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距今约11万年的早期现代人下颌骨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动物群中的长鼻类化石——较原始的江南象(Elephas kiangnanensis)与初现位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智人洞的长鼻类缺失我国南方更新世的典型种类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和剑齿象(Stegodon);智人洞的动物群性质截然不同于华南早更新世的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Gigantopithecus-Sinomastodon fauna)和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poda-Stegodon fauna),是晚更新世亚洲象动物群(Asian elephant fauna)的早期代表。智人洞动物群中缺失大熊猫、剑齿象和竹鼠等华南常见的森林型动物,很可能反映了江南象向亚洲象的一个过渡事件,该事件与早期现代人的起源很可能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此外,动物群中林灌和草地型动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又反映当时可能是森林退缩、林灌和草地扩大的生态环境,对应于相对干旱的气候。

  相似文献   
172.

利用湖北神农架利川市玉龙洞一支长约400 mm的石笋(TCL),结合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以及灰度等多指标重建了14.4 ka B.P.~2012 A.D.时段十年际分辨率的东亚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该时段内,δ18O变化范围为-9.5 ‰~-6.6 ‰,平均值为-8.48 ‰。该记录与亚洲季风区同时段其他石笋记录重现性良好,说明石笋δ18O可以较好地反映轨道至千年尺度的亚洲夏季风强度变化。结合其δ13C、微量元素以及灰度重建了多指标气候变化。石笋δ13C变化范围是-8.2 ‰~-3.8 ‰,围绕均值-5.4 ‰上下波动,主要存在千年尺度振荡,反映了洞穴上覆植被覆盖率和土壤CO2产率的变化。石笋TCL的灰度值、Sr/Ca和Ba/Ca比值与δ13C值在千年尺度波动上对应关系良好,间接指示了与当地水热条件相关的洞穴水文状况变化。石笋灰度与δ13C值对应关系良好,间接指示了干湿度或降雨量的变化。石笋中Sr/Ca和Ba/Ca变化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主要受当地降水量控制下土壤淋滤作用变化的影响。TCL δ18O序列显示"4.2 ka事件"的起止时间段为4.4~4.1 ka B.P.,整体呈现"缓慢开始,快速结束"的结构特征。此时段其δ13C值偏正,灰度以及微量元素代用指标趋势均呈现低值,这种不同指标间出现的协同变化,说明当时利川地区降水量减少,局域环境明显偏向干冷。文章推测此次干旱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大量淡水注入北大西洋,海表温降低,使得赤道辐合带(ITCZ)南移,进而引起北半球中低纬度季风减弱并得以在石笋多指标记录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3.
北京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布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清风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体,称为石花洞系。石花洞系为多层溶洞,可分为上下8层,即洞外山顶穿洞(唐县期)和洞穴上下7层。多层溶洞的每一层形成于岩溶水的水平流动带,新近纪以来,随着北京西山间歇性隆升,形成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8层溶洞,可以和北京西山永定河的8级阶地对比,也可以和G.B.Barbour划分的8次华北地文期对比。石花洞的8层溶洞显示北京西山的8次抬升。  相似文献   
174.
基于湖北神农架犀牛洞石笋(SN)21个230Th年龄及486个δ18O数据,建立了近2 000年来平均分辨率4~5 a的δ18O时间序列。该记录显示,近两千多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总体呈逐步减弱趋势,并叠加数次数十年到百年尺度的振荡旋回,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显示独特特征。石笋δ18O曲线与北半球(33°N)太阳辐射曲线一致,揭示了近2 000 a来亚洲季风变化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的变化。通过与历史气候记录对比发现,汉朝和唐朝对应δ18O偏负即相对稳定的气候阶段,而三国、两晋、南北朝、宋朝及明朝均对应于正偏且波动较大的δ18O值,存在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现象,说明朝代的兴衰更替在一定程度上和气候变化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75.
结合2010年5月初的一次密封措施,以天为单位统计各月内影响淮北地震台洞体形变观测的气象因素类型及其变化情况,分析造成干扰的主要气象因素类型及密封效果,结果表明:影响淮北台洞体形变观测的主要气象类型为大风、气压和降水,密封能有效降低大风和气压因素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6.
