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4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775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567篇
地球物理   1623篇
地质学   1845篇
海洋学   915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214篇
自然地理   56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丁乾俊 《新疆地质》2003,21(4):463-467
任-侵位的岩浆体,在结晶分异、固化成岩过程中,一般都可分为:已结晶的固相岩体、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及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3部分.此时,若发生了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构造作用力。使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发生可塑相变形,形成片麻化岩体;地壳运动(包括地震)时的构造作用力为脉动性质的挤压作用力;岩体发生片麻化的地壳运动,又使已结晶的固相岩体和围岩发生断裂活动,形成了断裂带控矿、容矿构造;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再度上升侵位,便形成了小侵入岩体控矿构造.残浆的形成与排出,控矿构造的发生、发展与控矿过程,都是在这次地壳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对这次地壳运动可称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2.
斜坡地下水渗透力计算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分析了基岩山区斜坡区域地下水的渗流模式,指出斜坡堆积体中地下水的一般特征,根据这个特征建立了条分法中斜坡渗透力的简易计算方法,用于改进传统的剩余推力法和Sarma法。该方法不需要额外补充参数,易于工程勘察人员掌握。提出通过极限状态考察斜坡安全储备的思路,对三峡库区某滑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稳定性和安全储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传统方法计算的稳定性系数过高,当库水位快速下降时滑坡稳定性减弱,地下水渗透力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建立的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上游来流为100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过程情况下,就初步拟定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方案之一的孤柏嘴线路3 0km隧洞工程方案,穿黄隧洞束窄河道对河段水流流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该洪水过程情况下,穿黄隧洞束窄河道对河段水沙运动特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4.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多年水氡观测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敏  蓝陵  李艳萍 《内陆地震》2003,17(3):259-267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1980—7.001年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全时域扫描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300km范围内Ms≥5.0的地震事件为研究对象,挑选出观测资料中异常时段,用地震预报效能评价评分的方法对水氡观测资料预报地震的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5.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影响因素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文分析了现行抗震设计中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以规则平面框架对例对新旧规范影响结构设计地震作用效应的因素进行了对比,给出了其间的重要变化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6.
邓韫 《华南地震》2003,23(1):51-56
根据1900~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层记录及前人的研究,论证了地层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最终致使地展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相似文献   
147.
分析了天水台数字深井水温资料在陕西石泉ML4.7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发现在震前5天内深井水温发生大幅度的降升变化,呈负脉冲形态,表现为典型的脉冲型前兆异常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8.
A new inelastic structural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incorporating the force analogy method (FAM) with the predictive instantaneous optimal control (PIOC) algorithm. While PIOC is very effective in compensating for the time delay for elastic structures, the FAM is highly efficient in performing the inelastic analysis. Unlike conventional inelastic analysis methods of changing stiffness, the FAM analyzes structures by varying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field, and therefore the state transition matrix needs to be computed only once. This greatly simplifies the computation and makes inelastic analysis readily applicable to the PIOC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pensates for the time delay that happens in practical control systems by predicting the inelastic structural response over a period that equals the magnitude of the time delay. A one‐story frame with both strain‐hardening and strain‐softening inelastic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zed using this algorithm.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algorithm is feasibile for any inelastic structures. While the control efficiency deteriorates with the increase in magnitude of the time delay, the PIOC maintains acceptable performance within a wide range of time delay magnitudes. Finally, a computer model of a six‐story moment‐resisting steel frame is analyzed to show that PIOC has good control results for real inelastic structure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9.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星 《地下水》2003,25(3):156-159
水资源日益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农业节水潜力较大,从长远战略角度看,发展节水灌溉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节水灌溉理论研究进展情况的介绍,提出了西北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0.
Tidal mix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dification of dense water masses around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In addition to the vertical (diapycnal) mixing in the near-bottom layers, lateral mixing can also be of relevance in some areas. A numerical tide simulation shows that lateral tidal mixing is not uniform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shelf break. In particular, strong mixing occurs all along the Ross Sea and Southern Weddell Sea shelf breaks, while other regions (e.g., the western Weddell Sea) are relatively quiet. The latter regions correspond surprisingly well to areas where indications for cross-shelf exchange of dense water masses have been fou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lateral tidal mixing may account for the relatively small contribution of Ross Sea dense water masses to Antarctic Bottom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