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78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形成年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山北麓河流阶地序列及其年代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根据详细的野外工作, 确定天山北麓发育7 级河流阶地, 其中T7、T6、T5 及T2 等主要阶地为河流切割先期冲积扇而形 成, 与4 级阶地对应的4 期冲积扇分别为F1、F2、F3 与F4。由于天山北麓构造隆升向盆地方 向迁移, 冲积扇呈串珠状发育, 背斜带间发育的冲积扇平面形态则由于南北背斜的限制而变 得不规则。基于黄土-古土壤序列对比分析、ESR 与OSL 测年以及前人研究成果, 确定天山 北麓河流下切形成T7、T6、T5 及T2 等阶地的时间分别为约0.54 Ma BP、0.3~0.2 Ma BP、 28~8 ka BP 和全新世早期。阶地年代表明, 天山北麓3 级主要阶地T7、T6、T5 及对应冲积扇 发育与天山更新世3 个冰期间冰期旋回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972.
卫星重力探测技术为监测全球陆地水储量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采用Level-2 Release-05版本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数据计算了2010年全球陆地水储量的月变化;着重研究了扇形滤波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结合GLDAS水文模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RACE反演结果 GLDAS水文模型结果在时空分布上符合较好;扇形滤波能够削弱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高阶项误差影响,有效去除反演结果中的条带状噪声。  相似文献   
97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冲积扇依次划分为槽流、片流、辫流及径流4个相带;②槽流带主体为宽带状槽流沉积体,由多期槽流砾石体垂向叠置而成,单期槽流砾石体顶部在间洪期受到小股牵引流侵蚀改造,发育网状的流沟系统;③片流带主体为扇状片流砂砾体,由多期片流朵体侧向—垂向复合而成,朵体顶部披覆的泥质夹层是稳定的渗流屏障;④辫流带主体为宽带状辫流水道,由洪水水道和间洪水道两种单一水道侧向复合而成,洪水水道规模较大、侧向迁移频繁、切割叠置关系复杂、物性较好,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而间洪水道规模较小,侧向切叠程度较低、物性也较差;⑤径流带主体为漫流细粒沉积,在漫流细粒沉积的背景上发育径流水道,其水道规模小、物性差且易尖灭。  相似文献   
974.
北京舞蹈学院综合楼地基开挖工程,揭示了北京西部永定河冲积扇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的垂向分布特征和工程地质特性。该地区工程地质特性满足一般高层建筑(高度小于100m)所需的承载力,建筑的持力层多位于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地层的第五层或第七层,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直接采用天然地基即可。该地区一般高层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开挖深基坑的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桩锚支护体系进行基坑支护,并配合必要的监测手段,可使基坑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边坡位移和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75.
The Upper Devonian to Carboniferous Mt Eclipse Sandstone is a basin-wide host to uranium mineralisation in the Ngalia Basin, NT. The fluvial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diagenesis of the Mt Eclipse Sandstone at the Bigrlyi uranium deposit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basin are deduced from hyperspectral mineral results captured from 200 drill holes, combined with core and outcrop observations across a ~10 km strike length. The succession hosting the uranium mineralisation is interpreted to be deposited in the lower parts of a mature alluvial fan system with low slope angle and dominated by immature, kaolinised, medium-grained subarkosic sandstones and patchy calcite cement. This study reveals the fluvial channel sequence is estimated to be 3 km wide, 100–200 m thick and sourced from the north. This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also uncover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and codependencies between fluvial/groundwater activity, evaporation, oxidation, fluctuating pH and detrital mineralogy controlling early diagenetic processes in the alluvial fan sediments. Carbon isotope data identify calcite cements as groundwater calcrete, while strontium isotope data suggest limited prolonged water–rock interaction prior and during calcite cementation. The petrographic data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calcite cement occluding all pore space and preserving detrital minerals from later diagenetic processes. The hyperspectral results highlight the intermittent distribution of the calcite cement and the commonly repetitive mineralogical zonation throughout the 200 drill holes, including the invers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aolinite ± goethite ± gypsum vs white mica ± hematite dominated zones.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 hyperspectral data reveal the scarcity of early diagenetic clay minerals such as montmorillonite.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report on a systematic minera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y for the Mt Eclipse Sandstone. By focusing on the diagenesis and fluvial architecture of this stratigraphic unit, a framework to support exploration for sediment-hosted uranium deposits i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976.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中上三叠统深水浊积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盘江印支期前陆盆地,于中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分布广泛的陆屑浊积岩。按照沉积结构,构造和岩性特征,可划分出四种浊积岩相类型。其沉积模式为海底扇,并具三个幕次的沉积活动,其物源来自盆地南端,即为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形成的前陆褶冲带。经研究,百蓬期(T21)浊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下,而河口期(T22)和法郎期(T13)烛积盆地位于CCD面之上。  相似文献   
977.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南部上三叠统郎杰学群由轻微变质的泥质岩和碎屑岩组成,其中,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杂)砂岩和(长石)岩屑(杂)砂岩,碎屑的分选和磨圆度较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经历了压溶、交代及胶结等成岩作用;发育与浊积岩相关的层面、层理构造及沉积旋回发育。研究表明,按照宋热组、江雄组和姐德秀组地层层序,郎杰学群岩相总体呈现外—中扇砂板岩相向中—内扇砂板岩含砾岩相演化,向上变粗变浅,中源和近源/分支水道亚相增加;以姐德秀组下段中部为界可分为A和B两个层序,它们分属浊积扇演化的两个不同阶段;推测研究区及邻近地区可能存在一个较大规模向南迁移进积的舌状浊积扇。  相似文献   
97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湖底扇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岩心观测、薄片观察和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湖底扇的岩石类型、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浊积岩的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浊积砂岩的矿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低,杂基含量高。粒度分析表明其具有典型的浊流特征。沉积构造可见递变粒序、底层面构造、滑塌角砾,且发育鲍马序列;反映了浊积岩具有明显的韵律性和旋回性。识别出薄层浊积岩、中层浊积岩、厚层浊积岩3种类型并分别描述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亚相划分,详细描述了各亚相特征,确定了浊积岩分布在庆阳、合水、固城、安置农场地区。浊积岩的形成主要受外界的触发机制、充足的物源供给、古斜坡地形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79.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夏子街扇区三叠系百口泉组重矿物中绿帘石占绝对优势,且含量变化大。为了解研究区绿帘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利用重矿物、能谱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借助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绿帘石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1)根据绿帘石含量可将研究区划分为绿帘石高值区、中值区和低值区;(2)绿帘石高值区位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值区和低值区主要位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且低值区比中值区更靠近物源;(3)绿帘石高值区不仅有岩浆绿帘石,自生绿帘石也普遍发育,因此绿帘石含量高;中值区绿帘石主要为岩浆绿帘石;低值区地层遭受了抬升剥蚀,溶蚀淋滤作用对搬运沉积的绿帘石破坏强烈,故显示低值。  相似文献   
980.
依据钻孔岩性,水文地质资料,将文峪河冲洪积扇平原分为上游单一潜水区和中下游承压水区,中下游垂向划分为上部弱水含水层和下部较强承压水含水层,对上游潜水和中下游承压水用二维侧向流数学模型,对中下游弱潜水用一维垂向流数学模型,在计算了现状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在扇上游集中采水时,按工业开采和农业开采,以地下水多年总补排均衡,水位长期稳定的约束条件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