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869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62篇
自然地理   128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选取2001年、2006年、2009年、2016年4个时点的城市商品住宅交易数据,基于空间分析与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开封市住宅价格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区域一体化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城区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由单中心模式向多中心结构转变,邻近郑州的金明区正成为房价“高峰”;跨界交通和新城规划等一体化因素对开封市住宅价格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影响力随着一体化推进而变化。其中,郑开大道对住宅价格的正向促进作用呈先增后降的特点,开通相对较晚的郑开城际轻轨对住宅价格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开封西郊金明区的快速扩张弱化了其潜在效应。这有效地证实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住宅价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2.
为研究公众的雾霾敏感度,以西安市13个区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公众的敏感度进行降维,引入潜在冲突指数(PCI)分析公众雾霾敏感度各维度的内部差异,并对公众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公众的雾霾敏感度可分为5个维度,分别是防护行为、降霾行为、雾霾关注度、生活影响感知和健康影响感知;(2)公众在防护行为、降霾行为、生活影响感知和健康影响感知方面意见一致,且敏感度较高;在雾霾关注度方面,公众之间的分歧较大,雾霾关注度小的公众敏感度较低;(3)基于以上5个维度,将公众分为防护敏感群体、关注度敏感群体、健康敏感群体和环保敏感群体。  相似文献   
243.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研究区,利用2014年Landsat-8 OLI遥感影像,提取该区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并结合经济、交通、生产耗能等基础统计数据,构建碳-氧平衡分析模型,对2014年碳氧收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碳-氧平衡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2014年碳平衡系数为-0.049,氧平衡系数为-0.503。由于成都市东中西部社会活动功能差异和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不均,导致成都市19个行政区的碳氧平衡差异明显。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降低碳释放、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态空间格局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可为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4.
What were politicians, planners, and activists able to make of market concepts and market devices as they crafted congestion pricing plans in the context of New York City’s regio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it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its physical geography? The answer challenges typical assumptions about the use of market mechanisms in restructuring urban space. Market mechanisms and market rationality created a platform for political debate about citywide mobility and its costs. From 2003 to 2014, through five formal plans, advocates and detractors opened up a political space for debating the interests of actors, from drivers, to pedestrians, to the loc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 to citywide mobility. Market rationality was a provisional assemblage into which actors sought to embed values like sustainability and fairness. These values became more important in each new plan as advocates sought to address the political vulnerabilities of the one that had come before. The changes from plan to plan show challenges, liabilities, and possibilities for using market tools to address ecological and justice issues.  相似文献   
245.
Zhongwei Sun 《Urban geography》2017,38(10):1479-1496
Drawing on data from a sample of 2,518 migrant workers from seven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precarious work of migrants varies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citi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compared with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non-global cities, migrant workers in Shanghai experience lower levels of precarity in their jobs. Additionally, with regards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precariousness of work, Shanghai performs particularly better on providing labor contracts and social insurances. Contrary to the standard “Global City” hypothesis, it seems that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such as China, globalization is more likely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industrial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decay them.  相似文献   
246.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定量分析轨道交通对城市内部精细土地利用复杂变化影响的时空效应,对于预测未来新建站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结合历史高分遥感影像与POI数据获取多时间节点精细土地利用信息的方法,并以广州市二号和八号地铁线为例,结合逐步回归模型与站点用地功能分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研究地铁对土地利用转变的复杂影响过程与空间差异规律。结果表明,轨道交通促使站点周边低密度居住用地向商业用地、高密度居住用地等高效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运营不同阶段对于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差异规律;地铁站点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规律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与站点在城市里的位置以及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有关,对城市中心区域的影响较小,对郊区的影响主要与可用的非建设用地面积相关,而工业用地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限制作用;轨道交通还带来用地功能和性质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大多发生在地铁站点开通运营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247.
基于OWA的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洪  王安琦  宋贝扬 《地理科学》2017,37(11):1778-1784
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出发,从自然因子、生态环境因子、景观因子3个层面选取16项评价指标建立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IDRISI软件中的MCE模块进行有序加权平均算子(OWA)多准则决策评价,得到不同决策风险系数下的大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结果显示,由于决策者风险态度不同,得到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规划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价,才能得到更加真实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8.
伴随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持续增长,出境旅游风险频度也不断升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依据旅游风险感知维度相关研究成果与实地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以上海市为例,选划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并结合政府部门出境提示预警、游客对出境旅游的有效投诉、企业出境旅游产品风险等级测评等相关数据,分别从出境旅游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视角对出境旅游风险感知维度进行甄别及差异校验,旨在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风险管控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9.
为量化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价值和整治开发成本,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的开展,探索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体系,运用人均标准法、户均标准法、闲置率法、层次分析法(AHP)及土地估价中的年收益法、综合基准地价法、土地出让溢价法构建测算模型,测算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潜力价值和整治成本。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价值与整治成本基本持平,测算模型程序科学,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对河南省濮阳市的案例研究结果客观实际,可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偿退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测算方法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50.
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特征及其动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五普""六普"街道、乡镇数据,运用GIS及人口密度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郊区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根据2005—2015年各区县数据,剖析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津市中心区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属于市中心发展型郊区化;天津已形成多中心格局,副中心人口聚集效应日益显著;人口郊区化伴随就业岗位的郊区化,但人口和产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及郊区经济发展加快了人口郊区化进程,公共服务的集中延缓了人口向郊区迁移,滨海新区发展、交通与通信网络的现代化为人口向郊区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提出进一步推进城市组团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及以公共服务引导人口流动等措施实现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有序分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