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7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1974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55篇
地球物理   1049篇
地质学   8520篇
海洋学   97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06篇
自然地理   1309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288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652篇
  2015年   528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605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欢  高江波  侯文娟 《地理学报》2018,73(9):1674-1686
土壤侵蚀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识别是当前研究的核心与前沿议题,然而从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进行定量归因仍需加强。以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手段和RUSLE模型模拟土壤侵蚀,综合土地利用、坡度、降雨、高程、岩性、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针对喀斯特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进行土壤侵蚀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及因子间耦合作用程度在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差异显著,其中土地利用和坡度是决定土壤侵蚀空间异质的主导因子,但在山地丘陵区,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升高,坡度的控制作用下降,即地理探测器q值表现为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生态探测器显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因子有显著差异;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土地利用与坡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达到70%以上;对于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检验,风险探测器显示在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等地貌形态类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子分层组合数占比至少55%。因而,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治理应综合考虑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土壤侵蚀影响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作物生产潜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亟需针对不同地理单元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和调控策略。选择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陕北高原、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生态区模型(GAEZ)分析了陕西省不同地理单元作物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区域差异,辨识出影响不同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 1980—2015年间,陕西省玉米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了150.55×104 t,小麦生产潜力总量则下降了402.69×104 t。(2) 关中盆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大,陕北高原次之,秦巴山区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皆最小;陕北高原和秦巴山区的玉米生产潜力皆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关中盆地的玉米生产潜力则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的小麦生产潜力都呈下降趋势,陕北高原的小麦生产潜力则有所提高。(3) 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减产效应,这一效应在关中盆地尤为显著,其次为陕北高原;气候变化导致玉米生产潜力增加,使小麦生产潜力下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理单元的影响也不相同,在陕北高原表现为增产效应,在关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则为减产效应。(4) 在陕北高原,气候变化的增产效应是玉米和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耕地向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降低作物生产潜力最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在关中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小麦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玉米为大,以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大于对小麦的影响;在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变化是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小麦生产潜力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43.
甘达基河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众多濒危野生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然而气候变化使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得愈发脆弱。本研究利用最大熵物种分布模型(Max Ent)评估气候变化对喜马拉雅黑熊(Ursus thibetanus laniger)和印度花豹(Panthera pardus fusca)等濒危物种空间分布变化的潜在影响。研究基于物种出没地点、生物气候和地形(海拔、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拟合模拟并预测物种在目前与未来的潜在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喜马拉雅黑熊的高度适宜区面积约为1642 km2,占流域面积的5.01%,预计至2050年,其高度适宜区面积在甘达基河流域内将会增加约51 km2;印度花豹的高度适宜区面积约为3999 km2,占流域面积的12.19%,预计至2050年可能会增加到4806 km2。喜马拉雅黑熊的栖息地面积可能会在研究区域的东部(伯塞里、塔托潘尼和班塞以北)增加,而在东部(颂当、切坎帕)、西部(布尔提邦和波邦)和北部(桑波切、玛南、切坎帕)减少;印度花豹的栖息地面积则将在研究...  相似文献   
44.
沙丘粒度特征不仅能反映沙丘沙物质的来源与动力,也可以体现地形对风沙流运移的改变。对西藏朋曲流域不同地貌部位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朋曲流域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以中沙(46.51%)和细沙(40.52%)为主,粗沙(5.87%)与极细沙(5.87%)次之,黏土(0.37%)与粉沙(0.85%)含量最低。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1.41—2.32 Φ,分选系数0.45—0.79 Φ,偏度0.01—0.24,峰度0.98—1.80。(2)从河漫滩到河流阶地到山坡,流动沙丘粒度逐渐变小,频率分布曲线逐渐变高变窄,粒径越来越集中,沿主导风向自西南向东北概率累积曲线斜率逐渐增大,分选性逐渐变好。(3)河漫滩至河流高级阶地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随海拔升高粒径变小,坡麓至坡顶随海拔升高粒径变大,分选却变好,表明山坡上沙丘与阶地上沙丘的沙物质来自于不同河段的河床或河漫滩。  相似文献   
45.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identify fractal and cha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ual runoff processes in headwaters of the Tarim River. Methods of fractal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plor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temporal changes from 1957 to 2002.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annual runoff processes of the three headwaters of the Tarim River are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s with fractal as well as chaotic dynamics. (2)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s of attractor derived from the time series of the annual runoff for the Hotan, Yarkand and Aksu rivers are all greater than 3.0 and non-integral, implying that all three rivers are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that are sensitive to initial conditions, and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their annual runoff process requires at least four independent variables. (3) The time series of annual runoff in each river presents a long-term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The Hurst exponent for the period of 1989 to 2002 suggests that we may expect to see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annual runoff of the Aksu and Yarkand rivers in the years after 2002, but a decreasing tendency for the Hotan River in the same period.  相似文献   
46.
