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5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1559篇
地质学   1426篇
海洋学   608篇
天文学   582篇
综合类   333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281.
中国大陆原地复发强震的基本特征及其预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罗灼礼  闻学泽 《地震》1995,(1):1-11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块相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弧板块边界力作用下,中国大陆有自己独特的现代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基本格架。格架是两组近似于对数螺线的现代构造滑移线,即最大剪切应力和剪切应变集中释放的区,带。在这种格架控制下,强震和大震在原地或基本在原地重复发生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重要特征。本文还提出了i-f-j复发轮回模式和估计当前轮回强震复发时间的概率分布以及计算未来强震复发概率分式。为中,长期预测原地复发  相似文献   
282.
姚清林  马宗晋 《地震》1995,(2):117-124
为了探讨小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本文在中国大陆选择了11个地点分析其从远古至公元1990年间的破坏性地震(M≥4 3/4)的活动性。因而发现小区的地震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于以大震为代表的地震活动分期上,破坏性地震的频率、集中程度与阶段性变化上,以及与所在地震区地震活动期的关系上,不同小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有共性,有类型区别,更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83.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4.
许俊奇 《地震研究》1995,18(2):183-187
由于线性回归模型应用的广泛性,本文设定样品集的趋势是线性的,在用最优分割法对地震活动性类研究的基础上引进线性模型,扩大了最优分割法在地震活动性分类中的应用,将降类问题与建模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去揭示地震活动性中的某种内在规律,这对于探索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85.
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M≥6)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晁洪太  李家灵 《地震研究》1995,18(2):188-196
本文总结了山东及其沿海地区M≥6级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发现山东及其沿海地区强震活动很少发生在新构造单元内部,而是主要集中于新构造单元边界上,活动断裂对强震具明显的控震作用,不同活动时代,不同切割深度断裂,其控震能力不同,活动断裂交汇处是发生强震较多的地方。  相似文献   
286.
大灰厂跨断层形变资料的地震信息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雄  吴邦素 《地震》1995,(3):222-227
利用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断层蠕动模型在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对大灰石台跨断层地形变资料在1989年大同地震前后出现的较大幅度变化进行了异常属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个时期的异常变化尽管叠加有一定的降雨影响,但蠕动模型计算得出的地表变化理论值与实际变化有一定程度的符合,显示出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八宝山断层局部地段在大同地震前后可能存在着与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及应力调理有关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287.
Volcanic activity on sub-Antarctic Marion Island is found to have occurred only during the interglacials. The present volcano distrib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adial and peripheral fault system, the location of which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 former glacier distribution. An hypothesis is presented suggesting that the faulting is a result of deglaciation and that 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the faults is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stresses occurring between ice-covered and ice-free areas during isostatic uplift. The faulting initiates volcanism due to the location of the island within a volcanic region.  相似文献   
288.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进  马宗晋  吴贻  李天斌 《地震地质》2005,27(1):131-144
台北盆地位于台湾造山带的北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机制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由于造山带的垮塌直接导致的盆地。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表明,控制盆地形成的山脚断层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 3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控制 1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山脚断层各段落的活动性并不相同,向NE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段落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不活动。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同时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应该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盆地周围发育了一系列的火山 (群),由于盆地的发育是紧随这些火山主要活动之后的,盆地的形成与周围火成活动有着必然联系,一些地球物理资料和盆地内的构造发育及沉积迁移特征表明,台北盆地的发育是深部岩浆体的冷却收缩所致。台北盆地深部存在与大屯火山群深部相通的岩浆体,岩浆体的冷却由南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289.
We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of Hidden Markov Models (HMMs) to volcanic occurrences. The parameters in HMMs can be estimated from data by means of th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EM) algorithm. Various formulations permit modelling the activity level of a volcano through onset counts, the intensity of a Markov Modulated Poisson Process (MMPP), or through the intervals between onsets. More elaborate models allow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urations and reposes. After fitting the model, the Viterbi algorithm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underlying (hidden) activity level of the volcano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 HMM readily provides forecasts of the next event, and is easily simulated. Data of flank eruptions 1600–2006 from Mount Etna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ology. We find that the volcano has longish periods of Poissonian behaviour, interspersed with less random periods, and that changes in regime may be more frequent than have previously been identified statistically. The flank eruptions of Mount Etna appear to have a complex time-predictable character,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ransitions between an open and closed conduit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poses and durations appears to characterize the cyclic nature of the volcanoes activity.  相似文献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