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8篇
  免费   964篇
  国内免费   178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712篇
地质学   471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91.
摘要: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 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的二叠-侏罗纪陆内湖盆构造层。它们分别记录了卡拉麦里地区前石炭纪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后碰撞阶段和二叠纪后板内断陷 坳陷阶段的沉积 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892.
实践中发展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发表以来, 不断得到新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验证, 正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岩石的变形行为取决于自身力学性质、构造层次(包括温度、压力、流体压力等因素)和应变速率。浅构造层次中平面菱网状构造和剖面共轭膝褶带, 钝角面对缩短方向, 受最大有效力矩准则控制, 是对慢应变速率的构造响应。证明应变速率对变形行为的控制程度不亚于构造层次。韧、脆性构造的共存意味着构造演化过程为快、慢应变速率的交替。   相似文献   
893.
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河下游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地区,地下水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研究该区域地下水位的波动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河流2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基于观测数据对2006年地下水位与分水前(2000年)的地下水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启动,地下水位在总体上得到明显升高,研究区北部横剖面线上地下水平均升高0.995 m,南部横剖面线上平均升高0.497 m。西河纵剖面上输水后地下水位在下游提升最为明显,平均水位上升2.41 m,中游提升不大,大约为0.22 m;东河纵剖面上下游水位提升比较明显,水位上升1.06 m,但中游地下水在分水后仍有显著下降,平均下降0.96 m,上游地下水位上升0.90 m。研究区不同区域地下水时间(1990—2010年)变化趋势不同。有持续上升型,有持续下降型,有下降转为上升型,2002年成为转折点;额济纳旗农业灌溉对局部地区地下水影响较大,农业用水与生态需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894.
梅世蓉  薛艳  宋治平 《地震》2009,29(1):1-14
两次特大地震前在不同时段、 不同范围出现了多项相似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它们对预测特大地震具有一定意义: ① 两次大震前10余年, 青藏块体同期出现了两个规模巨大的中强以上地震增强区, 两次大地震发生在增强区内的空区里; ② 两次巨大地震前数年, 形成规模巨大的中强地震活动带, 地震发生在两个条带间的平静区里; 同期形成中等以上地震活动环, 其内部的地震频度、 加卸载响应比及非均匀度等参数甚高, 且随时间而变化, 这可作为孕震进入中期的信号; ③ 两次大震前的震群、 震丛均很显著, 昆仑山口西地震前四个显著震丛环绕震中四周分布, 汶川地震前震群在震中周围形成包围圈, 它们应视为大震孕育进入后期的显示; ④ 大震前数月, 靠近发震断裂带发生少量中小地震或少见的震群。 汶川地震前10个月, 龙门山断裂带北部发生两次青川4级多地震和松潘4.3级地震, 南部康定附近发生3次4级以上地震。 紫坪铺水库区小震群于震前3个月活动十分强烈。 昆仑山口西地震前约1年青海兴海发生6.6级地震, 昆仑山口西发生5.1级地震, 该地震距离8.1级地震约30 km。这些特征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① 特大地震前出现的前兆时空特征与常见的中强地震差异很大, 现行的监测预报体制(分省分片负责)与特大地震前兆不相适应; ② 特大地震的预测预报不能单纯依靠地震前兆, 必须与地质构造及深部探测紧密结合起来; ③ 特大地震的预测预报应有新的预报战略、 观测系统与组织机构相适应。  相似文献   
895.
羌塘中央隆起带深部结构特征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含油气盆地是我国境内最大的中新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羌塘地体内的中央隆起将盆地分为南北两个盆地.中央隆起带构造属性认识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歧,一是伸展环境下形成,整个羌塘盆地有着同一的基底.而另一认识其是一古特提斯缝合带,其两侧盆地具有不同的演化机制.调查羌塘中央隆起的深部结构特征及其与南北两侧的盆地间的构造关系是认识羌塘盆地基底性质及其油气远景之关键科学问题.尽管羌塘地体在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过程中遭到了强烈改造,但在收集并分析已有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认为其深部结构仍有可能被完整保存.因此,利用密集宽频带流动台网观测,获取其深部结构,进而研究其与两侧盆地关系,是当前羌塘含油气盆地研究之重要突破口,同时该项研究符合我国当前国家油气资源战略评估政策.  相似文献   
896.