The profile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versus depth (T-log) has been found to be very useful for correlation with electrical resistivity log (E-log) in coal-bearing formation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thermal resistivity is observed in coal sections where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in sandstone/shale beds, thus helping in coal prospect evaluation. T logs have been used to correct the location of coal bed which had apparently been misinterpreted by the E-log. Hole to hole correlation of T-log and E-log is found to be excellent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rmal resis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given formations remain fairly uniform. A rough estimation of coal grade is possible from the detailed study of the T-logs. Abrupt changes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as also its reversals have been observed in burnt coal sections.  相似文献   
47.
中亚干旱区是全球重要的粉尘源区,是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中亚粉尘形成搬运沉积过程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选取位于伊犁盆地北部、北天山南麓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两处黄土剖面,对其沉积速率最高的层段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和粒度分布曲线拟合两种方法,重建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伊犁盆地黄土主要由远源和近源物质组成,分别由高空西风和中尺度的区域风搬运而来。高空西风所携带的远源粘粒级矿物颗粒对盆地东部降雨较高地区有一定的贡献,而在盆地西部不容易沉降下来。中尺度区域风所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了黄土沉积物的主体,而近源区沉积物的可用性在黄土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非风暴过程中(沙尘暴过后)出现的浮尘在沙尘暴天气频率减少的时期对黄土的发育有重要贡献,而在沙尘暴天气频发的时期,较差的植被覆盖度能够使得已经沉降下来的浮尘组分重新被扬起至大气中。由此建立了一个粉尘堆积的概念模型。认识黄土粉尘的堆积过程对现代沙尘天气的治理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青海达布逊湖50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德昕  杨惠秋 《沉积学报》2001,19(1):101-106
基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达布逊湖达 1井岩芯样品孢粉分析结果,将孢粉谱划分为Q2 、Q3 和Q4 三个孢粉带;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讨论了过去 5 0万年中研究区植被演化和古气候变化问题。达 1井沉积剖面年龄根据古地磁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中更新世中、晚期 ( 5 0 0~ 130kaBP)气候可能为暖温带半潮湿型,晚更新世 ( 130~ 10kaBP)气候为温带半干燥型,全新世 ( 10~ 0kaBP)气候为寒温带干燥型。晚更新世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冷暖事件演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9.
Tamarix nabkh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spread nabkhas,distributing in the arid region of China.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utdoors an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ies,analysis in this paper refers to the biological geomorphologic features and growth process of Tamarix nabkha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otan River,Xin- jiang.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cological type of Tamarix in the study area is a kind of Tugaic soil habitat based on the deep soil of the Populus Diversifolia f...  相似文献   
50.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ISL1A孔的湖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样品的粒度特征呈三峰模式,部分高盐阶段样品缺失第三峰,为双峰模式;(2)2~10 μm部分以湖成组份为主;10~70 μm和70~650 μm部分以风成组份为主;(3)<2 μm的组份可能与湖泊的生物化学成因有关。上述各组份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且各自代表的环境意义也不同:<2 μm和2~10 μm部分反映了湖泊淡化-咸化程度和水量变化过程。10~70 μm部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冬季风的强度;70~650 μm部分反映了尘暴天气的程度。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很好地验证了ISL1A孔样品粒度各个组份划分的准确性,并可反演92.9 ka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