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118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健康是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成员国的居民健康状况,是探讨“一带一路”成员国之间健康医疗合作的重要基础。本文选择了4个代表性的健康状况指标(出生期望寿命、总生育率、过早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和结核病发病率),利用Moran's I指数、Getis-Ord G指数对“一带一路”135个成员国的健康状况进行时空统计,分析了健康状况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了健康状况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① 2000—2016年“一带一路”大部分成员国的各项健康状况指标均朝着改善和优化方向发展;健康状况指标均呈现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② 总体而言,在“一带一路”成员国中,欧洲国家的居民健康状况最好;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居民健康状况良好;亚洲国家的居民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结核病发病率较高;非洲国家的居民健康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仍处于较低状态。因此,“一带一路”成员国应进一步加强健康医疗合作,共同推动健康丝绸之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2.
The Xilingol Complex comprises biotite gneisses and amphibolite interlayers with extensive migmatization. Four representative samples were documented and found to record either two or three metamorphic stages. Phase modelling using thermocalc suggests that the observed assemblages represent the final stages that underwent cooling from temperature peaks,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a fluid‐absent solidus in P–T pseudosections. Their P–T conditions are further constrained to be 5–6 kbar/680–725°C and 4–5 kbar/650–680°C for two garnet‐bearing gneiss samples, 4–5 kbar/660–730°C for a cordierite‐bearing gneiss sample, and 4–5 kbar/680–710°C for an amphibolite sample based on mineral composition isopleths, involving measured Mg content in biotite, anorthite in plagioclase, grossular and pyrope in garnet and Ti content in amphibole. The peak temperature conditions recovered are 760–790°C or >760°C at 5–6 kbar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isopleths of plagioclase, biotite, garnet and especially the comparison of melt contents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observed. A pre‐peak heating process with slight decompression can be suggested for some sampl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e–rim increase in the plagioclase anorthite, and the stability of ilmenite. Zircon U–Pb dating using the LA‐ICP‐MS method provides systemic constraints on the metamorphic ages of the Xilingol Complex to be 348–305 Ma,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post‐peak cooling stages. Moreover, metagabbroic dykes that intruded into the Xilingol Complex yield 317 ± 3 Ma from magmatic zircon, and are considered to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for heat advection triggering the high‐T and low‐P metamorphism. Thus, the clockwise P–T paths involving pre‐peak heating, peak and post‐peak cooling recovered for the Xilingol Complex are consistent with an extensional setting in the Carboniferous that developed on a previous orogen in response to addition of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probably together with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相似文献   
193.
汪德根  徐银凤  赵美风 《地理学报》2021,76(8):1997-2015
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的关键环节,交通枢纽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保障。高铁枢纽承载着“时空压缩最后一公里”效应,是构筑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首先诠释了高铁枢纽“时空压缩最后一公里”效应原理,其次构建高铁枢纽接驳—集疏运绩效指标体系,进而对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高铁枢纽的接驳—集疏运绩效进行测度,并分析绩效空间分异特征,最后揭示高铁枢纽接驳—集疏运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① 长江经济带高铁枢纽接驳—集疏运绩效等级分异呈“橄榄型”结构,即优质绩效和一般绩效的高铁站数量较少,良好绩效和中等绩效的高铁站数量较多;② 地带分异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而城市群分异则呈“核心高、边缘低”格局,且9个评价指标值空间差异明显;③ GDP、城镇化率、城市等级、车站客流量和发送班车次数是影响高铁枢纽接驳—集疏运绩效的关键驱动因子;同时,优质、良好、中等和一般等不同等级绩效的关键驱动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4.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a small but growing body of multi-sited and multi-scalar research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e focus on relations at the national,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cales,and present original research from China and Turkey,to show how the Istanbul-Ankara high-speed railway has served as a testing ground for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Its construction was initially funded by 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but it is now part of the backbone of the Turkish Government's Middle Corridor plan which enhances west-east connectivity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Caucasus and Central Asia.We show that in contrast t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from the OECD that seek to remain footloose,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SOEs)seek to adapt to,apprehend and ultimately shape local in-stitutions.In the case of Turkey this proved difficult given its institutional alignment with the European Union.Thus,while the railway project w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 by a consortium led by a Chinese SOE,Turkey's dynamic and complex regulatory environment discourages Chinese SOEs in the infrastructure sector.We conclude that the Turkish and Chinese gov-ernments are currently pursuing complementary territorial visions yet their cooperation is project-based and pragmatic.  相似文献   
