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09篇 |
免费 | 10275篇 |
国内免费 | 145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42篇 |
大气科学 | 6606篇 |
地球物理 | 11096篇 |
地质学 | 38859篇 |
海洋学 | 5995篇 |
天文学 | 2232篇 |
综合类 | 4392篇 |
自然地理 | 97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0篇 |
2023年 | 975篇 |
2022年 | 1819篇 |
2021年 | 2054篇 |
2020年 | 2134篇 |
2019年 | 2419篇 |
2018年 | 1904篇 |
2017年 | 2300篇 |
2016年 | 2457篇 |
2015年 | 2658篇 |
2014年 | 3312篇 |
2013年 | 3127篇 |
2012年 | 3708篇 |
2011年 | 3848篇 |
2010年 | 3317篇 |
2009年 | 3730篇 |
2008年 | 3743篇 |
2007年 | 4127篇 |
2006年 | 3972篇 |
2005年 | 3504篇 |
2004年 | 3196篇 |
2003年 | 3055篇 |
2002年 | 2734篇 |
2001年 | 2475篇 |
2000年 | 2241篇 |
1999年 | 2126篇 |
1998年 | 1811篇 |
1997年 | 1667篇 |
1996年 | 1517篇 |
1995年 | 1260篇 |
1994年 | 1282篇 |
1993年 | 1106篇 |
1992年 | 882篇 |
1991年 | 617篇 |
1990年 | 551篇 |
1989年 | 425篇 |
1988年 | 332篇 |
1987年 | 212篇 |
1986年 | 130篇 |
1985年 | 92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43篇 |
1977年 | 33篇 |
1975年 | 4篇 |
1954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态足迹模型在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剖析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不同消费水平对生态足迹时空变异的影响,划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类不同的消费群体,分别计算各自的生态足迹,其次进一步细化模型中人均水资源足迹,从而构建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平衡模型。根据平衡模型计算出生态盈亏,得出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结果。并以1999年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区为例,进行模型计算和生态可持续评价,结果表明1999年门头沟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说明该区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在对门头沟区的初步研究基础上,指出生态足迹作为山区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标的优点及当前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2.
以地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滨海地带经济地域分异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的峰谷相间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峰谷相间地域格局的发育过程;然后探讨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时序演化特征;最后总结了上述时序过程和空间过程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地带已经形成了区域之间、区域组合之间、南与北之间多层次的地域经济分异。 相似文献
993.
川中—川南过渡带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划分为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开阔台地相3个相,8个亚相(开阔潮下、台内滩、台内雏滩、局限潟湖、台内洼地、局限潮坪、蒸发潟湖、蒸发潮坪)和18个微相。区域上嘉陵江组二段纵、横向沉积相对比结果表明:嘉陵江组二段沉积相横向上较均一、相变化较小;沉积相垂向上变化在较大范围内具有同步性。嘉二段共分5个作图单元,采取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相结合,并融合了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较精确地展示了嘉陵江组二段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碳酸盐台地内隆坳相间古微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嘉陵江组二段以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为主,储集体有利发育相带是台内雏滩亚相和局限潮坪亚相,台内雏滩发育于潮坪与潟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局限潮坪则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994.
995.
I. F. Jefferson D. Evstatiev D. Karastanev N. G. Mavlyanova I. J. Smalley 《Engineering Geology》2003,68(3-4):333-351
Loess and loess-like deposits were much studied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in Russia and surrounding countries. There is a vast literature in Russian, which touches on all aspects of lo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studies of the origin of collapsibility are almost totally in Russian, and of course studies on the various regions of Russia and the countri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FSU appear in Russian. This review looks at the literature in Russian and attempts to pick out key contributors, major topics and works and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regions and zones of investigation. Because so many regions of the FSU had people living on loess ground, there is a vast literature on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ground engineering topics, and this tends to dominate all the literature on loess in Russian. Following Russian practice, the fine-grained deposits under consideration are divided into loess and loess-like deposits. Three main topics are recognised across the whole spectrum of loess research: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oess deposits; stratigraphy, cyclicity and palaeoclimatology; and engineering topics, in particular hydrocollapse and subsidence, and we concentrate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topics. An attempt is made, based on the map of Abelev and Abelev [Abelev, Yu.M., Abelev, M.Yu., 1968. Fundamental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n collapsible macroporous soils, 2nd ed. Stroiizdat, Moscow, 431 pp. (in Russian)] of collapsing loess deposits, to define seven loess regions within the geographical limits of the old USSR. The seven regions are those where geotechnical problems might be expected. 相似文献
996.
TECTONIC TRANSFER ON THE EASTERN EDGE OF PAM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CTONIC TRANSFER ON THE EASTERN EDGE OF PAMIR 相似文献
997.
河台金矿田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金矿,由于金矿床都产于糜棱岩带中,因而被认为是典型的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然而,对于Au矿化与剪切带变形条件之间的关系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高村和云西是河台金矿田两个代表性的金矿床,分别受ML11和ML9两条剪切带的控制。本文在对两条剪切带中的含矿和无矿糜棱岩的变形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岩(矿)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岩石磁学和磁化率各向异性(AMS)特征研究。糜棱岩x- T曲线显示了磁黄铁矿的居里温度,结合磁滞回线、等温剩磁(IRM)以及矿相学特征,表明河台金矿田糜棱岩几乎不含磁铁矿,载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磁黄铁矿,但是磁黄铁矿的贡献要远大于黑云母。两条糜棱岩带中不含矿糜棱岩的平均磁化率Km<500×10-6 (SI)、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椭球体形状参数T、磁面理F和磁线理L没有明显差别。并且形成两条剪切带的主应力方向也近于一致,最大主应力方向σ1(K3)为近水平NNW- SSE向,最小主应力σ3(K1)为NEE- SWW向,倾伏角较缓。运动学涡度Wk值也近似,在0. 12~0. 65之间,小于0. 71。上述特征暗示两条含金剪切带都是在印支期NNW- SSE向近水平的强烈挤压作用下形成的,其中发育的糜棱岩为S型和SL型构造岩,具有强烈压扁的特征,并且在剪切变形过程中纯剪切作用所占的比重要明显大于简单剪切。然而,两条剪切带中含矿糜棱岩与无矿糜棱岩的AMS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含矿糜棱岩的K1近于直立,且Km>500×10-6 (SI)和Pj值都明显大于无矿糜棱岩。因此,糜棱岩的变形强度与含矿性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燕山期叠加的脆韧性变形使得最大磁化率主轴(即最小主应力轴)变陡,更有利于热液的运移和最终成矿。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