奥里诺科重油带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里诺科重油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还基本未开发的大规模重油富集带,它位于东委内瑞拉盆地边缘隆起带,总体是一北倾单斜,其上主要发育E-W向、NEE向和NE-SW向三组断裂,且以张性断裂为主,其中有一条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将奥里诺科重油带在平面上划分为两大构造区,其各自的构造特征不同.奥里诺科重油带之所以有这样的构造特征是与其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加勒比板块与南美板块发生斜撞等一系列作用有关的.本文在总结奥里诺科重油带构造特征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对奥里诺科重油带构造解释和油气藏的控制因素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o-temporal seismicity evolution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mainly involve in the trend abnormal feature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western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adjacent area has been in the seismically active period since 2001, while the seismic activity shows the obvious quiescence of M≥?7.0, M≥?6.0 and M?≥5.0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A quiescence area with M?≥7.0 has been formed in the middle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since 1988,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just within this area. There are a background seismicity gap of M?≥5.0 earthquakes and a seismogenic gap of ML?≥4.0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and its vicinity prior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eismic activity obviously strengthened and a doughnut-shape pattern of M?≥4.6 earthquakes is formed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after the 2003 Dayao, Yunnan, earthquake. Sichuan and its vicinity in the middle of the doughnut-shape pattern show abnormal quiesc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eismicity of earthquake swarms is significant and shows heterogeneity i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cess. A swarm gap appears in the M4.6 seismically quiet area,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just on the margin of the gap. In addition, in the short term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quiescence of earthquake with ML≥?4.0 appears in Qinghai-Tibet block and a seismic belt of ML?≥3.0 earthquakes, with NW striking and oblique with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formed.  相似文献   
898.
松潘造山带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潘造山带广泛出露印支期后碰撞型花岗岩类, 其中包括埃达克质花岗岩类、A型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 但目前人们对该区印支期强过铝质花岗岩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松潘造山带马尔康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0~1.20), 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二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 获得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8±2Ma, 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0±2Ma.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K2O/Na2O=1.13~1.75, 富Rb、Th和U, 贫Sr、Ba、Co和Ni等元素; 稀土元素组成上显示存在强到中等的负Eu异常(Eu/Eu*=0.15~0.65);全岩初始87Sr/86Sr比值(ISr) 为0.70712~0.71137, εNd (t) =-10.36~-8.43, 锆石εHf (t) =-11.8~-1.1.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 它们的岩浆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其中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类型主要为地壳中的泥质岩类, 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源岩主要为地壳中的杂砂岩类.结合松潘带的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岩浆岩的组合分析, 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可以用来解释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在松潘带, 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 这不仅促使了加厚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 如松潘带印支期埃达克质和I型花岗岩浆的形成, 而且还诱发了中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如马尔康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形成.这表明松潘带印支期岩石圈拆沉作用已使地壳不同层次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899.
南北构造带天水、武都强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两条相互垂直的高分辨地震折射/宽角反射剖面和相应的非纵观测的多个扇形剖面取得的人工地震资料, 研究天水和武都8级大震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结构和构造.二维剖面结果显示, 地壳沿垂向可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两大层.上地壳中部存在低速层, 层内介质速度比背景值低0.3~0.5km/s.莫霍面深度大约为46~48km.NE向的天水-武都剖面下地壳速度在横向上变化剧烈, NW向的成县-武山剖面, 在礼县以西, Moho面和C界面有被上涌物质改造过的迹象.三维速度成像显示, 在105°E附近, 从7至11km的深度范围内, 存在一条近NS向的断裂带, 在该带的两侧速度结构有明显的差异, 西侧为低速异常, 而东侧为高速异常, 这一近NS向的断裂带与二维剖面的下地壳深断裂在位置上很接近.该地区的几个8级大震均发生在105°E附近, 并且呈一近NS条带.   相似文献   
900.
电磁测深在鲁西地区绿岩带型金矿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山东省泰安市周家庄地区金矿勘探中进行电磁测量方法试验, 获得了高分辨率的电性剖面和较可靠的地质解释资料, 经钻探验证发现了隐伏金矿体。测量结果表明, 在岩层深部高电阻率背景下的低值电阻率异常带是寻找金矿化带的有利部位, 低阻异常带的空间展布范围揭示了金矿化带的延伸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