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1篇
  免费   5327篇
  国内免费   5701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21449篇
海洋学   146篇
综合类   1074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371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644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768篇
  2016年   929篇
  2015年   903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949篇
  2012年   1255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021篇
  2009年   866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775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640篇
  2002年   597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604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558篇
  1997年   538篇
  1996年   486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表生地球化学酸碱性风化,对矿体氧化露头成矿元素的滞留或流失、分散或次生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讨论在不同的酸碱性风化条件下,成矿元素按其本身的地球化学性状,另行组成适合表生环境的稳定化合物或矿物。进行元素再分配。利用成矿元素的地化性状,对元素表生地化行迹顺向追踪其次生富集,逆向追踪原生矿的矿物组合和元素组合,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指示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92.
滇西南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三江成矿省保山一镇康铅-锌-铜-铁-锡-金成矿带发现并评价的第一个超大型矿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多年的工作成果,总结了芦子园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并初步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研究表明,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以寒武系上统为容矿地层并提供初始矿源,印支期中基性岩浆岩提供部分成矿物质,并受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隐伏酸性侵入体控制的叠加改造型矿床。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表明.该多金属矿床具有超大型矿床的典型矿化特征与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3.
福建马坑铁(钼)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  张承帅 《岩石学报》2014,30(5):1339-1354
马坑大型铁(钼)矿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黄龙组(C2h)灰岩和林地组(C1l)碎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铁矿与矽卡岩密切共生,但矿床成因尚存在争议。本文就马坑铁矿矽卡岩进行了矿物学特征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矽卡岩矿物组合主要为辉石、石榴子石和钙蔷薇辉石,退化蚀变岩矿物组合为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等。单斜辉石以透辉石和钙铁辉石为主,仅存在少量锰钙辉石;似辉石为钙蔷薇辉石和蔷薇辉石;石榴子石端元成分以钙铁榴石为主,钙铝榴石少量;角闪石属于钙角闪石,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相对较氧化的条件下。马坑铁矿的矽卡岩是由热流体沿灰岩与碎屑岩之间层间构造破碎带交代形成的,铁矿石大部分产于矽卡岩内,磁铁矿多稍晚于矽卡岩,不仅广泛交代矽卡岩,而且还直接交代灰岩、砂岩等围岩,呈交代结构;主矿体下盘常出现厚层石英岩,碎屑岩也出现了明显的交代,矽卡岩分带现象普遍,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特征一致。结合矿床地质特征,马坑铁矿矿床类型应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4.
大别山地区沙坪沟斑岩型钼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坪沟钼矿床是大别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世界第二大的斑岩型钼矿床。本文在前期以及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以及探针测试分析工作,详细研究了沙坪沟钼矿床的蚀变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坪沟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和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又可细分为以石英为主和以绢云母为主。矿床中产出16种脉体类型,根据矿床的脉体类型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1)石英-钾长石阶段;(2)石英-硫化物阶段;(3)石英-绢云母阶段;(4)石英-萤石-石膏阶段。蚀变及矿化特征显示,沙坪沟钼矿床的钼矿化开始于石英-钾长石阶段晚期,结束于石英-绢云母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主要的形成阶段。沙坪沟钼矿床经历了多期次脉动式成矿流体的蚀变与矿化过程,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中,成矿流体的物化条件和组分的变化是控制各阶段蚀变类型和脉体中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产于以伸展为主的板内环境的沙坪沟钼矿床与其他构造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在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石、蚀变分带等方面相似,但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矿体赋存位置及产状不同;而在矿物种类、矿化产出位置及产状、与矿化关系最为紧密的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斑岩型钼矿床的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也是控制蚀变和矿化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宁芜盆地分布着众多热液成因的脉型金铜矿床,铜井金铜矿床是区内该类矿床的典型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似脉状和透镜状赋存于近北北西向压扭性断裂与古火山机构复合部位,具有等距雁行排列的特点.研究表明,铜井金铜矿床先后经历了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中期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晚期碳酸盐阶段.矿石中黄铜矿硫同位素δ34S平均为3.63‰,34S/32S平均为22.139,为幔源硫来源.金、铜成矿物质为白垩系娘娘山组碱性玄武安山质岩浆分异演化到晚期分熔的产物,成矿热液沿着压扭性断裂构造上升,在有利的构造空间富集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1~253℃,成矿深度为100~400 m.总体上,铜井金铜矿床属与构造-火山活动有关的中浅成热液充填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6.
铁岭凡河地区元古宙地层始于凡河元古宙坳拉谷沉积,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结合现代层序地层学理论,自下而上划分六个层序,即关门山层序,虎头岭层序、二道沟层序、石门层序、杨士屯层序、于北沟层序。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分别代表海侵退积地层结构和海退进积地层结构,而中间饥饿段则以加积为主。各层序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海岸暴露带和海侵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97.
广西高龙金矿床存在热水沉积事件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龙金矿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 ,矿床存在热水沉积事件 ,热水沉积对金的富集成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三山岛成矿带之中,为一严格受断裂构造控矿的超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全部赋存于滨海海域,具有规模大、延伸稳定、有用物质分布较均匀的特点。作为国家级首批整装勘查区的一部分,尤其是首次在浅海海域进行深部勘查,该区勘查工作受到了多方重视、关注和支持,在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主要靶区的详查工作。它首开我国浅海海域金矿勘查的先河,是在综合分析研究矿田成矿背景与找矿潜力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系统的、由预查开始直接完成详查的勘查活动,具有周期短、规模大、成果丰、效果好的特点,对我国以后海域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老牛山岩体与华山岩体所夹持的EW向长廊中,产出于太古界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该矿床已经被确定为中型矿床。西沟钼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展布的多条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钼矿体主要受近EW向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长石-石英脉型、方解石-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为主。应用Re-Os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西沟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年龄为(206.7±2.8)~(214.7±2.8)Ma,等时线年龄为(212.4±2.8)Ma,属于印支晚期;辉钼矿Re质量分数为(306.6~401.0)×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区域成矿条件对比发现,西沟钼矿床与黄龙铺钼矿床在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矿床类型划归为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依据化探异常及初步勘查结果,预测西沟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鄂尔多斯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构造变形、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对盆地后期改造期次、类型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盆地改造作用发生于晚侏罗世以来,可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白垩世末—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及中新世末—现今5个阶段,改造形式包括抬升剥蚀、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及热力改造等,并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盆地后期改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密切。提出了晚侏罗世以来多期抬升剥蚀期控制着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发生形成,构造抬升(掀斜)区控制着铀矿的空间展布,而冲断褶皱、叠合埋藏、断陷分隔等改造作用使含矿层变形破坏、深埋或与地下水补给区分割,对铀成矿作用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