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9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依据岩性组合特征对清水营井田延安组含煤地层进行了层段划分,并对各层段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延安组沉积环境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湖泊三角洲相,其形成经历了冲积平原、浅湖三角洲又复向冲积平原过渡的充填演化过程.每一充填阶段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充填形式决定了本区中侏罗世的聚煤特点.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废弃的三角洲平原之上,并形成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主要煤层。  相似文献   
22.
王坡煤矿是高瓦斯矿井,已有的井下瓦斯抽排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地面抽采来缓解。在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采用煤层气藏数值模拟方法,对王坡井田地面煤层气抽采工程部署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A区块是井田煤层气开发试验首选区,以梅花形井网作为试验井网,井间距300m×250m,井网长轴方向60°。这种布井方式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3.
对泉店井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断层及褶曲的分布,探讨了井田的构造演化,分析了构造特别是断层对二1煤层的影响,为今后煤矿开发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4.
针对岩溶发育的大水矿区,在进行小孔径抽水试验工作时,现有的国产压风机虽然尽了最大机械能力,但水位的降低值仍然达不到规范的质量要求,不得不将小孔径抽水试验改为大口径或孔组抽水的情况,采取了加长风管长度,用进口在压风机的方法,完成了兴隆庄井田O2-7号水文孔的小孔径抽水试验工作。从抽水试验的曲线来看,该方法切实可行,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汝州煤田牛庄井田断裂构造较发育,主采煤层二1煤厚度变化大,根据经验无法准确的确定井田勘查类型。采用等性块段指数法对煤层等性块段和构造等性块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赋值,将计算得出的煤层总指数和构造总指数与勘查类型划分标准进行对比,据此得出牛庄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复杂构造、二1煤为不稳定煤层。  相似文献   
26.
白坪井田太原组上段主要由三层灰岩(L7、L8、L9)、泥岩和薄煤层组成,L7灰岩位于该段底部,是一7煤层顶板。根据井田西部钻孔资料,相当于L7灰岩层位,往往相变为砂岩。该砂岩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向上渐变为细砂岩,正粒序特征明显,具板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底部多为粗砂岩,见冲刷面,其厚度与L7灰岩厚度相当,剖面上砂体呈连续的透镜状,与两侧的L7灰岩呈突变接触关系,砂岩体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与地层走向垂直,综合分析认为该砂体属潮道沉积相,是在潮坪上潮汐通道部位形成的砂质沉积属潮道沉积相。对该砂体分布的圈定,意味着一7煤在此范围的缺失,这一结论有助于解决太原组煤岩层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27.
马营堡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区内不同岩性地层的电阻率、密度、声波时差及伽马值均有明显差异,其中煤层的电阻率、密度及声波时差曲线均表现出出高异常及自然伽马低异常;而砂岩随粒度的变细及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伽玛逐渐增大。依据该区岩性基本物性特征,确定了井田内新生界与基岩、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分界及主采煤层4、9号等主要标志层的响应特征。这些地层标志在测井曲线上形态,可作为该区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8.
芦岭井田10号煤煤储层资料缺乏,通过常规方法难以进行产气潜力评价,采用临储压差、临废压差、有效解吸量、不同解吸阶段煤层气解吸效率等指标,建立单煤层产气潜力评价标准,评价10号煤层的产气潜能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芦岭井田10号煤层的有效解吸量达到了5. 59m^3,具有良好的产气潜能。10号煤层气生产经历快速解吸、敏感解吸两个阶段,最大解吸效率为5. 43~4. 28 m^3/t·MPa,能够达到工业气流的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29.
淮北煤田刘店井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主煤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北煤田刘店井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演化史。研究表明,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层都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其中,山西组煤组形成于三角洲低速度的建设与高速度的建设的过渡时期;下石盒子组煤组形成于高速度建设型的三角洲平原环境。运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煤质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方法,对7、10煤层进行了对比判定。  相似文献   
30.
淮北花沟西井田煤中微量元素及其环境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0件煤样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分煤层、分类型(稀土元素、环境意义微量元素)讨论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各样品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矿物质中,稀土元素含量均呈正常质量分数水平分布,各煤层的稀土元素分布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受陆源影响的煤,ΣREE含量高,稀土元素主要由陆源物质继承而来。受海水影响的煤,ΣREE含量低,分布模式具有海水性质。形成后受河流冲刷的煤,灰分增加,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增加。该研究成果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