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5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电子探针化学定年法 (Chemical Th-U-total Pb Isochron Method,CHIME) 以其原位、极高的空间分辨率、样品制备简单方便、不破坏样品、测试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被成功用于独居石、褐帘石、锆石、磷钇矿、晶质铀矿等副矿物定年,但应用于钍石定年仍不成熟。本文尝试利用电子探针对小秦岭矿集区元古宙伟晶岩脉中的钍石进行定年。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热液钍石颗粒细小(<30 μm),多与独居石共生,包裹在褐帘石中。我们对未发生蚀变或者蜕晶化的小颗粒钍石进行了电子探针Th-U-Pb化学法定年,得到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0.9±2.1 Ma (95%置信区间)。这一年龄与枪马金矿的矿化年龄一致,代表了继该地区大规模花岗岩侵位活动之后,华北克拉通减薄过程中的又一次热液蚀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2.
文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成矿带的中矿带西段,是小秦岭成矿带中14处大—中型金矿床之一。矿床深部共圈定出6个矿体,矿体形态较简单,主要呈薄脉状产出在绿岩地层太华群和侵入其内的变TTG岩系中,受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控制明显,厚度稳定,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根据野外找矿经验,总结分析了矿床成矿规律,为该矿床后续勘查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大夫峪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是小秦岭地区华山复式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42.6±1.4)Ma和(140.1±1.2)Ma。岩体的w(Si O2)=69.12%~73.58%,w(Na2O)=3.95%~4.40%,大于3.2%,K2O/Na2O=0.92~1.22,A/CNK=1.03~1.04,小于1.1,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的ΣREE含量较高,LREE富集,LREE、HREE分馏明显,有较弱的负Eu异常。此外,岩石富集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Hf、Ti、P等高场强元素。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主要为-24~-18,TDM2主要为2.3~2.7 Ga;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主要为-26~-16,其TDM2主要为2.3~2.9 Ga。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岩体主要由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源区物质可能为新太古宙太华群,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幔源或新生地壳组分的参与。根据区域地质和动力地质背景的演化历史,笔者认为,大夫峪岩体的形成时代,与东秦岭地区的其他岩体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东部以及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间基本一致,说明整个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即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板块,从而使整个中国东部发生了构造体制的大转变。大夫峪岩体就是在这种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在对小秦岭金矿脉、围岩、石英中气液包裹体等采取27个氢氧同位素样品并进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该金矿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认为该金矿的成矿溶液可能是以大气降水为主,同时有岩浆水和变质水参加的混合水。这为该金矿床应属与燕山期构造及岩活动有关的层控矿床这一成矿理论提供了同位素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对小秦岭金矿田不同时期形成的韧性、韧-脆性及脆性剪切带的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其控矿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了小秦岭后韧性剪切带金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6.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in the Xiaoqinling area is an orogenic-type lode gold deposit. It is one of the few superlarge (>100 t Au) deposits in China. Although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Mesozoic, related isotopic age data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detailed geological study, the authors have carried out isotopic dating on various metallogenic generations. The ore-forming process of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consists of four stages: coarse-grained pyrite-bearing quartz veins (stage Ⅰ), fine-grained pyrite-quartz veinlets (stage Ⅱ), multi-sulfides (stage Ⅲ) and carbonate-quartz veinlets (stage IV). Ar-Ar dating on mineral separates of stages Ⅰ, Ⅱ and Ⅲ yields plateau ages of 142.9±2.9 Ma, 132.2±2.6 Ma and 128.3±6.2 Ma, respectively. Sericite separates from stage Ⅱ assemblage also yield an Ar-Ar isochron age of 132.6±2.7 Ma, similar to the Ar-Ar plateau 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ongchuang gold deposit was mainly formed during 143-128 M  相似文献   
117.
小秦岭金矿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金矿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对功能进行详细划分,可实现矿业数据输入、矿图编缉、数字高程模型建立、矿区3维建模、空间信息分析、地理数据交换、矿山成果输出等功能,建立的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18.
小秦岭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其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灵宝市大湖峪峪道金矿开采活动强烈,采矿废渣成为当地泥石流主要的物源隐患。在2007年对峪道内采矿废渣堆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矿渣型泥石流的特点,选择渣堆规模、河道堵塞程度、渣堆稳定性、沟谷纵坡降比、河流弯曲度和沟谷汇水面积6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进而对大湖峪主峪道及其支沟进行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表明,13条沟谷中有10条为高危险度区,其中东峪黑峪子沟、东峪主峪道、西峪东槽桐沟和槽桐沟均为泥石流极高危险区。大湖峪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泥石流的防治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小秦岭地区花岗岩体中CO2—H2O包裹体的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奕汉  范宏瑞 《岩石学报》1998,14(4):542-548
小秦岭地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及其派生石英脉中发育了非常丰富的CO2-H2O包裹体,其流体为富含CO2的低盐度(<10%NaCl)流体,这与含金石英脉内的包裹体类型及金矿成矿流体性质上十分相似。与金矿成因无关的华山岩体内包裹体类型则为水溶液包裹体,流体性质为贫CO2的低盐度流体。与金矿有关,但其周围矿化很差的娘娘山岩体内CO2-H2O包裹体数量很少。因此,CO2-H2O包裹体可以作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体关联程度的判别标志,而CO2-H2O包裹体的丰度可以作为金矿床品位和规模评价及成矿前景展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0.
镰子沟金矿床是小秦岭驾鹿金矿田内的一个重要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宇太华群秦仓沟组深变质片麻岩系中,矿石主要为石英脉型。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确认矿石中存在碲金矿、斜方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碲铅矿、碲镍矿、自然碲等大量含碲矿物。在石英、黄铁矿裂隙中,也存在大量自然金颗粒,它们与硫化物、碲化物共生。结合不同成矿阶段的成矿温压条件和矿物组合研究,构建了该矿床的热力学相平衡关系图,限定了碲化物与其他矿物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即在成矿Ⅱ阶段,f(O2)约为10~(-34.00)~10~(-31.00),f(H2S)约为10~(-1.42)~10~(-0.9),pH值约为6.0~6.8(300℃)。在成矿Ⅲ阶段,f(S2)的范围约在10~(-16.56)~10~(-12.30)之间,而f(Te_2)的范围约在10~(-13.70)~10~(-9.44)(200℃)。碲化物一般晚于硫化物形成,并且高的f(Te_2)值和f(Te_2)/f(S_2)比值是控制碲化物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