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61.
安徽铜陵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时空结构及成矿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资料,建立起铜陵地区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的时空格架及岩浆活动与矿产的关系。将铜陵地区的岩浆流体系统分为两类4个子系统。一类是与燕山期(150~133 Ma)侵入岩有关的铜陵侵入岩岩浆流体系统,受近东西向铜陵一南陵基底断裂控制,依据其活动时间先后和流体活动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早、晚2个流体子系统;另一类是与燕山晚期(122~110 Ma)繁昌盆地火山岩有关的火山岩流体系统,受北东侧凹陷盆地控制,与“宁芜式”玢岩铁矿和金矿关系密切,包括2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包括不同的流体单元,流体单元是填图的基本单位。岩浆岩自身可形成独立矿床,同时,对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或矿胚层叠加改造,增补铜、金等成矿物质,使层状矿体变富,规模变大,在铜陵地区形成全球特有的大型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62.
中国东部燕山期火山-岩浆大爆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东部燕山期存在惊天动地的火山-岩浆大爆发,形成了7条火山岩带,8种岩石系列和组合,构成了四大火成岩省。在近20×10^6a内有数百万立方千米的高温岩浆出地表,喷发速率约为0.03km^3/a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和生物灭绝产生巨大影响,火山-岩浆大爆发与成矿作用大集中是壳幔物质和能量大循环的必然结果,深部地幔柱地岩石圈的突变机制极大地控制了燕山期地质生态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463.
滇西北格咱火山-岩浆弧斑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28,他引:6  
处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印支期以大规模中酸性火山-岩浆岩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为特征,本文根据火山-岩浆岩的分布、类型、时代与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将该岩浆岩带细分为西部烂泥塘-春都斑岩成矿带和东部亚杂-普朗斑岩成矿带,并阐述了西斑岩带岩浆侵位时间较东斑岩带早15~25Myr以及2个成矿带不同的成矿特征,提出该区燕山晚期叠加了1期广泛的钼(钨、铜)成矿作用,以S型花岗岩侵位,南北向叠加于印支期岛弧岩浆岩带上,由北而南从出露至半隐伏、隐伏状,在云南境内圈出休瓦促、热林、红山、铜厂沟等多个花岗(斑)岩体,蚀变花岗(斑)岩内发育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钼矿化,围岩中以热液脉型沿断裂带、不同岩性界面等成矿。以往研究,休瓦促、热林成岩年龄分别为84.4±1.1Ma和81.7±1.1Ma,成矿年龄分别为83±1Ma和81.2±2.3Ma.(李建康等,2007;尹光侯等,2009);本次在红山铜矿深部隐伏岩体中获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80.2Ma。研究认为,燕山期岩体成矿,仍然表现出岩体由内向外(由深到浅)形成斑岩型钼(铜)矿→接触带夕卡岩型钼(铜)矿→外围角岩钼(铜)矿、热液脉状铜铅锌矿等成矿系列,据此进行缺位预测,为下步找矿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64.
最近,在华北克拉通北缘,沿东西走向的西拉沐沦构造带两侧异军突起地出现了一个400多千米长、300千米宽的钼矿带,短短4年时间已经发现了10余个大型-中型钼矿床,显示了巨大的资源前景。钼矿床的空间分布受区域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钼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的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产于花岗岩体中、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或附近,矿床类型以斑岩型、石英脉型、火山热液型及云英岩型为主。空间关系表明钼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西拉沐沦成矿带钼矿具有三期成矿作用:包括245Ma、150Ma和138Ma。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印支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和燕山期中国东部构造大转折期。其中,印支期的成矿作用和相应的岩浆活动在以往的工作中较少论及。  相似文献   
465.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秦克章  李惠民 《地质论评》1999,45(2):180-185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系80年代探明的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关于其成矿的成矿时代,一直是本区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前据二长花岗斑岩体的一件K-Ar年龄(138Ma)认为其系晚燕山期成矿,这一认识与中,蒙邻区同类矿床时代相悖,本文进行了多种方法同位素年龄系统测定,获得三组年龄:二长花岗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183.3±0.6Ma;全岩Pb-Sr等时线年龄183.9±1.0Ma,蚀变岩绢  相似文献   
466.
湘东南是华南重要的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印支期王仙岭岩体与燕山早期千里山岩体紧密相邻,前者成矿差,后者则发育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两岩体的地层及构造地质条件相近,都具有W、Sn多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王仙岭岩体内蚀变作用明显比千里山岩体普遍且强烈,W、Sn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千里山岩体。千里山岩体边缘有较多岩脉发育,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而王仙岭岩体边缘岩脉缺乏,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以大理岩化为主。基于以上地质、地球化学表现,以及地球化学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确定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成矿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侵位时的构造体制(应力场特征)不同所致:千里山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下的伸展构造体制,岩浆或岩体中的成矿物质能随流体沿断裂裂隙向周围有效扩散并于局部聚集、沉定而成矿;王仙岭岩体则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弱挤压构造体制,侵位时断裂裂隙构造不发育,流体与成矿物质被封闭在岩体内部,因此未发生有效的成矿作用。据此推断,构造体制差异可能是造成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悬殊的关键原因之一。文章最后简单阐述了上述认识对区域找矿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67.
大兴安岭南段锡多金属成矿系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根据成矿花岗岩和成矿元素组合的不同,可分为3个成矿系列:锡(钨)成矿系列(Sn-W-Nb-Ta-Be)、锡-多金属系列(Sn-Ag-Cu-Pb-Zn)和含锡的多金属系列(Pb-Zn-Cu-Ag),3个系列的成矿时代相同(130~150Ma),均与大兴安岭南段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与锡(钨)成矿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有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与含锡的多金属系列有关的花岗岩,主要是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具有I型或磁铁矿系列花岗岩的特征;而当钾长花岗岩类与花岗闪长岩-二长斑岩等构成花岗质杂岩体或定位在相近空间时,常形成锡-多金属共生组合.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系列是与含锡的钛铁矿系列和含多金属的磁铁矿系列两种不同花岗岩类有关的含矿热液同位叠加成矿的结果.高成熟度、富锡的锡林浩特元古宙变质岩的重融-分异演化,可能是形成大兴安岭南段锡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8.
湘东北地区发育一套晚燕山期(距今85~95Ma)的细碧质玄武岩。该岩石具碱性-拉斑质玄武岩亲和性,矿物成份以钠长石为主,呈斑状和交织结构,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富钠低钾,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可变地亏损或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Th、U、Ti和Hf相对富集而Y、Yb、Zr、P及Nb和Ta表现适度的亏损。Nd同位素成份(εNd(t)=-1.29~0.66)则暗示该岩石并不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结合中生代华南地区特别是江南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该细碧质玄武岩应产于板内构造环境,起源于一个不太富集的陆下岩石圈地幔低度熔融,可能与晚三叠世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导致华南大陆内部因古缝合线或古深断裂活化而诱发的陆内造山事件有关。湘东北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是华南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的后造山阶段于距今90Ma左右开始的岩石圈沿长沙—平江断裂伸展裂陷的产物。郯庐断裂可能向南延伸至湖南境内。  相似文献   
469.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中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更是长江工业走廊的矿物供应基地,素称工业摇篮.从地质演化和成矿动力学角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到板内的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其次,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和深部作用控制、与特有的基底有关;最...  相似文献   
470.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