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1篇
  免费   1963篇
  国内免费   1076篇
测绘学   766篇
大气科学   408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314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75篇
自然地理   17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Traditional model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no longer adequate to describe current metropolitan transformations. These are now at the centre of a debate concerning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n Italy, delays in resolving problems of urban and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despite the legal framework provided by Law 142/90, have weighed heavily on the larger urban areas of the country: Rome, Naples, Milan, which have not been able to tackle the issue of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Recent legislation, while not providing a pre-defined institutional solution, allows separat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to collectively establish metropolitan institutions of `variable geometry'. The Milan urban area is not one city, but a system of mutually-dependent cities, linked to each other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a transport network still requiring much investment. The vitality of its economic structure (especially its small firms) is held back by seriously inadequate infrastructure and low external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provincial capital may boast `historic centrality' but the most interesting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s to be found on the periphery and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immediately surrounding it, in the recovery of derelict industrial areas and dormitory towns establishe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especially to the north. Recovery of derelict areas, green areas, and better transport links within the urban area and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re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reorganization of `Greater Milan'. In this situation of rapid transformation the most appropriate political strategies involve negotiated plann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2.
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是吉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工程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客观评价了吉林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条件,得出吉林省具有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显著农业生态环境优势。基于吉林省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松辽平原区、西部松嫩平原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四种区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其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宏观策略。  相似文献   
93.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模式与政策导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科学》2002,22(3):263-269
结合世界城市同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以及区域基础这间的关系,世界城市结构演化及其成长过程等的一般规律,在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经济模式与空间结构模式。加大开放程度,推进产业价值链分工,提高高级生产者服务以及高科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与研发机构,增强对全球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为基本经济模式;而在首都圈与环渤海地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工,以及改北京单中心结构为近、远程多中心圈域型结构,为基础空间结构模式,并进一步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六大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4.
兰州市地域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杨永春  曾尊固 《地理科学》2002,22(4):468-475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通过分析了兰州市域地域结构的特征,模式以及市区的结节地域和均质地域,讨论城市地域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兰州市域地域结构呈现带状分散多中心组团结构形态,而且各功能区的均质度,紧凑度都比较低,城市结节地域结构虽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但仍遵循六边性构造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5.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
中国城市与城市发展理论的历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薛凤旋 《地理学报》2002,57(6):723-730
论述中国自周期以来的城市概念和理论,指出中国城市性质和城市结构的自有特点及其与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城市概念和理论不同,将中国漫长的演变历史分为封建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和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3个时期。3个时期所形成的城市概念和理论,都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城市及城市化向前发展的重要的理解和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97.
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环境信息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雪铭 《地理研究》2002,21(2):201-209
对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研究证明 ,滨海黄土是在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下的产物 ,但是 ,由于滨海黄土所处靠近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黄土的形成机制具有独特性。冰期时渤海湾西岸海面下降出露的冲洪积物和海底砂是滨海黄土除西北内陆地区以外的另一重要物源 ,搬运以风砂跃移方式进行。滨海黄土的粒度中包涵了丰富的有关渤海湾海面变化的信息。辽南滨海黄土剖面中的粒度拟合值、 2 - 3Ф粒级百分含量反映了渤海的海退、海侵过程和末次冰期蒙古高压的强弱 ,这种变化与滨海黄土 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相吻合 ,同邻近地区的海面升降变化和深海岩芯氧同位素阶段也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滨海黄土粒度的拟合度是本区古环境变化的重要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9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与河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对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的影响论述,提出了在拟定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方案中,应通过强化节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将水资源作为商品等措施,促进河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9.
文章阐述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开发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开发区环境营造,运行机制,筹资方式,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河南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0.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