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1040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5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which is the dominating fault of the south boundary of the Fanshi-Daixian de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ult activity and paleoearthquakes around the Nanyukou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long the fault,measuring geomorphic deformation and excavating trenches at some important sites. From Nanyukou to the southwest of Shanhui,we find obviously dislocated alluvial fans,with strong neotectonic movement at these sites. Since nearly 20ka,the vertical average slip rate is 1. 55mm /a to 2. 0mm /a. However,since nearly 6ka,it has reached as high as 2. 3mm /a,which is twice that on other segments. 2 trenches were excavated around Nanyukou with 6 events discovered. The referenced ages of the events are before 7600a,6700a ~ 7600a,5321a ~ 5575a,4400a ~ 5400a,4200a ~ 4400a and after 1600a B. P. with approximate recurrence interval 1400a. The latest event is likely to be the earthquake occurring at 512 A. D. ,so it is necessary to do further work to verify thi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62.
The Helan Mountain, an intraplate deformation bel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of the China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nd at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The Cenozoic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Helan Mountain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 along the eastern Helan Mountain fault (EHSF), resulting in the exhumation and uplift of the Helan Mountain, relative to the rifting of the adjacent Yinchuan Basin. Here we present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a from several transects adjacent to the EHSF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Helan Mountain. AFT ages from the northern Helan Mountain (Dawukou and Zhengyiguan transects) range from 10 Ma to 89 Ma, whereas AFT ages from the southern Helan Mountain (Suyukou transect) are greater than 71 Ma. The AFT data analysis reveals initiation of rapid uplift and exhumation of the Helan Mountain at 10–12 Ma. Additionally, a plot of the AFT ages versus their mean track length shows a distinctive "boomerang" pattern indicating that the Helan Mountain experienced a discrete phase of accelerated exhumation beginning at 10-12 Ma. Spatially, AFT samples systematically increase in age away from the EHSF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late Cenozoic exhumation that was slow in the southwestern Helan Mountain and rapid in the northeastern Helan Mountain, as well more rapid adjacent to the EHSF and slower away from the EHSF. Obvious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te Cenozoic exhumation indicates that normal faulting of the EHSF is related to southwestward tilting and rapid exhumation of the Helan Mountain beginning at 10–12 Ma. The uplift and exhumation of the Helan Mountain was a response to the intensive extension of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in the late Cenozoic; this occurred under a regional extensional stress field oriented NW-SE along the Yinchuan-Jilantai-Hetao and the Weihe-Shanxi graben systems adjacent to the Ordos Block.  相似文献   
263.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孕育演化的阶段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时间的顺序,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球物理场转折、中强地震图像演化、周缘动力环境变化、震时的同震变化、震后的地震活动响应与前兆场的调整、5级以上地震的持续平静等过程衔接起来,划分出了该次巨大地震震前、震时、震后的5个不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64.
甘肃祁连山主动源重复探测激发源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祁连山西流水水库,2015年7月9日各系统开始正式运行,11月10日完成了为期40天的连续激发实验。观测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气枪震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整个观测系统能比较清晰地记录到震源激发的信号。祁连山主动源项目建设取得的结果可为主动源探测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科学借鉴,不断取得的观测数据为跟踪了解祁连山地区的深部结构时空变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65.
基于30 m分辨率DEM数据, 利用ArcGIS10.0对内蒙古狼山东南坡河流流域地貌参数进行提取, 精确计算了其中15条规模较大的北西—南东向河流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 并据此对河流发育阶段以及构造运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有8条河流的HI值处于0.3~0.6之间, 属于河流发展的壮年阶段; 7条河流的HI值大于0.6, 为幼年期, 未出现老年期河流。狼山西南部河流河谷V1—V14的HI值变化平缓, 波动幅度不大, 构造运动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 中北部河流V14—V22的HI值变化较剧烈, 尤其是V14—V19, 呈明显上升趋势, 河流受侵蚀后残存体积增多, 构造运动活跃性下降; V19以北HI值持续下降, 其构造运动的活跃性增加。由此认为狼山从西南到东北总体呈现增强—减弱—增强的差异性运动状态, 该结论与前人所做山前构造地貌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66.
