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125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302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6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972.
张长厚  陈爱根 《现代地质》1997,11(3):305-312
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确定了兴隆煤田南部逆冲推覆构造主逆冲带的平面展布特征,认为主逆冲断层在剖面上具有浅部缓深部陡的几何特征。运用平衡剖面基本原理估算出了由逆冲推覆所造成的水平缩短量约为1375km。根据本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认为在推覆体下寻找到隐伏煤田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  相似文献   
973.
通过对乌拉斯泰地区的沉积相、侵入岩及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分析,结合前人成果认为,该地区经历了古准噶尔洋的形成和发展、乌拉斯泰泥盆纪裂陷槽的形成和发展、晚古北天山有限洋(陆表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陆内造山及隆升4个阶段,乌拉斯泰泥盆纪裂陷槽的确立,修正了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区划及演化史。  相似文献   
974.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部构造活动的研究中获得一批较为系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3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 (16 3.0± 6 .4 )~ (4 6 .9± 7.2 )Ma ,平均径迹长度为 (14 .5± 0 .1)~(11.3± 0 .4 ) μm ,长度标准差为 1.4~ 2 .7μm。区内具有 3阶段热历史 :约 110Ma之前处于约 10 0~12 0℃较高温稳定阶段 ,然后在约 110~ 4 0Ma期间发生快速冷却与隆升事件 ,从约 4 0Ma开始发生另一较为缓慢的冷却事件。总体上自北而南 ,剥蚀速率和冷却速率均逐渐变小。文中裂变径迹资料表明 ,阿尔泰山西段主要断裂带现在向南倾斜 ,区内构造演化亦主要受Tesbahan、Kulti和Basei三条断裂带逆冲热事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975.
新疆东天山维南地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三岩性段火山岩由基性-中、酸性岩类组成,其中SiO2、K2O、Na2O含量范围分别为48.9%~81.0%、0.2%~5.7%、1.6%~7.9%,该套火山岩属低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对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稀土元素分配型式均为略向右倾的平滑型曲线,LREE有一定富集,具明显的δEu负异常,中、酸性岩类具有明显的Nb、Sr、P、Ti负异常。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具有成熟岛弧-陆缘弧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该套火山岩是研究区铜锌矿富集层位,对其开展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对于区域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从东天山觉罗塔格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的关系分析看,区域矿化受到火山-沉积建造与断裂带的控制,该中、酸性岩石成矿物质富集明显,说明中酸性岩浆与构造活动在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6.
大别山北麓钼矿床地质特征和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别造山带北麓新发现有大、中型钼矿床(点)十余个,是继东秦岭和东北钼矿带后又一重要钼金属矿集区.本文总结了大别山北麓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时空分布、成因类型等.大别山地区的钼矿床多沿NW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发育,集中于晓天-磨子潭断裂以北;矿床产出受NW向与NE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对赋矿围岩无选择性.钼矿化与燕山期高钾花岗质斑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和/或接触带围岩中.矿化类型以斑岩型为主,次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爆破角砾岩型.成矿过程普遍具有四阶段性,成矿流体以高温、高盐度、富CO2为普遍特征.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0~ 130Ma,且从西向东变新;钼矿床和相关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于岩石圈碰撞缩短加厚之后的伸展减薄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77.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全天山地区1790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山地震活动即存在约11O年的大震活跃周期和50年左右的地震活动幕,也存在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的周期,并且这些周期是随时间变化的。与此同时,新疆南、北天山等地震带1893年以来也普遍存在相对比较稳定的11年和50年左右地震活动周期,只是在不同年份有较大的波动。连续小波变换揭示了新疆地震活动周期的时变性。根据新疆大震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可推测2006~2007年左右新疆地区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大地震,2002~2005年之间地震活动相对偏弱,Ms≥4.7级中强震次数偏少,活动强度为5级和6级地震。  相似文献   
978.
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山东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镜儿泉—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深大断裂控制,是由二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苏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镁铁质岩石和矿石中的铂族元素(PGE)含量很低,其中IPGE(Os, Ir, Ru, Rh)与PPGE(Pt, Pd)含量相近,PPGE略高于IPGE。岩石平均2×10-9,矿石平均86×10-9。在矿石中,PGE含量与硫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岩石和矿石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PPGE和IPGE之间分异很弱。Ni/Cu—Pd/Ir关系图以及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形成黄山东岩体的原始岩浆为MgO含量较高的PGE不亏损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过早期硫化物深部熔离,带走了岩浆中大部分的PGE,可能是造成黄山东矿床母岩浆中PGE明显亏损的主要原因。矿石低的Pd/Ir比值(为4.22~17.24,平均值为849)及高的Ir含量(为2.04×10-9~21.45×10-9,平均值为8.79×10-9)显示黄山东矿床成矿过程中后期热液作用不明显。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了地壳物质的混染以及橄榄石、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是引起该矿床硫饱和并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而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9.
根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1978-2007年降水和气温的月平均资料以及在全美范围内选择参证站点得到的其他气象因子,利用CLIGEN模型分别模拟出日序列气象数据,统计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多年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多年月平均最低温度.选择模型有效系数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HIBBING站点为最优参证站.HIBBING站点的模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模型有效系数E分别为0.980 0、0.956 3、0.996 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7.1%、10.70%、8.30%.从而确定了CLIGEN模型在天山西部中山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0.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仍然是一个构造活动带,为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对龙门山进行深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作者通过龙门山南段的怀远和雅安两条实测构造地质剖面,应用传统的构造解析法,结合构造带的分带讨论思想,对野外实测的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构造变形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各构造带的变形和应力序列。中央断裂带构造变形次数达10次以上,其中以NW-SE向逆冲最多,部分为左旋逆冲或右旋逆冲。滑覆体构造变形序列达5次左右。前山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序列较少,约5次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