195.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地缘战略:国家周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兴起,围绕古典地缘战略理论的争论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激起有关“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当前全球地缘战略的讨论。2019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大脱钩使得中国适时调整和制定符合当前整体地缘环境态势的地缘战略迫在眉睫,这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能否实现。本文借鉴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概念重新解读了古典的地缘战略理论。在归纳总结古典地缘战略理论所具有的固有特征后,反驳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地缘战略的观点。借用古典地缘战略隐含的构建方式,在分析全球地缘环境、中美地缘关系和中国地缘环境后,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前中国的地缘战略——国家周边论。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而言,继续围绕中国周边地区的对抗甚至全球尺度的冲突对于双方甚至全球都是不利的。中美必须走出过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强国必霸的主体间性的共识,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中美互动实践的良性循环,以此结束当今世界的种种冲突,走向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6.
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与中介路径,对理解国际合作模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总体性影响效果,并分析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就业等中介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7年间“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显著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线路长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对沿线国家GDP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它主要通过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对沿线国家内部的货物资源流动、人口就业率、就业结构等产生积极影响,进而促进沿线国家的GDP增长。  相似文献   
197.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掣肘和关键突破口,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本文主要结合德国德累斯顿区域和美国阿克伦城市群从锈带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剖析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及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路径特征,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是路径创造与演化的过程,德累斯顿区域和阿克伦城市群均持续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建立区域转型发展的磁极,本地蜂鸣与全球网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是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采用以主体多元化、领域跨界化、结构扁平化、组织开放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创新组织模式,有效推动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形态兼顾本区域的地理空间集聚和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集群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网络、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以及本地-全球互动网络构建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织网人”作用。建议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域全面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集群策动战略,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以本地根植性为聚集核,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转型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同时加快建立集群组织、联盟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通过其“织网人”和“粘合剂”作用推动构建本地技术创新网络和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推进区域发展路径的演化与转型。  相似文献   
198.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中的风电项目建设已经初现规模。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工程建设中,风电优先项目涉及的项目金额约为6.47亿元,运营期累计发电量可以达到近180亿千瓦时,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90兆吨。伴随跨境风电项目的梯度转移,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地并网取决于东道国的政策制度安排、建设运营模式、设备供应体系以及电价收购协议等。本研究有助于协助沿线国家完善能源政策制度、加快清洁电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落实碳减排承诺,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9.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耦合模型和象限图法,从整体和内部分异2个角度对2000~2012年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演变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呈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生态环境则“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城市带整体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间关系趋于协调,产业结构演变、资源消耗水平、经济密度是导致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城市带内部要素集聚的“四城市”格局已经形成,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可分为高级协调、要素集聚滞后、低级协调、生态环境滞后4种类型。4个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趋向不协调,中心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向要素集聚滞后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和重工业城市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多表现为低级协调。  相似文献   
200.
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相对发展率指数(NICH指数)以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分析方法,以长江经济带沿线38个中心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结合专利授权量等相关数据,研究了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在整体上逐年增长,地理集中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长三角地区相对发展速度较快;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反“Z”字形的波动上升态势;创新产出的热点区域由长三角-成渝“双核心”空间结构发展成长三角“单极突出”空间格局,且长三角热点区域范围有所增长,冷点区域则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带;技术溢出、政府行为、空间区位和金融支持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经济基础对下游城市具有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