施林峰 《地层学杂志》2006,30(2):183-186
程捷等人(2004)报道了鄂西建始地区高坪龙骨洞的发掘和研究情况,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高坪组,建组的主要依据是将龙骨洞A剖面获得的地磁极性柱与标准磁性年表的松山反极性世的早期进行对比,即龙骨洞极性柱上部和中部的正极性事件分别与奥都威和留尼旺极性亚时对比。根据这种对比方案,可以计算出龙骨洞A剖面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发现该剖面的沉积速率变化很大,特别是留尼旺亚时的沉积速率远远大于相邻时间段的沉积速率,这与龙骨洞的沉积环境稳定以及相对应的地层岩性一致等相矛盾,因此,这一极性对比方案值得商榷,高坪组的年代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将龙骨洞A剖面的两个正极性事件与布容期和贾拉米诺极性亚时相对比,可以获得较均匀的沉积速率,由此可推算出的龙骨洞古人类年龄大约在1.1—1.4Ma之间,其时代与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古人类年龄也比较相近。  相似文献   
177.
云南省华坪葫芦洞洞穴景观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洞发育于震旦系上统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中。洞穴长1200m ,其中主洞长约800m ,洞宽2~30m , 高2~20m 。洞道由四个洞厅、一个岩溶湖和二段峡谷状洞道组成,呈北东、北北东或近南北向展布。洞穴的发育明显受北东、北北东或近南北的断裂、裂隙构造和碳酸盐岩层面控制。洞口海拔高程约1600m,洞穴顶板覆盖厚度80~100m。洞穴内碳酸盐次生化学沉积物极其发育,其形态各异,构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玲珑剔透的景观特色。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78.
程捷 《地层学杂志》2006,30(2):187-189
就施林峰同志对湖北建始龙骨洞“建始人”的时代提出的异议进行讨论。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沉积速率研究表明,龙骨洞古地磁柱的两个正极性事件应与奥都威亚时和留尼旺亚时对比。  相似文献   
179.
In terms of hydrogeological, engineering-geological, and hydrotechnical tapping in karst in relation to ground waters, karst channels, springs and ponors, speleodiving is the only research method which enables direct observation, studying and exact geological mapping of karst channels and caverns. Data collected during speleodiving research contribute considerably to the analysis of karst evolution process in the given region,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in evaluating the depth of karstification and determining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Serbia and Montenegro, speleodivers have investigated over 40 siphonal springs, active cave channels and ponors, of which more than 20 are proof of deep siphonal circulation in karstic aquifers. The karstic springs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enomenon from a hydrogeological view point, and their investigations need particular attention. Most of significant karstic springs are on the rims of erosion basins—perimeters of karst poljes, river valleys, sea coasts and contact areas between karst aquifers and hydrogeological barrier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ring regime are the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spring discharge. Moreover, the hydrogeological regime of these springs also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catchment area, karstic aquifer retardation capacity, total porosity, as well as lit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80.
黄龙洞年轻石笋的210Pb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10Pb测年法对来自亚洲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青藏高原边缘区、高海拔的黄龙洞两根年轻石笋进行了测年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龙洞石笋顶部的210Pb放射性活度随距离呈指数衰变,衰变的趋势逐渐减缓,表明所研究的石笋中含有过剩的210Pb,样品顶部年龄小于100a。对黄龙洞石笋过剩210Pb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计算出两根石笋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04mm/a和0.143mm/a,与利用230Th测年法得到的沉积速率在定年误差范围之内一致,表明黄龙洞的210Pb测年数据是可靠的,通过计算石笋的沉积速率,可以建立近百年的石笋记录。研究表明,利用210Pb测年方法可以判断石笋(或石笋顶部)是否为100a内沉积的年轻石笋,弥补230Th法测定年轻石笋年龄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石笋年代标尺,对探讨洞穴现代沉积记录和现代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洞穴石笋δ18O值所指示的气候环境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