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09篇 |
免费 | 2625篇 |
国内免费 | 655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7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285篇 |
地质学 | 19667篇 |
海洋学 | 105篇 |
综合类 | 1051篇 |
自然地理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389篇 |
2022年 | 501篇 |
2021年 | 544篇 |
2020年 | 525篇 |
2019年 | 604篇 |
2018年 | 525篇 |
2017年 | 689篇 |
2016年 | 817篇 |
2015年 | 808篇 |
2014年 | 1098篇 |
2013年 | 882篇 |
2012年 | 1108篇 |
2011年 | 1004篇 |
2010年 | 928篇 |
2009年 | 785篇 |
2008年 | 727篇 |
2007年 | 810篇 |
2006年 | 756篇 |
2005年 | 669篇 |
2004年 | 677篇 |
2003年 | 594篇 |
2002年 | 579篇 |
2001年 | 675篇 |
2000年 | 620篇 |
1999年 | 583篇 |
1998年 | 580篇 |
1997年 | 556篇 |
1996年 | 491篇 |
1995年 | 383篇 |
1994年 | 327篇 |
1993年 | 249篇 |
1992年 | 207篇 |
1991年 | 158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吴家湾金矿是汉阴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金矿床,处于南秦岭石泉-神河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带。对其进行野外地质研究发现,吴家湾金矿赋矿层位为梅子垭组第一岩性段第四岩性层(S1m14),岩性主要为含碳绢云片岩夹硅质岩;控矿构造主要为RFa和RFb 2条顺层韧性剪切带,大致可分辨出S1、S2及S3 3期构造面理,S0几乎全部被置换,S2期变形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于该期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产出。在地质研究基础上,可将吴家湾金矿区石英脉划分为3期,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纯气相、纯液相及三相包裹体较少见;均一温度范围介于176.8~344.4℃,集中于230~280℃。盐度范围为0.35%~13.51%,集中于2%~10%,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流体捕获深度在1.38~3.47 km,集中于1.5~2.8 km,于中浅部成矿。S2期石英脉流与成矿关系紧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40~280℃,为主成矿期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气液两相包裹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和CH4;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其次为CH4、N2及H2S;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含CO2的H2O-CO2体系包裹体。对汉阴北部不同地区流体包裹体的性质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90~260℃,盐度为6%~10%,在这个区间内有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43.
以河北省尚义县松树沟石墨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数据为基础,通过与内蒙古兴和石墨矿床进行对比,探究矿床成矿环境,进而分析其矿床成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松树沟石墨矿赋矿层位为集宁岩群下白窑岩组,矿石类型为黑云斜长变粒岩石墨矿石,工业类型为晶质鳞片状石墨;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高硅、高铝、低碱,具有孔兹岩系特征; 原岩形成在缺氧的弱还原环境,具铕负异常特征; 其变质原岩为富碳质和富铝质的泥质碎屑岩,原岩沉积环境总体为准稳定地理环境,岩石通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矿床。对松树沟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成果,对区域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
大水金矿田由大水、贡北、格尔托3处大、中型金矿床组成,经过30年巨量探矿工程的投入和持续有效的勘查与研究,整体达到了详查程度,累计查明金资源量约130 t,为典型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理想基地。通过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断裂构造、成矿侵入岩等控矿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以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灰岩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容矿脉岩及其所赋存矿体的规模,以大水特大型金矿明显优于贡北、格尔托中型金矿,大水金矿主要以NWW向压扭性主干断裂与近SN向放射状张性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厚富主矿体,贡北以EW向、格尔托以NNW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主矿体的分布;中酸性岩体及其派生的酸性岩脉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容矿花岗闪长岩(斑)岩脉及其蚀变方解石大脉在陡倾断裂破碎带中的集中分布,往往指示厚富金矿体的赋存地段。