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1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224篇
地质学   223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西藏扎布耶盐田盐渍土的改性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渍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掺入不同比例石灰或水泥的方法进行改性处理。经击实、抗剪和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土掺入石灰或水泥改性后,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强度指标等均有增加,特别是内聚力迅速增长。研究表明,盐渍土混合料的性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改性后的混合料可用于修建盐田埝堤类相关工程。  相似文献   
22.
系统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中北部地带,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及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人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研究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清水河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埋设在青藏铁路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6条沉降观测管3 a来的地基沉降变形资料,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沉降变形特征,分析了填筑铁路路基对下伏多年冻土融化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铁路路基也随之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工后下沉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下降速率会逐渐下降,但在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下来,而且由于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的影响,路基向阳面与背阴面的变形有较大的差别,且在近南北向展布的路基上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4.
A detrital zircon aged 4.1 Ga is discovered by the SHRIMP U-Pb method in a quartzite in Burang County, western Tibet. This is presently the oldest single-grain detrital zircon in China. The Th-U ratios of the two testing points of the 〉4.0 Ga zircon are between 0.76 and 0.86, indicating their magmatic origin. This discovery has offered an important age for investigating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25.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锶同位素曲线的地层学意义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地质历史时期古海洋中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 ,并主要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影响。根据从西藏岗巴宗山上白垩统剖面中 6 3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获得的锶同位素测试数据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 ,与北美同时代锶同位素曲线进行了对比 ,证明晚白垩世有一次全球性海平面升降事件 ,在宗山剖面宗山组近底部的年龄值为 89.4 Ma,并讨论了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6.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对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金和锑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和锑成矿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该区的金和锑矿床(点)可按容矿围岩划分为:①变质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和金一锑矿床(点);②沉积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包括金、锑、金一锑和锑多金属矿床(点);③火山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床(点),以金一银矿床为代表。根据金和锑矿床(点)空间分布特点和地质特点,将本区划分为4个矿化集中区:拉昂错一马攸木一帕羊金矿化集中区(A),然勒金和锑矿化集中区(B),洛扎一措美锑矿化集中区(C)和邛多江金一锑矿化集中区(D)。各矿化集中区内大多数金和锑矿床(点)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富碱火成岩具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一岩浆活动的产物。近东西向挤压性和南北向张性断裂交汇部位以及富碱火成岩发育区是寻找金和锑矿床(点)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7.
藏北安多地区侏罗纪菊石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藏北安多地区新发现2套以黑色页岩、深灰色钙质泥岩和泥灰岩为主的舍菊石化石的侏罗纪地层,它们与羌塘地区广泛分布的雁石坪群无论在化石组合或沉积特征方面都明显不同.岗尼乡剖面地层中产太阳菊石科的菊石,主要有Sonninia,Dorsetensia,Witchellia等。、这套地层是双湖地区色哇组的东延部分,时代确定为中侏罗世早中巴柔期114道班剖面中羌姆勒曲组的菊石化石大多归属于Virgatosphinctinae科,计有Aulacosphinctes、Virgatosphinctes等,均为上侏罗统菊石化石的典型分子,产出层位应归于提塘阶中、上部。藏北安多-改则以北一线的侏罗系深水黑色岩系虽不十分连续,但从有化石证据的土阿辛阶到巴柔阶再到提塘阶都有零星出露,它们同属一个沉积相区。侏罗纪时羌塘南部可能存在一套大陆边缘型沉积地层,因此有必要对该区的构造属性和演化历史重新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8.
藏北申扎地区奥陶纪鹦鹉螺类一新属(Variabiocer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材料是采自西藏申扎县塔尔玛乡桥东—扎扛一带鹦鹉螺化石的一部分。描述了3属6种。其中有1个新属Variabioceras gen.nov.和3个新种V.typicum gen.etsp.nov.,V.zangbeiense gen.et sp.nov.,V.robustum gen.et sp.nov.  相似文献   
29.
西藏地区旱涝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西藏22个站点1969-199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d指数旱涝等级方法。按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采用EOF分析方法对全区22个站点旱涝等级展开分解,得出西藏地区的旱涝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类型和周期,而且对西藏地区夏季(5-9月)的旱涝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30.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王冠民  钟建华 《地质论评》2002,48(3):297-303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西段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东端,横跨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三叠纪-株罗纪期间,其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大陆初始裂谷(T)、原洋裂谷(J1)、残余弧后盆地(J2-J3)阶段。初始裂谷阶段的拉张是呈南断北超的半地堑式由东向西进行的,逐渐形成地堑式原洋裂谷盆地。中晚侏罗世,南部新特提斯洋壳开始北各俯冲,产生的区域挤压应力使原洋裂谷逐渐封闭,裂谷盆地的小洋壳表现出以南向俯冲为主的双向式腑冲,同时伴生区域热沉降,盆地具残余弧后盆地的性质。该阶段,羌南地区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稳定陆缘沉积,冈度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部则形成广泛南超的近源碎屑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