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228篇
大气科学   793篇
地球物理   1520篇
地质学   2048篇
海洋学   528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66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讨论了1980-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7个主要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速度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以耕地面积减少系数为主要指标,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4种城市化模式。研究发现,部分城市出现的耕地资源过度消耗现象,不应简单地归因于城市化发展,而主要与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922.
卫星遥感资料具有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能力.由于山区降水一般随高度增加,而海拔高的地区大气柱的厚度比海拔低的地区薄,整层水汽含量少,使得大气总水汽含量与降水的分布在复杂地形情况下不吻合.为此,引入用卫星反演的单位大气柱水汽含量,较好地反映了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云水条件上,西北地区东部具备了较好的实施人工增雨(雪)的条件,尤其在春、夏季,实施人工增雨(雪)的云水条件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923.
多普勒雷达资料4DVAR同化反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利用Sun等建立的同化模式和四维变分同化方法对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大气风场、热力场和微物理场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反演的基本思路是将4DVAR同化方法应用到三维云模式,定义价值函数表征雷达资料与模式预报结果之间的差别,通过极小化价值函数得到反演场,价值函数相对模式控制变量的梯度由伴随模式求取.试验结果表明,4DVAR同化技术能够从单(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大气三维风场、热力场和微物理场.各个变量反演精度高低与同化过程中变量受约束的大小程度呈正相关.速度场和雨水场反演精度较高,温度场、云水和水汽的反演精度次之,温度场的准确反演需要较长的同化时间.价值函数中加入背景场,哪怕是单点探空给出的平均场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反演精度.在采用单部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反演时,速度场的反演误差较大.反演区相对雷达站的位置变化对速度场反演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其他变量的反演影响很小.两个时次的雷达观测资料基本足够提供反演所需的时间演变信息,同化更多时次的雷达资料,反演效果改进很小.雷达观测资料的缺值会显著降低同化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同化失败,引入背景场可以改善这一状况.4DVAR同化技术对于雷达观测资料误差不太敏感.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合成风场提供水平风场边界条件是比较准确可靠的.在反演主体离边界较远时,VAD风场也基本可用作水平风场边界条件.微物理场的反演对模式中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较敏感.  相似文献   
924.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25.
First of all,using the GPS velocity field from campaign GPS measurements implemented by CMONC( C hina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a nd TEONC( C hina Tectonic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Networks) u p to 2013, w 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crustal horizon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before the M S7. 3 Yutian,Xinjiang earthquake on February 12,2014. Then,by comparing this to the vertical movement from leveling measurements,we studied the crustal movement deformation and the state of strain accumulation on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an block.Finally,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effects on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of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Tibet from the M S7. 3 Yutian earthquak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the M S7. 3Yutian earthquake occurred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trong tectonic movement and intensive intracontinental crustal differential movement on the edges of tectonic blocks in western China,and also that it happened in the period of the strong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Qinghai-Tibetan block and its edges. The sinistral strike-slip and stress transfer of the Yutian M S7. 3 earthquake may accelerate the rupture of fault segments with high strain accumulation at the northeastern edge of Qinghai-Tibetan block( especially in Qilian Mountain fault zone,and border area of Gansu,Qinghai and Sichuan provinces on the south of western Qinling).  相似文献   
926.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3-D) numerical model to simulat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alluvial channels due to bank erosion. A method for the simulation of bank erosion is established. This is incorporated into a 3-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urbulent flow and non-uniform, non-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hishou bend of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where serious bank eros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double-layer sediment structure of the riverbank o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i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bank erosion module. Both cohesive and non-cohesive bank material in the different layers are considered. The bank erosion module also includes other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bank erosion, such as the longitudinal length of failed bank, the thickness of each layer in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and the erosion-resisting effect of cohesive material from the top layer of failed bank. A locally-adaptive grid system is proposed to efficiently simulate the lateral migration of alluvial channel due to bank erosion.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the 3-D model is examined by laboratory data. Simulated processes of bank erosion agree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in the Shishou b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October 1996–October 1998, and the bank erosion modul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simulat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study reach. In addition, the equivalent channel-forming discharge, which is defined as a constant discharge that can create the same amount of bank erosion in an alluvial channel as that created by natural runoff processe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is proposed to improv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for feasibility studies.  相似文献   
927.
采用近60年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研究了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而言,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70%。整体上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势,但并非全区一致性增多。降水量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区域内总站数的57%(43%),降水日数呈现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总站数的43%(57%)。两者同时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南疆盆地、北疆西部及青海中部和北部等地,两者同时减少的站点主要位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中部偏东等地,而两者反相变化的站点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青海省西南部边缘地区和陕西南部。近60年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也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西北地区各个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除年际变化外,还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但不同区域变化位相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28.
青藏高原热状况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广成 《大气科学》1991,15(1):28-32
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下垫面与高原上空热状况变化的异同及其二者与南亚高压的关系。指出青藏高原下垫面热状况与高原上空热状况年际变化的一致性及月际变化的差异——青藏高原下垫面从2月就开始大幅度增温,而高原上空5月才开始突发性增温。高原下垫面降温幅度最大的月份出现在11月,高原上空则出现在10月。分析还指出,青藏高原下垫面热状况与南亚高压南北振荡,青藏高原上空热状况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有密切关系。并且前期青藏高原上空热状况较高原下垫面热状况对南亚高压的预报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29.
金沙江上游巴塘—中咱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该河段两岸岸坡发育众多的大型古滑坡,且部分古滑坡曾堵塞金沙江形成了堰塞湖,特米大型古滑坡堰塞湖是其中之一。关于特米古滑坡堰塞湖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目前尚未见有过详细的报道。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年代学测试,对特米古滑坡堰塞湖的地貌和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特米古滑坡堰塞湖很可能是由该地区的古地震活动触发大型滑坡并堵塞金沙江形成的,最大湖面面积约为1.42×107 m2,库容蓄水量约为1.46×109 m3。该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约为1.8 ka BP,其溃决消亡的时间约为1.4 ka BP,溃决洪峰流量约为55 858 m3/s,该滑坡堰塞湖持续稳定了约400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30.
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剖面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发育,其中以布曲组和索瓦组最为发育,对研究该区中上侏罗统沉积环境具重要意义。通过对稀土元素分布规律、分布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值分析,表明该套碳酸盐岩中稀土元素平均总含量(ΣREE)较低,为35.305μg/g;ΣLREE/ΣHREE比值为7.769~9.04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且稀土总含量(ΣREE)与SiO2和Al2O3含量呈正相关,与CaO含量呈负相关,说明沉积期有大量陆源碎屑注入。δCe平均值为0.966,基本无异常,但不同地层中有一定变化,布曲组到索瓦组一段、二段沉积水体氧化性显示为强-弱-强演化过程。LaN/YbN比值为1.124~1.493,其中索瓦组二段数值最小,沉积时期水体酸性最弱。表明研究区沉积水体具弱还原性,沉积时期有大量陆源碎屑注入,为近岸碳酸盐岩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