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26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61.
利用2000—2015年MOD17A3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市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平均植被NPP为261.02 gC/(m~2·a),总体呈自西向东依次递增的分布格局。NPP的年际变化呈波动增长趋势,平均变化率为5.51gC/(m~2·a),线性增长达到显著的区域主要位于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南部林地和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过渡的耕地。16个气象站周边的NPP与各站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且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外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NPP与年平均气温均呈负相关,但除海拉尔区外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NPP与日照时数正、负相关的台站同时存在。由此可知,降水是影响呼伦贝尔市NPP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2.
不同形态氮对微囊藻叶绿素a合成及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培养实验比较研究了铵氮和硝氮对河北洋河水库微囊藻(Microcystissp.)生长、叶绿素a合成及产毒的影响.结果显示,铵氮培养条件下,在对数生长期,生物量及叶绿素a含量随铵氮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多,但高铵氮浓度( 10.0 mg/L)培养条件则下降.藻细胞MCRR含量随铵氮浓度的升高呈波动变化,高铵氮浓度(1...  相似文献   
863.
利用中国境内红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60-2007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流域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影响。结果表明:①强降水频次和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流域下游的河口-金平-绿春-江城一带为高值区,上游的巍山-南涧-弥渡一带则为低值区。②强降水频次和强度的变化趋势存在空间差异,趋势增加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上游、元江中上游和藤条江流域,趋势减少的站点大多分布在李仙江下游、元江下游和盘龙河流域。③从流域整体来看,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近48年来强降水频次和强度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频次和强度的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0.26 days/10a和0.18 mm·day-1/10a;研究时段内频次和强度在时间变化上没有显著突变点。④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强降水变化的影响,表明近20年间强降水频次和强度的增加,增大了局部地区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的风险,河流泥沙含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64.
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长期变化的特殊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揭示了50年代以来热带三大洋海表温度(SST)长期变化的两个基本构成(线性增温及El Nino-La Nina振荡),并比较了它们在三大洋中的典型程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热带太平洋西、中、东部SST长期变化的差异,指出热带西太平洋SST长期变化中El Nino-La Nina振荡相对较弱,线性增温趋势被年代际强弱振荡代替。  相似文献   
865.
热带太平洋环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华 《大气科学》1994,18(6):674-682
在观测到的海表风应力和热量及淡水通量驱动下,用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高分辨率自由表面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对热带太平洋环流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得到的热带太平洋海面起伏、温度场和流场等季节变化分析、比较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了观测到的环流季节变化基本特征。其中,海面起伏中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环流在冬季最强,赤道槽在冬季和早春季强,而赤道脊和北赤道逆流槽则在秋季强;北赤道逆流在秋季强而春季弱,150°W附近区域赤道表层洋流流向在4至7月逆转;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场春季增暖和秋冷却;以及次表层赤道斜温层  相似文献   
866.
安徽省植被和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遥感广泛应用于宏观、大范围、动态连续的植被和地表温度监测研究。利用2001—2008年MODIS卫星遥感资料, 分析了安徽省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和地表温度 (LST) 的季节、月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代表城市区域的NDVI和LST时空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NDVI和LST季节变化显著,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受当地气候影响,植被、农作物类型地域差异较大,导致LST季节变化以及空间分布不同;城市中心向郊区过渡时,植被覆盖度在不断增加,伴随着NDVI的增加,LST下降;城市LST明显高于郊区值,呈现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当地气候和植被分布共同决定了LST的分布状况,这将为安徽省合理进行农业区划、科学监测生态环境以及有效评估土地利用与热岛效应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7.
近40年兰州城市气候季节性变化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卓仑  王乃昂  轧靖  刘陶  智萌 《高原气象》2007,26(3):586-592
利用城郊对比法研究了近40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最近40年不同季节的城市气候环境变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本文将兰州城市人口数量与兰州城市气候的变化程度作为独立变量,借助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人口数量对城市气候的影响程度。最近40年间,兰州冬季城市热岛主要是受城市人为热的影响,其它季节的热岛效应受人为热影响也较大,但下垫面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在城市干岛效应影响中,人为热量排放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68.
利用甘肃省1974—2013年80个观测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物理量诊断等方法,对1974—2013年甘肃冰雹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总的分布特征是高原和高山多,河谷、盆地、沙漠戈壁少,多年平均降雹日数在0.05~9 d之间,有三个高发中心,主要位于高原和高山地区,说明海拔高度对甘肃冰雹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降雹最早始于3月,最晚结束于11月,主要发生在5—8月。近40年年冰雹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是冰雹的高发期,进入21世纪以后迅速减少,全省而言每10年减少0.5 d。5—8月冰雹日数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但各月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除河西地区外,甘肃其他四个区的年冰雹日数均发生了显著减少突变。对5月甘肃降雹偏多年和偏少年的对比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强烈的对流运动,降雹偏多年首先表现出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异常偏高,能够达到常年的两倍以上,其次发现环境温、湿层结在偏多年份朝着冰雹在积雨云中形成、增长及其落地前融化等一系列物理过程的有利条件方向发展,例如500 hPa有一明显的温度槽且较常年偏低2℃左右,低层水汽增多、中层减少,形成了“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配置,有适宜生长和降落的0℃层(3900~4500 m)和-20℃高度(6400~7000 m)。此外,200 hPa涡旋特征的出现保证了一支强上升气流支撑空中冰雹的增长。  相似文献   
869.
Gas and particle phase concentrations of atmospheric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ere measured at an urban/industrial site in the city of Bursa, Turkey. PCB concentration levels were presented between July 2004 and May 2005. Average particle and gas phas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PCB congeners ranged from 0.08 (PCB-183) to 6.86 (PCB-49) pg m− 3 and from 0.01 (PCB-209) to 47.2 (PCB-33) pg m− 3, respectively.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total (gas + particle) PCBs varied between 24.27 and 666.21 pg m− 3 with an average of 287.27 ± 174.80 pg m− 3. PCB concentrations at the sampling site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centrations reported at non-urban sites. PCBs partitioned between gas and particle phases and the partitioning was examin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such as logKp–logPLo, logKp–logKOA and the Junge–Pankow model. In order to present possible interactions, a correlation matrix based on PCB congeners and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was constructed. Application of the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yielded a low slope value indicating possible emissions from local and regional sources originating mainly from urban/industrial areas, landfill and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Then, likely dry deposition fluxes were estimated depending on reported dry deposition velocity and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values.  相似文献   
870.
辽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