通过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工作,查清了长白山天池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及规模,分析了灾害发生的机理,编制了地质灾害危害区划图,能够为相关防灾减灾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67.
王华  郑艳芬 《地理研究》2016,35(6):1164-1176
基于制度嵌入性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采取主位的研究立场,揭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约束与影响。研究发现:遗产地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个制度约束下的理性行动过程,同时嵌入在多层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中;不同农村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制度嵌入的差异,导致相异的行动决策和发展结果,社区内部非正式制度嵌入的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当社区内部非正式制度脱嵌时,外部正式制度的有效嵌入是协调遗产地与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制度嵌入性范式可以深入地解释不同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差异性,为中国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增权行动、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68.
根据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了该区1960-2012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4 ℃/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并于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升温幅度最大,达0.52 ℃/10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但是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速率0.44 ℃/10a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速率0.25 ℃/10a,增暖的不对称性导致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以0.18 ℃/10a的速率显著减小。年降水量以1.08 mm/10a的速率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四季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湿润指数的变化亦不显著,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湿润指数均有减小趋势,冬季湿润指数有增加趋势;年、季平均风速皆呈显著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减小的速率为0.15 m·s-1·(10a)-1,日照时数以5.6 h/10a的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季节日照时数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69.
张伟民  谭立海  边凯  牛清河 《中国沙漠》2016,36(5):1207-1215
地形在金字塔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字塔沙山通常形成于山前地带,应属于地形屏障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沙丘类型。首先,上升气流的发育是山前风阻区气流的主要特征,地形屏障是上升气流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沙山的坡脚、坡中及坡顶分别是上升气流的启动区、发育区及衰退区。上升气流是沙山增高增大发育的主要机制。其次,金字塔沙山多发育于局地环流发育较强的地带,局地环流与区域风况配置是形成复杂沙丘类型的重要因素。本区局地环流偏南风不仅持续时间长,且受到鸣沙山微地形的影响,下坡气流较强。实地观测结果破解了常规气候台观测数据难以揭示上升气流及局地环流对金字塔沙丘形成发育的影响。第三,下附地形在沙山形成发育过程中决定着沙丘发育的“临界尺度”,即丘体达到“临界尺度”的时候,坡面上升气流及风速放大作用逐渐显现,促使丘体增高增大发育,随着沙丘形态与上升气流的互馈作用进一步增强,金字塔沙丘逐渐形成演化为高大沙山。实地观测进一步证实了金字塔沙山是纵向(横向)沙丘形变的一种形式。并提出了金字塔沙山在地形条件下形成演化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70.
利用区域数值模式WRF-ARW(V3.9)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对该地区夏季降水的单独和共同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两大山脉地形可以显著影响东北及其周边区域的大气环流和降水。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夏季偏南气流在两个山脉的迎风坡一侧堆积,引起局地水汽增加并产生上升运动,因此两个山脉的迎风坡一侧降水增加;而在两个山脉的背风坡一侧,局地水汽减少并伴随下沉运动,因此两个山脉的背风坡一侧降水减少。大兴安岭地形的存在使得其东侧到松嫩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增加1.09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增幅为30%),而使其西侧蒙古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0.69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减幅为24%);长白山地形的存在使得长白山南侧到朝鲜半岛地区夏季降水增加1.76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增幅为26%),而使其北侧三江平原地区夏季降水减少0.81 mm d?1(相较参照试验减幅为22%)。当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同时存在时,两者的协同作用会减弱蒙古东部、松嫩平原和朝鲜半岛地区夏季降水的响应,而增强三江平原地区夏季降水的响应。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东北地区当代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