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06篇 |
免费 | 4130篇 |
国内免费 | 637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19篇 |
大气科学 | 4670篇 |
地球物理 | 5697篇 |
地质学 | 10604篇 |
海洋学 | 3482篇 |
天文学 | 231篇 |
综合类 | 1940篇 |
自然地理 | 34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426篇 |
2022年 | 881篇 |
2021年 | 1057篇 |
2020年 | 1215篇 |
2019年 | 1334篇 |
2018年 | 1118篇 |
2017年 | 1282篇 |
2016年 | 1407篇 |
2015年 | 1505篇 |
2014年 | 1581篇 |
2013年 | 1794篇 |
2012年 | 1643篇 |
2011年 | 1659篇 |
2010年 | 1347篇 |
2009年 | 1502篇 |
2008年 | 1509篇 |
2007年 | 1566篇 |
2006年 | 1487篇 |
2005年 | 1317篇 |
2004年 | 1167篇 |
2003年 | 1000篇 |
2002年 | 939篇 |
2001年 | 781篇 |
2000年 | 728篇 |
1999年 | 649篇 |
1998年 | 602篇 |
1997年 | 523篇 |
1996年 | 462篇 |
1995年 | 426篇 |
1994年 | 380篇 |
1993年 | 319篇 |
1992年 | 192篇 |
1991年 | 173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不同变形速率下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发育特征——基于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模拟实验是研究和模拟自然界地质构造现象、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和动力学过程的一种物理实验方法。本文基于砂箱构造物理模型高、中、低速7组不同单向挤压速度的构造模拟实验,揭示不同变形速率下砂箱物质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演化特征,探讨不同变形速度(尤其是不同量级速度)对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变形的重要性。高速单向挤压变形过程中(0.4~0.1mm/s),砂箱模型中石英砂体后缘构造加积强烈,砂体变形主要以楔形体向前扩展变形为主,其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前展式叠瓦冲断构造。中速挤压变形过程中(0.05~0.005mm/s),砂体后缘加积相对较弱,构造变形样式主要为砂箱楔形体前缘先形成(前展式为主)逆冲断层,当达到临界楔形体后,反冲断层发育并与前展式逆冲断层构成冲起构造,构造样式上表现为叠瓦构造与冲起构造的无序叠加。低速挤压变形过程中(0.002mm/s),砂箱物质构造样式以典型冲起带为主。由于砂箱模拟过程的时效性,即如何在最有效时间内获得最全面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本次系列实验,我们建议将此有效挤压速度设定为0.05~0.005mm/s范围内,可以先后清晰而全面的获得高速和低速挤压下砂体的变形过程和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993.
SKUA基岩三维地质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平原地区某个工区为例,介绍了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的数据准备,SKUA建模的流程以及模型分析,共使用28条断层,6个地层的地质构造图,3条地质剖面构建了地质结构模型,表明SKUA建模是高效的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994.
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塔北英买32潜山区发育一类特殊的潜山油藏类型——碳酸盐岩-砂岩复合潜山油藏。文章通过对部分复合潜山油藏的描述和英买32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的分析,指出沿潜山面发生的多期削蚀、超覆作用是形成复合潜山的根本原因,加里东中晚期、海西-印支期两次大型不整合的发育是形成复合潜山的基础。根据地层削蚀、超覆作用的不同,将复合潜山分为削蚀型和超覆型2类。根据砂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关系的不同,2类复合潜山又分别可划分为3种模式:削蚀型潜山可分为覆盖式、尖灭式、断堑式;超覆型潜山可分为覆盖式、尖灭式、沟谷式。塔北地区复合潜山普遍发育,加强储层顶面刻画,落实复合潜山圈闭,是实现滚动扩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5.
针对现有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模型及其相应计算理论存在的问题,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原理,提出了改进的锚索桩计算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根据实际的施工和受力过程,该模型包括预应力施加和滑坡推力作用两个阶段,通过滑坡推力分布形式的改进和桩锚协调变形方程的修正来真实反映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主动式受力特点。同时利用Matlab编制成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算例验证,并同目前普遍采用的计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改进计算方法及其相应的计算程序充分考虑了预应力施加这一锚索桩特有的过程所带来的影响,且在计算中不必将锚索拉力等效为在桩顶处施加的剪力和弯矩。另外还可对桩前滑面以上存在任意厚度滑体和任意复杂地基条件的情况进行合理地设计计算,相对于目前已有的计算理论,该改进方法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96.
岩石本构模型是研究岩石力学特征和变形机制的基础,而本构模型或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识别是本构模型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红板岩室内力学实验数据,分别利用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以及遗传规划对红板岩本构模型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进行参数识别需要事先假定流变模型的形式,误差较大,而BP神经网络和遗传规划可以一次性同时确定流变模型的结构形式及参数,有效避免模型假定所带来的误差。而遗传规划与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精度高、收敛快,可视化程度高等特点,为岩石本构参数及模型的智能识别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论氢化物迁移成矿机制──兼论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化学模式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论述了氢化物的形成条件及其物理化学特性。探讨了岩浆中钛、铁、钒、磷元素的迁移富集机制。建立了钒钛磁铁矿成矿的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8.
Humic Ion-Binding Model VI: An Improved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rotons and Metal Ions with Humic Substan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ward Tipping 《Aquatic Geochemistry》1998,4(1):3-47
Humic Ion-Binding Model VI, a discrete site/electrostatic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rotons and metals with fulvic and humic acids, is applied to 19 sets of published data for proton binding, and 110 sets for metal binding. Proton binding is described with a site density, two median intrinsic equilibrium constants, two parameters defining the spread of equilibrium constants around the medians, and an electrostatic constant. Intrinsic equilibrium constants for metal binding are defined by two median constants, log KMA and log KMB, which refer to carboxyl and weaker-acid sites respectively, together with a parameter, LK1, defining the spreads of values around the medians. A further parameter, LK2, takes account of small numbers of strong binding sites. By considering results from many data sets, a universal average value of LK1 is obtained, and a correlation established between log KMB and log KMA. In addition, a relation between LK2 an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metal-NH3 complexation is tentatively suggested. As a result, metal-binding data can be fitted by the adjustment of a single parameter, log KMA. Values of log KMA are derived for 22 metal species. Model VI accounts for competition and ionic strength effects, and for proton-metal exchange. 相似文献
999.
浦城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浦城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利用信息量法、逻辑矢量长度法和逻辑矢量长度加权法,在已有成矿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利的地质变量。根据地质变量对成矿的贡献大小,建立评价模型,圈出有利成矿区。经地质评价,认为各有利成矿区成矿条件有利,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