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1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29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21.
通过对青杠林铅锌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提取了地质和物化探找矿标志,建立了该矿的地质一地球物理一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进行隐伏铅锌矿体预测,对青杠林矿区重点地区实施工程查证。  相似文献   
122.
米仓山隆起带西缘灯影组铅锌找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全面地叙述了米仓山隆起带灯影组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为在其西缘寻找与陕西马元铅锌矿相同矿床类型矿产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3.
富乐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东南部,其闪锌矿中Cd含量居全国前列。单矿物常量分析表明闪锌矿内w(Fe)低,平均0.23%。微量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显示,微量元素w(B)主要为Cd 16 183×10-6,Cu 1 514×10-6;Ni 414×10-6;As215×10-6;Se 163×10-6;Ge 135×10-6;Ga 86×10-6;Sb 35×10-6;Ag 16×10-6,其次为Cr,Co,Mn,Ba,Ti,Sr,Mo等,其含量一般1×10-6~10×10-6。Cd与Cu,Ag,Sb,As,Ni等呈正相关。闪锌矿的颜色由这些微量元素共同引起,Ni使闪锌矿呈紫色,Cu使闪锌矿呈红色,Ga使闪锌矿呈黄色。Cd不影响闪锌矿颜色,Cd之所以在深色闪锌矿中相对富集,是因为Cd与引起闪锌矿颜色改变的这些微量元素含量正相关,它们同步进入闪锌矿的晶格。Fe因为含量过低,对闪锌矿颜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4.
矿床受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C3s)碳酸盐岩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体(γδ1b5)的接触带控制,矽卡岩化带中的褐铁矿化(“铁帽”)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5.
白干湖矿田是由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等钨锡矿床构成的一个超大型钨锡矿田,其中的巴什尔希矿床正处于勘查阶段.文章对其开展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热液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最多,其次为液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很少见,属于H2O-CO2-NaCl体系.均一温度范围广,介于260~440℃,集中在300~380℃;成矿流体w(NaCleq)较低,大多介于4%~12%;CO2摩尔分数[x(CO2)]为0.043%~0.595%,集中于0~0.2%.CO2相密度约0.74~0.84 g/cm3,H2O相密度1.02~1.10 g/cm3;成矿时流体压力为80~160MPa.流体演化经历成矿前期、成矿期和成矿后期3个期次,各期次流体演化趋势不同,整体上流体从成矿前期到成矿后期均一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钨锡主成矿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到后期硫化物矿化阶段又混合有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26.
位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白干湖是中国西部最新探明的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柯可卡尔德是其中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钨锡矿床.文章在对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地质特征详细野外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控矿构造和白云母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次性,可划分为成矿前向西右旋剪切构造、成矿期以NE向为主的左旋张扭性断裂和成矿后近SN向正断层性质断裂等3期.应用白云母40 Ar-39 Ar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测得了强云英岩化钨锡矿化花岗岩脉内白云母的积分年龄为(411.7±2.6) Ma,等时线年龄为(411.8±4.7) Ma(n=8,MSWD=0.21);黑钨矿-石英脉垂直脉壁生长的片状白云母的积分年龄为(412.8±2.4) Ma,等时线年龄为(414.6±3.9) Ma(n=10,MSWD=0.22),厘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认为其形成于东昆仑地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后碰撞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127.
扬子板块北缘马元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马元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铅锌找矿的新突破。文章通过对马元铅锌矿床原生矿体中不同脉石矿物及矿区出露地层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马元矿区热液脉石矿物及出露的沉积地层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曲线总体呈比较平坦的特点,而且在Y-∑REE图解中呈线性分布,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地层。晚期方解石较早期热液白云石具有轻稀土元素总量高且相对富集的特点,表明二者是不同来源流体演化的结果。早期热液白云石在稀土元素总量(ΣREE)、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以及在Y-∑REE图解上的分布等方面与灯影组白云岩比较接近,说明早期热液白云石主要来源于灯影组白云岩的溶解;而晚期方解石稀土元素总量明显高于灯影组白云岩而低于基底及古生代沉积碎屑岩系,晚期流体可能流经了具有高稀土元素总量的基底及沉积盆地中的碎屑岩系。矿区热液脉石矿物北美页岩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显示出有较明显的Eu异常,表明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较高温(>200℃)和还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对湘南宝山铅锌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及其暗色包体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56~158Ma,暗色包体的形成年龄为155.2±1.4Ma,与寄主岩的成岩年龄一致。宝山花岗闪长斑岩为准铝质花岗岩,富集K、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i、P等元素,Nb/Ta平均比值为11.3,(87Sr/86Sr)i值为0.7095~0.7115,εNdt)值为-7.3~-5.0,t2DM(Nd)值为1.35~1.54Ga,锆石εHft)值为-14.0~-9.0。暗色包体呈细粒结构,具浑圆的外形,与寄主花岗闪长斑岩接触界线清晰,具暗色的冷凝边,常见针状磷灰石。暗色包体具较低的SiO2含量(55.46%~57.30%),较高的K2O含量(5.86%~6.90%),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元素,Nb/Ta平均比值为15.3,(87Sr/86Sr)i值为0.7062~0.7063,εNdt)值为-2.1~-1.9,锆石εHft)值为-12.1~-4.7。与寄主花岗闪长斑岩相比,暗色包体含有较高的Fe、Mg、V、Cr等相容元素。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是由来自经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过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富水富钾的底侵基性岩浆与由其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暗色包体则是来自该底侵基性岩浆与少量长英质岩浆发生混合形成。Sr-Nd同位素模拟表明,宝山花岗闪长质岩浆由大约20%~30%的富集地幔物质和70%~80%的地壳物质组成。892±20Ma继承锆石核的εHft)值为+6.0,tDM(Hf)年龄为1.21Ga,与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岛弧岩浆的Hf同位素特征一致,推断在花岗闪长斑岩的源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有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岩物质的加入,新元古代岛弧岩浆带及扬子与华夏陆块弧陆碰撞带从萍乡向南延伸部分可能与郴州-临武断裂相接。在燕山早期(190~150Ma),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南岭地区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由于地幔玄武质岩浆底侵至古老地壳源区,诱发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伴随着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该区众多花岗质岩石。  相似文献   
129.
文章利用Vulcan和Datamine三维可视化软件建立了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块体模型及地层三维实体模型;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虎头崖矿区67线以东和117线以西矿体的Pb,Zn品位空间变化结构,得出搜索椭球体,实现了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地层形态和铅锌品位变化形态的空间分布展示;结合三维建模结果和铅锌矿体空间变化结构,总结出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并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矿体分布规律进行显示,指导隐伏矿体的预测,寻找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30.
文章通过野外对岩脉和含矿构造特征的观察研究,得出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为:NE向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矿化构造,NW向岩脉最晚.早期的NE向岩脉为成矿物质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最佳的容矿空间,并表现为构造矿化带常沿着岩脉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