~0.83,平均值为0.75]的典型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样品过渡族元素Cr、Co、Ni质量分数较低,与UCC相近,稍低于PAAS;高场强元素Zr、Hf、Nb、Ta、Th质量分数则相对比它们在UCC和PAAS中的质量分数高.泥岩样品的REE、Nb、Ta、Th质量分数明显高于粉砂岩和细砂岩,表明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对这些元素的富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但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参数,以及不活动元素之间的比值[如w(La)/w(Co),w(Co)/w(Th),w(Cr)/w(Th),w(Zr)/w(Hf)]并不受粒度效应的影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沉积岩的源岩以中酸性的长英质岩石为主,可能主要来自盆地东部的胶东隆起区,而南部鲁西隆起区广泛出露的太古宇岩石对盆地供应的碎屑量较小;物源供应的变化表明馆陶组上段沉积时期,东营水系和车沾水系开始衰退,而垦青水系仍较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