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9篇 |
免费 | 933篇 |
国内免费 | 81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6篇 |
大气科学 | 697篇 |
地球物理 | 1336篇 |
地质学 | 2301篇 |
海洋学 | 262篇 |
天文学 | 93篇 |
综合类 | 376篇 |
自然地理 | 15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202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202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206篇 |
2015年 | 222篇 |
2014年 | 260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22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305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355篇 |
2005年 | 284篇 |
2004年 | 306篇 |
2003年 | 237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62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利用1967年航片数据、1986和2000年两期遥感TM数据,对长江黄河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分布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源区气候变化观测数据,分析了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和陆面生态系统变化对源区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40 a来,长江源区高覆盖草甸、高覆盖草原和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3.5%、3.6%和28.9%,黄河源区高覆盖草甸、高覆盖草原和湿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3.2%、7.0%和13.6%,江河源区低覆盖草甸、草原和沙漠草地面积均不同程度地增加;长江、黄河源区气温变化率分别为0.27和0.31℃/10a,降水的变化趋势在长江、黄河源区分别以0.36和0.07 mm/a的速率递增,气温持续升高和由此引起的冻土退化是导致高寒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陆面生态系统退化对源区水文过程影响显著,在降水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长江、黄河源区径流系数分别由1960年代的0.16和0.28下降到21世纪的0.12和0.21,且降水-径流关系减弱,出源径流趋于减少,洪水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水源涵养指数持续减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维护源区高寒生态系统功能,已成为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2.
Solar p modes are one of the dominant types of coherent signals in Doppler velocity in the solar photosphere, with periods showing
a power peak at five minutes. The propagation (or leakage) of these p-mode signals into the higher solar atmosphere is one of the key drivers of oscillatory motions in the higher solar chromosphere
and corona. This paper examines numerically the direct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waves driven harmonically at the photosphere,
into the nonmagnetic solar atmosphere. Erdélyi et al. (Astron. Astrophys.
467, 1299, 2007) investigated the acoustic response to a single point-source driver. In the follow-up work here we generalise this previous
study to more structured, coherent, photospheric drivers mimicking solar global oscillations. When our atmosphere is driven
with a pair of point drivers separated in space, reflection at the transition region causes cavity oscillations in the lower
chromosphere, and amplification and cavity resonance of waves at the transition region generate strong surface oscillations.
When driven with a widely horizontally coherent velocity signal, cavity modes are caused in the chromosphere, surface waves
occur at the transition region, and fine structures are generated extending from a dynamic transition region into the lower
corona, even in the absence of a magnetic field. 相似文献
93.
We consider the kinetic problem of charged-particle acceleration in a magnetic trap with converging magnetic mirrors. We show that for a positiv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of the trap plasma relative to the mirrors, the efficiency of confinement and acceleration increases for electrons and decreases for ions. 相似文献
94.
The temperature curve in the solar chromosphere has puzzled astronomers for a long time.Referring to the structure of supergranular cells,we propose an in ductive heating model.It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steps.(1) A small-scale dynamo exists in the supergranulation and produces alternating small-scale magnetic fluxes;(2) The supergranular flow distributes these small-scale fluxes according to a regular pattern;(3) A skin effect occurs in the alternating and regularly-distributed magnetic fields.The induced current is concentrated near the transition region and heats it by resistive dissipation. 相似文献
95.
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资料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基于地震活动为多尺度多活动这一观点,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2001年和华北地区1500~2001年M≥5地震的本尼奥夫应变资料,得到了各种层次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结果可信而又符合实际。对历史地震研究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哈西亚图石英闪长岩是东昆仑地区中生代具幔源组分贡献的花岗岩类典型代表,岩体出露于东昆仑中构造带,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包体为闪长质岩石,并含有一系列岩浆混合成因的证据,如水滴状、长条状塑性流变外形,淬冷边、反向脉等高—中温混合迹象,以及低Mg/(Fe+Mg)、Na/(Ca+Na)值等混合成因特征。包体A/CNK值介于0.77~0.87,属准铝质,富Al2O3、Fe2O3、MgO,贫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等),同时又具有Ta、Nb、Ti的"TNT"负异常,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同时期大地构造背景,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含暗色微粒包体花岗质岩石是幔源岩浆经历多次熔融、同化、存储和均一(MASH)过程后与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在混合岩浆中,富镁铁质端元是由辉长质岩浆进化而来的闪长质岩浆。 相似文献
97.
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源的利用比例失调是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而高原土壤的粗骨性、土层浅薄、有效肥力低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和沙漠化.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经,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采用旱作技术节水和合理用水,扩大林草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和林木.并认为西北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同时,首先应遵循生态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土壤资源衰竭和破坏. 相似文献
98.
水资源空间分布模型及GIS分析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拓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流域自然水循环过程。因此,在对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定量描述时,必须综合考虑自然、人文二元要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的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内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选取了对水资源空间分布有明显影响的因素。其中距河流远近因素体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坡度因素代表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对径流和地下水有影响;而土地利用类型因素反映了土壤下垫面的水文特性。通过AHP方法确定上述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水资源空间分布测算模型。根据模型将按流域单元统计的水资源总量数据展布到公里格网上,得到了水资源空间分布结果。最后,通过对空间化水资源数据的分析,剖析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结合"一轴三带"的规划分区思想,对如何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9.
利用中国区域2015~2017年探空数据,建立一种顾及地表温度、地表水汽压、高程和纬度的中国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BET模型)。以2018年探空站Tm数据为参考值,分析BET模型精度,并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ET模型年均RMSE与bias分别为3.15 K和0.04 K,相比于Bevis模型、1°×1°分辨率的GPT3模型和5°×5°分辨率的GPT3模型,年均RMSE分别降低29.2%、32.8%和39.1%,年均bias分别降低96.4%、96.7%和97.4%,且该模型在中国区域不同高程和纬度上的精度与稳定性优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 相似文献
100.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集群辨识及空间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主成分分析和企业空间分布数据的聚类分析,从产业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角度辨识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制造业集群,并从企业、产业、区域3个维度刻画和比较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群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冶金及装备、电子信息、纺织及服装等12个垂直联系紧密的制造业群组,并高度集聚于沿沪宁线、沪杭线、杭甬线的“Z”字形区域。冶金及装备、电子信息和纺织及服装3个制造集群分别呈现轮辐式、卫星式和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组织方式。上海和江苏的制造业集群在集群规模、大型企业占比、外资企业占比等方面,要明显高于浙江的制造业集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