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15篇 |
地质学 | 438篇 |
海洋学 | 48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由于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针对中国典型油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石油类污染物性质,对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DRASTIC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油田区地下水系统特殊防污性能评价模型——DORKI。在该模型中选取DRASTIC模型中的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包气带介质3个评价因子,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机碳-水分配系数Koc2个评价因子。根据相关资料确定了新增评价因子的评分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中的九标度法确定了5个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结合某油田区的情况,对DORKI进行实例应用和分析,结果表明,DORK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用于原油组分对油田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05.
在对3套烃源岩的质量和成熟度描述基础上,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的研究,在达尔其油田内划分出成熟度有明显差异的低熟油和成熟油。油源对比结果认为它们分别由都红木组一段低熟烃源岩和阿尔善组二段成熟烃源岩所生。推测成熟度参数介于低熟和成熟之间的原油为混源油。通过原油混合试验和油砂连续抽提试验证实了混源油的推测。通过油藏剖面中不同性质油层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断层发育史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认为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是控制该油田石油富集度较高的关键因素。此外,还分析了控制混源的断层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渤中34油田油藏孔隙度渗透率比较低、温度比较高(大于120℃)的特点,结合储层伤害原因分析,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采用多氢酸体系对渤中34油田的油井进行酸化增产作业。通过对渤中34油田5口井(均为新井,完井后基本不出液)的酸化施工,酸化成功率达到100%,酸化后各井均达到甚至超过配产要求,这表明多氢酸体系对于高温低渗砂岩地层,能够有效地解除钻完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常规酸液体系相比,多氢酸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效果明显,对于类似海上油田酸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类型由缝洞型、高能微孔隙型、压溶孔缝型组成。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并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和试油等资料,查明了受次生溶蚀作用控制的岩溶缝洞型、受高能沉积相带控制的微孔隙型和受压溶作用及白云化作用控制的压溶孔缝型储层的特征和分布,并且识别出溶蚀孔洞、溶蚀缝、构造缝、粒内孔、粒间孔、铸模孔、晶间孔、晶内孔、缝合线和微裂缝10种储集空间。实际上,上述储集体主要为高能沉积相带形成的颗粒灰岩演化而成,这些颗粒灰岩经过埋藏压实和胶结等作用形成了以次生微孔隙为主的微孔隙型储集体,经过压溶和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受成岩演化控制的压溶孔缝型储集体,在塔北奥陶系岩溶期形成了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塔河油田二区南部受沉积相展布和成岩作用影响,颗粒灰岩和云斑状灰岩发育;北部古隆起风化剥蚀作用较强,发育大型溶洞储层;东部斜坡带古河流发育,溶蚀缝洞储层多沿古河道分布;西部受深大断裂控制,溶蚀孔洞沿断裂垂向发育。 相似文献
108.
渤海海域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露头、现代沉积和大量岩心以及钻测井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和探地雷达,分析了W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明下段河流相层序格架和砂体结构的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的发育规模特征,建立了河流相砂体的沉积模式,为海上油田开发及后期调整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表明,渤海海域明化镇组河流相砂体结构划分为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3种类型共7种样式,其中侧叠型又分为紧密型、疏散型和离散型;孤立型又分为下切侵蚀型、孤立河道和决口扇;河道砂体厚度为2.1~15m,平均6.75m;宽度为200~1 225m,平均宽度519m。决口扇砂体厚约2~3m,宽度为150~450m,平均宽度300m。河流相砂体结构受控于湖平面的变化。不同的湖平面变化下发生堆叠型、侧叠型和孤立型规律性的砂体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09.
青西油田位于酒西盆地西部的青南凹陷,油田主体构造格局为窟窿山背斜和柳沟庄断鼻,储集体主要是下白垩统下沟组半深湖-深湖亚相泥云岩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砾岩.下沟组地层现今埋深大于4000m,处于晚成岩阶段,岩石胶结致密,属于特低渗储层.由于泥云岩具有纹层状结构和富含长石、石英等特殊矿物成分,以及铁白云石胶结的砾岩具有较强的刚弹性,在多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下,易形成顺层或切层裂缝网络、粘土矿物转化收缩缝网络、成烃演化微裂缝网络、溶蚀缝洞网络和构造裂缝网络等,构成油气运聚的网络,在流体封存箱和流体异常高压成藏机制作用下形成裂缝性油藏,油气富集在构造转折带、弧形断裂外侧、断裂交互部位、背斜构造等应力集中和释放区.油藏含油气层段长,下沟组整体含油,油气富集程度差别大,裂缝是油气主要的渗流通道和重要的储集空间.由于岩石矿物成分复杂、裂缝类型及组合形式多样,故有效裂缝发育段的识别难度较大.该油藏具有井间产能相差悬殊、产量递减速度快、弹性产率差异大、酸化改造效果不一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0.
利用地震资料, 结合地质、钻井资料,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盐岩的物理性质、地震反射特征、几何形态、与盐岩相关油气藏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盐岩具有密度恒定特性(低密度)和速度稳定特性(高速度), 基本不随深度变化。盐岩与砂泥岩体之间有较强的波阻抗差, 因而其界面反射特征明显。但盐岩的流动特性造成盐岩体有多种赋存状态, 它们的地震反射特征各不相同, 这是盐岩解释的主要困难。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归纳出盐层(体)解释判定模式, 认为本区盐岩主要有3种赋存状态:原生板状盐岩、后生变形盐岩和次生盐墙。盐岩流动变形及相变形成了3类油气藏:盐上堑式背斜油气藏、盐侧向封堵油气藏和盐下盐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