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6篇 |
免费 | 426篇 |
国内免费 | 4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8篇 |
大气科学 | 293篇 |
地球物理 | 569篇 |
地质学 | 1260篇 |
海洋学 | 249篇 |
天文学 | 27篇 |
综合类 | 88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105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146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46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51.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通过岩、煤层综合对比可以研究地质构造、了解沉积关系、掌握岩层厚度及结构变化等信息。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岩层综合对比,应首先了解勘查区的地质资料,在此基础上制作地层信息与测井响应相对应的标准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柱状剖面图。并以勘查实例,介绍了测井曲线进行岩、煤层综合对比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952.
中国地理学史上的一次大断裂——兼评《汉书·地理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关龙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4,6(4):41-44
先秦地理学有着考察自然、研究自然的传统,而且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及其以后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基本上丢失了这个传统,始作俑者为东汉班固。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但排斥或扼杀了其他诸子百家,也摧残了先秦儒家注重自然的传统。班固著《汉书·地理志》,屈从当时的潮流,忽视先秦时期“山川,地理也”的传统,赋予“地理”另一种含义,即以记述疆域、政区的建制置和沿革为主,而把山川等自然知识作为附庸,使以后的中国古代地理学走上侧重地理沿革考证、记述社会历史和社会状况之路,形成内容上以史学地理、经学地理、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地理学。先秦地理学与秦汉地理学之间存在一个大断裂。这个大断裂影响了中国古代地理学取得的成就,并使中国古代地理学无法发展衍生出近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953.
不同掘进工艺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下瓦斯事故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研究煤与瓦斯耦合作用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考虑瓦斯气体的可压缩性和吸附、解吸特性,假设瓦斯气体在煤体孔隙中的流动遵循D arcy定律,建立了考虑爆破因素的煤与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 so l对其求解。结果表明:炮掘对煤体的破坏能力大于机掘;炮掘工艺下,爆破应力对煤体应力、位移的作用大于应力耦合的作用,机掘工艺应该考虑应力耦合的作用;煤层瓦斯压力随着煤壁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发生改变,整个巷道附近的瓦斯压力有降低的趋势,呈现漏斗状分布;煤层上表面煤体竖向位移边界呈以巷道顶端为中心的"O"型分布,且以"O"型中心处的位移值最大。 相似文献
954.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及青藏块体东部各形变监测区近30年区域水准资料的计算分析,发现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地壳运动呈激烈的继承性运动,地震处于弱活动阶段;地壳运动继承性减弱(或呈逆继承性运动),地震处于强活跃阶段,地震活动强弱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地壳运动,二活动方式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周期性。现今地壳运动在运行到波谷后呈缓慢增强的继承性运动,估计未来几年内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仍将维持现状,不会出现明显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55.
956.
大西洋中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垂直分布与有关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中部大洋性金枪鱼延绳钓作业中观测到的黄鳍金枪鱼的上钩钩号,应用悬链线钩深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各钩号的钩深;根据STD仪测得的温度、盐度的垂直分布以钩深为引数,查出该尾鱼捕获水深处的温、盐数据;根据黄鳍金枪鱼的取样数据,推算出各水层、各水温段、各盐度段的渔获率。渔获率最大的水层、水温段、盐度段为黄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水温段、盐度段;渔获率为前3位的水层、水温、盐度段为黄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水温段、盐度段。结果表明,在大西洋中部,黄鳍金枪鱼的最适水层为150.00—179.99m,最适水温段为13.00—13.99℃,最适盐度段为35.40—35.49;大西洋中部渔场黄鳍金枪鱼活动较频繁的水层为120.00—209.99m,水温段为12.00—14.99℃,盐度段为35.20—35.49。 相似文献
957.
赵竹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1)
本文介绍在舟山朱家尖海峡大桥选址阶段.采用工程地球物理的浅地层剖面法和多次覆盖水上浅地震勘查.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为朱家尖海峡大桥选址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58.
在含水率大、抗剪强度低的淤泥中采用抛石挤淤的办法加固地基或建造围埝,处理效果好且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抛石在软弱地基中下沉,直至其重力与地基承载力平衡为止。挤淤所形成截面的形状及抛石下沉深度的计算是此项研究的重点,基于抛石截面为倒梯形和矩形两种形状的假定,考虑淤泥表面隆起对承载力的影响,利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抛石挤淤深度与抛石高度的关系。通过抛石挤淤的模型试验和现场挤淤的数据,分析比较两种假定下挤淤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与公式吻合性很好,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针对浅地层剖面仪在东沙海区采集的浅层剖面资料中出现的随机干扰、大值干扰等问题,通过去噪处理手段进行了有效的压制,消除了干扰波对原始资料的污染;针对由于间隔性采集和处理对原始资料造成的时间延迟现象,通过时移校正方法进行了处理;针对剖面中炮号与相应导航文件中的FIX号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情况,通过提取道头时间、导航时间并在FOCUS模块中编写相应程序,将剖面中炮号与FIX号的关系建立起来。改进处理后的浅层剖面资料为地质分析与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0.
Effect of soil crusting on the emission and transport of wind-eroded sediment: field measurements on loamy sandy soi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eld data are reported for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lux of wind-eroded sediment on an agricultural field in northern Germany. Measurements were made during a windstorm that hit the region on 18 May 1999. The magnitude of both fluxes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a surface crust covering the test field. Measuring the physical crust strength at 45 locations with a torva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ust strength (τ) and the horizontal (Fh) and vertical (Fv) sediment fluxe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fluxes decreased as the surface crust became stronger. The decay behaved 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for both types of flux. The horizontal sediment flux over a crusted surface can b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completing Marticorena and Bergametti'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0 (1995) 16415] erosion model with a crust function. The vertical particle flux over crusted soil can be calculated by adding a similar function to Alfaro and Gomes'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6D (2001) 18075] dust production model. Th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gradual bombardment of a surface crust by impacting particles does not immediately result in a decay of the crust's protective effect, provided that the crust has a minimum thickness. However, once the crust becomes perforated, its protective effect disappears very quickly, leading to much high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diment fluxes than predicted for undamaged crusted soi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