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吉林省集安县上绿水桥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晶洞碱长花岗岩。岩石的化学成分具有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5.94%~76.34%)、富碱(ALK质量分数为8.29%~9.63%)、高TFeO/MgO值(比值为39.6~66.1)、富钾(K2O质量分数为5.14%~5.20%,K2O/Na2O值为1.47~1.68)、低CaO和TiO2的特点;强烈亏损Ba、Sr、Ti、Nb、Ta、P,富集K、Rb、Th等亲石元素;具有右倾海鸥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型式及强烈的负铕异常等。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上绿水桥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为0.99~1.10,A/NK为1.05~1.16)。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17.8±2.3)Ma,属早白垩世侵入体。岩体具有相对较低的Ce/Nb、Y/Nb、Yb/Ta值,为A1型非造山花岗岩,是华北板块东部岩石圈减薄在吉南地区的浅部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82.
裂变径迹研究显示中新世早期(23±3Ma)现今吕梁山及周缘地区发生了一次整体性快速隆升。中新世晚期(约8Ma前),吕梁山前、鄂尔多斯盆地及东部宁武—沁水盆地结束了长期剥蚀历史,开始广泛接受新生代沉积。沉积物的垂向叠置关系及横向展布特征显示:8.35~6.7Ma为吕梁山快速差异隆升期,在山前(东西两侧)堆积了冲积扇相芦子沟组砾岩层,暗示了吕梁山已经地貌上成山;与此同时地势相对平坦且摆脱地表水流影响的鄂尔多斯盆地广泛堆积了风尘堆积—红黏土(保德组)。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6.7~1.8Ma),吕梁山西部山前及鄂尔多斯地区整体缓慢隆升,堆积了新近纪保德组上部、静乐组红黏土及早更新世午城组黄土—古土壤序列。受西部六盘山快速抬升作用影响,鄂尔多斯西部抬升速率略高于东部,于早更新世中期(1.8~1.4Ma)形成现今西高东低的地势格局和南北向晋陕谷地,进而黄河及其支流顺流而下。中更新世以来,鄂尔多斯地区沉积与抬升并重,最终形成现今黄土高原。吕梁山以东的沁水盆地中新世演化史与西部相似,上新世起盆地开始断陷,汾河地堑开始形成。断陷一直持续到早更新世,自下而上依次沉积了下土河组、小白组、大沟组、木瓜组湖相地层,盆地边缘则持续抬升堆积了静乐组和午城组风成堆积。中更新世以来,断陷结束,盆地整体抬升。  相似文献   
83.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