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1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75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3108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2304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53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往常有两种误区:(1)认为单斜岩层边坡只要坡脚处岩层不被切断,就不会破坏;(2)植树绿化和排水设施的设置总是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的。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力学模型分析了坡脚处岩层未被切断的白云堡豪苑观光塔处单斜岩层滑坡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滑坡属于顺层边坡溃屈型的板裂破坏——溃屈破坏,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及剩余滑动力。分析表明,人工开挖后边坡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不当对该滑坡的产生起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盲目的植树绿化和排水沟设置成了边坡不稳定的主要诱导因素。由此可见,边坡(滑坡)防治措施的选择对其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提出切中要害的滑坡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2.
藏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藏北双湖地区油气显示有中侏罗统布曲组的隆鄂尼碳酸盐岩古油藏、充填于夏里组石膏孔洞里的沥青和夏里组砂岩夹层中的油页岩。布曲组及索瓦组中的生油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生油能力大。油页岩的氯仿沥青“A”高达25255×10-6,有机碳含量28.8%,但总烃含量在40%~50%左右,OEP值分别为0.7和0.8,显示有机质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中既有Ⅰ型酐酪根,也有Ⅲ型酐酪根。有机质形成环境既有浅海陆棚相开阔型水体环境,也有半封闭型泻湖相等沉积环境。该地区可划分出4套生、储、盖组合,以第一套组合(由曲色组和布曲组组成)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3.
金沙江上游某巨型复合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各期次滑坡体物质组成特征认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ESR测龄试验研究,对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及形成年代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4.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55.
正、反演结合对川东石炭系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川东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及难点储层之一。该储层以厚度小且变化大、低孔、低渗、非均质特点强为特征;地震响应上表现为典型的薄层响应特点。这里综合考虑了石炭系储层和上覆梁山组地层不同的地质特征,建立了地质、测井分析控制下的精细模型及正、反演,探讨了檀木场气田石炭系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其正演结果表明,梁山组地层对石炭系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时差较振幅更为敏感。在正演结论指导下,运用考虑了时差和梁山组地层的初始模型,获得了较高精度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56.
157.
上震旦统灯影组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上震旦统灯影组 2段和 3段是四川盆地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在浅色白云岩地层中富含炭化的黑色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它既可发育于沉积期和胶结作用期 ,也可发育于表生成岩作用期。沉积期发育的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呈纹层状产出或围绕颗粒的四周生长。这类兰细菌白云岩的单层厚度从 1mm到 >10 cm不等 ,其总厚度约占灯影组 2段和 3段的 1/ 10左右 ,有时也呈不连续的黑色小点发育于白色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白云岩的叠层石、层纹石中。胶结作用期 ,二或三个世代亮晶胶结物交替发育“充填”孔隙。表生成岩作用期 ,黑色的兰细菌主要呈多世代的线状纹层与白色纤维状白云石组成多世代的间互纹层充填在岩溶溶洞、溶沟以及扩溶的裂隙中。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主要形态有球形、椭球形和棒形 ,偶有蘑菇形及其它形状。群体呈现为串珠状、草丛状、分叉树枝状和类似于火山喷发状等等。群体的古生态表现为向上生长、围绕颗粒向四周发散生长、粘结颗粒 ,或向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洞、溶沟中心向心生长。对现代兰细菌的降解实验佐证所讨论的非叠层石生态系兰细菌是灯影组中烃源岩之一。  相似文献   
158.
京沈高速公路迁-滦连线龙山滑坡成因机理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龙山滑坡层状滑体的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采用Sarma法和直线滑面型边坡分析法对各个滑块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准确。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9.
从天然气水合物的产生、聚集和分解,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过程,沉积压实、地温梯度、构造运动以及深部流体对水合物产生的效率起决定作用,根据流体的运移和天然气水合物在水合物稳定带中的分布状况,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可以分为构造聚集、地层聚集和混合聚集三种模式,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海底温压条件变化时,天然气水合物会发生分解,水合物也会在水体中上浮,在这个过程中,水合物的分解速率能高出其溶解速率二至三个数量级,海底泥火山、甲烷气柱、甲烷气裂缝、双似海底反射等大量的证据,都有助于揭示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的动态演化的特征,弄清楚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过程对于我们未来对这种潜在能源的开发利用,并分析其在全球变化、碳循环以及海底滑坡中所起的作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0.
During a 3-year study, gaseous hydrogenperoxide (H2O2)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as part of the SANA project at the Melpitz FieldResearch Station and in the city of Leipzig. Typicaldaily mean H2O2 mixing ratios on sunny dayswere 0.15 to 0.25 ppbv with maximum values of 0.3 to0.5 ppbv at Melpitz, and 0.3 to 0.6 ppbv with maximumvalues of 0.4 to 1.0 ppbv in Leipzig. Over the entireperiod of the project the maximum hourly mean valueswere 2.1 ppbv and 5.3 ppbv in Melpitz and Leipzig,respectively. The data were not complete enough to show a trend.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ozone(O3),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are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2O2, whereasnitrogen oxides (NOx), carbon monoxide (CO) andrelative humidity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Negativecorrelation between H2O2 and CO is caused byjoint occurrence of CO with NOx in exhaust gases.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2O2 andrelative humidity is not necessarily in contradictionto the accelerating effect of water vapour onH2O2 formation. The strong positivecorrelation of H2O2 with the dew pointdifference however seems to better reflect theinfluence of water vapou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LRA) of thecomponents measured, indicate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CO on the formation of H2O2 in the gas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