通过3个矿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资源量分布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以大水较贡北、格尔托为大、为富,大水、贡北、格尔托金矿的主矿体资源量分别占矿区的75. 62%、78. 51%和79. 58%,且由普查到详查,主矿体资源量占比有所变化,如大水金矿由70. 59%增加到75. 63%,贡北金矿则由88. 24%降低为84. 16%。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中国北方陆相盆地红层-黑色岩系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制约,文章研究了国内外红-黑岩系与砂岩型铀矿赋存岩层的时空关系,筛选了10万余m岩心钻探资料,选择准噶尔、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这3个典型产铀盆地,通过编制盆地钻孔柱状图、典型地区连井剖面图及关键岩层的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红-黑岩系和砂岩型铀矿的赋存岩层进行了垂向、横向上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发现:北方陆相盆地自西向东铀矿赋存地层的时代由中侏罗世过渡到晚白垩世;晚中生代至少存在6次大规模的富氧红层沉积事件:Ⅰ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BathonianOxfordian),Ⅱ早白垩世早中期(Berriasian-Barremian),Ⅲ早白垩世中期(Barremian),Ⅳ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Ⅴ晚白垩世中期(Coniacian)和Ⅵ晚白垩世晚期(Campanian)。其中第Ⅰ、Ⅴ和Ⅵ期红层之下沉积了时代相近的黑色层,与之构成"红-黑岩系"的沉积结构,是北方砂岩型铀成矿的3个重要层位。典型盆地内地球化学表明,红层与黑色层的B、Sr和Cu元素含量及Fe~(2+)/Fe~(3+)、B/Ga、Sr/Cu和FeO/MnO比值具有明显的差异,结合黑色岩层中草莓状黄铁矿、碳屑、油斑和红层中碳酸盐岩的发育,认为红层为相对较强氧化环境,黑色层为相对较还原环境。连井剖面资料显示红层、黑色层与砂岩型铀矿空间关系密切,铀矿多产于红层与黑色层之间过渡带上,呈板状矿体赋存于灰色、绿灰色砂岩和细砂岩中。一般红层与黑色层垂向距离超过500 m不利于成矿。晚中生代陆相盆地内耦合产出的黑色岩系和红色岩系是古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转变形成的垂向分带,前者为铀矿物质沉淀提供了"障",后者为表生流体溶解铀矿提供了"场"。文章初步提出了红-黑岩系垂向环境变化制约着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新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目前正在开展的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通过研究浅层地震剖面、侧扫声纳和水深地形等数据资料,得出,曹妃甸沙岛的岬角地貌引起深槽海域局部潮流流速增大,甸头前沿深槽区以冲刷为主,最大水深达42 m,刷新了渤海湾最大水深记录,深槽部位的侵蚀量最大,深槽南坡冲刷幅度大于北坡,工程建设后期深槽区侵蚀冲刷程度有变小变缓趋势。早期深槽的形成是由于浅部断层受深部构造影响发生阶梯状错断沉陷,海底地层形成古凹槽,但深槽海底地层沉陷速率略大于沉积速率,使得深槽海域长期保持了渤海湾最大的水深环境。初步得出在历史时期曹妃甸深槽经过2万a以上长期存在,深槽的走向经历了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的转化过程。认为地质构造、古滦河三角洲演变、海洋水动力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内外营力作用共同控制了曹妃甸海区地貌体系的发育与演化。达到了研究渤海湾曹妃甸深槽海区地形地貌控制因素和深槽的地质演化的目的,为曹妃甸港的规划、运营期维护和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48.
49.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蚀变岩中矿体分布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参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元素品位分布的相依性指标--赫斯特指数(Hurst指数)是矿体分布稳定性的动力学控制参量,重标极差(R/S)分析是相依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利用R/S分析对胶东大尹格庄金矿黄铁绢英岩内不同勘探线金元素品位系列的Hurst指数计算发现,Hurst指数主要介于0.59至0.89之间,均值为0.75,标准差为0.09,均大于随机行走经验Hurst指数的均值与标准差;计算结果说明元素品位分布存在正相关性,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布的相依性具有一定波动.元素品位分布的正相依性显示在特定的地质背景内,矿体连续分布或者间断出现,发育相对稳定,其与大尹格庄金矿的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50.
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坪金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燕山期英云闪长(斑)岩接触带英云闪长(斑)岩体内。矿化类型为含金硅化蚀变岩型,矿体受NW、NE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