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8篇
  免费   1579篇
  国内免费   2155篇
测绘学   408篇
大气科学   594篇
地球物理   1547篇
地质学   6546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448篇
自然地理   6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实测剖面、岩矿鉴定、编制沉积断面图、砂体和煤层等厚图等资料分析,从京西木城涧矿区窑坡组中识别出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沼泽沉积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其成因相的岩相构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窑坡组沉积早期为湖泊环境,主体沉积期为总体NE流向的网结河环境,其间伴随湖泊或河流周期性消亡而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了稳定的可采煤层和含煤沉积旋回。富煤带总体呈NE50°~80°展布,与泥炭沼泽沉积期下伏不同沉积相的压实效应有关,后者通过影响地表起伏和积水深度,控制着泥炭的堆积速率和厚度。  相似文献   
992.
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冯家塔煤矿1201工作面为例,论述了府谷矿区矿井突水因素,认为大气降水、岩溶水和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层、采煤形成的裂隙带是矿井充水的通道,小煤矿采空区是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运用突水系数和水文地质实验法,对矿区的突水危险区域进行了评价,指出井田西北部突水系数大于0.6,可能存在突水危险;清水川地堑断裂带内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做好矿井涌水量观测等矿井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徐庄滑动构造是河南省荥巩煤田主要构造之一,对区内二1煤层的赋存特征影响较大。经对大量计河井田勘查资料分析,发现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与其下伏二1煤层厚度相关程度较高,表现为两者在中、浅部厚度变化大,并沿倾向呈薄、厚相间的条带状展布,大致在二1煤层-300m水平附近,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变薄尖灭,煤层厚度亦相应变小且趋于稳定。通过对钻孔数据的回归分析,认为二1煤层厚度与其上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对后期矿山开发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在对淮南煤田朱集井田钻孔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侵入岩化学成分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薄片显微镜下鉴定等结果,得出研究区侵入岩主要以岩床的形式侵入煤系地层,岩性以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岩床层数多为单层;受NWW—N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侵入岩体的分布范围呈现从西向东逐渐扩大,在垂向上,从上部煤层到下部煤层,受岩浆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加大的态势。由于岩浆侵入煤层,严重破坏了煤层的结构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煤的工业利用价值,加大了开采难度。  相似文献   
995.
林萌 《中国煤炭地质》2010,(11):18-21,41
借鉴油气藏数值模拟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单一松软煤层的瓦斯抽采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单一松软煤层特点,提出了单一松软煤层的几何模型技术——单直径球型孔隙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瓦斯抽采的地质和数理模型,并根据网格差分方法推导出数值解。以实际生产数据对新模型及其数值解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指导单一松软煤层瓦斯抽采工艺的确定。  相似文献   
996.
渭北煤田5、10号煤层底板以下的奥陶系灰岩强含水层,水头压力大,对采煤的威胁严重,历史上曾经发生多次底板突水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以澄合矿区为例,研究了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底板注浆加固的防治水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董家河煤矿,不仅安全开采了5号煤层,而且保护了渭北地区岩溶水的统一水位标高,使区内各岩溶大泉流量稳定、黄河湿地生态安全得以保证,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工农业用水安全,为渭北及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水体上带压安全采煤找到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新疆沙尔湖煤田煤层特征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尔湖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根据岩性特征、含煤性以及其组合特征,将西山窑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可采煤层均分布在中段,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较大,可采煤层6~27层,可采煤层总厚114.35~139.90m,根据各煤层之间的沉积间距及其与上、下岩层的旋回韵律,又将其划分为Ⅰ、Ⅱ、Ⅲ煤组。以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总结了主要含煤层段的岩相组合特点,揭示了各煤层间的差异及组合特征,利用有效的对比方法,特别是数字测井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对可采煤层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对煤层对比的可靠性进行评价,保证了层位对比的正确可靠,并解决了勘查工作中终孔层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正确划分煤系地层、准确估算煤炭资源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山西炼焦煤资源不仅分布广泛,煤类齐全,而且资源丰富,粘结性强、结焦性好。大量分析数据显示山西霍西煤田霍州矿区粘结性较好,特别是南部的霍州—乔家湾区,煤的粘结指数为80~100,胶质层厚度为24~33mm;沁水煤田东部潞安矿区煤的粘结性较差,为全省最低,一般在13~68,胶质层厚度在0~7.5mm。单独炼焦性能最好的是西山古交矿区、霍西汾西矿区和柳林三交矿区的主焦煤,其次是霍西的肥煤和乡宁的焦煤,比较差的是大同的气煤,潞安和西山的瘦煤。  相似文献   
999.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控制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主导因素,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选用突出矿井的15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后运用3个煤与瓦斯突出实例作为预测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满足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要求。通过分析和计算安阳矿区煤层的开采深度、地质构造(尤其是断层)与突出危险程度关系密切,在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防治工作中可以作为首选指标来考虑。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比较理论推导建立的4个煤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对我国煤层气盆地已有物性参数进行计算,以预测其煤储层渗透率。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试井渗透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4个模型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模型对我国煤层气部分区块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煤层气开发后期,汪-张模型的适用性较好,预测结果与现场数据基本一致,对煤层气开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