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49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1157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4 毫秒
141.
高岭岩体位于吉林省延边地区和龙市东侧,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岩性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基质为中粒-中细粒结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样品YH04和N-5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2.25±0.97Ma和170.9±0.68Ma,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中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高岭岩体样品具有高硅(69.60%~74.30%)、富铝(13.90%~15.80%)、富钾(3.05%~4.50%)和低镁(0.22%~0.82%)及Mg#(26~37)的特点。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LREE/HREE=13~21),具有微弱的负Eu到正Eu异常(δEu=0.78~2.14),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与埃达克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类似。高岭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Sr和高场强元素Th、U和Zr,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以及P元素。同时样品具有较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39~0.7051)和负的εNd(t)值(-0.6~-0.3),且其t DM1和t DM2模式年龄分别为922~928Ma和984~1011Ma,表明研究区新元古代存在地壳增生事件。Sr-Nd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岭岩体母源岩浆来源于加厚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且受到了新元古代增生物质的影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中侏罗世高岭岩体侵位构造环境可能受到环太平洋构造体系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持续碰撞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142.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位于东南极普里兹构造带的中部,研究该区麻粒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对于理解普里兹带的构造属性至关重要。通过对该区含石榴石镁铁质麻粒岩转石详细的岩相学观察表明,峰期前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由角闪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黑云母+钛铁矿±石英±磁铁矿组成,其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钛铁矿±磁铁矿±石英,而代表后期与降压有关的叠加变质组合(M3)为斜方辉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钛铁矿±磁铁矿。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石榴子石和斜方辉石具有弱的成分环带特征。利用THERMOCALC软件在NCFMASHTO体系下对该麻粒岩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模拟,结合传统温压计和平均温压计算结果,得出不同阶段温压条件分别为650~750℃/5.5~6.5kb (M1),850~950℃/8~8.5kb (M2),800~900℃/5.5~7.5kb (M3)。其变质作用演化为典型的峰期后近等温减压的(ITD)顺时针P-T轨迹。通过区域上镁铁质麻粒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该镁铁质麻粒岩可能来源拉斯曼丘陵基岩露头。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表明该镁铁质麻粒岩的峰期变质事件可能对应于晚元古代格林威尔期构造事件,而后期退变质作用与早古生代的泛非期构造事件有关,意味着泛非期普里兹带可能是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3.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相似文献   
144.
An Early Permian volcanic assemblage is well expos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part of the Apuseni Mountains (Romania). The rocks are represented by rhyolites, basalts and subordinate andesites suggesting a bimodal volcanic activity that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a post-orogenic (Variscan) syn-sedimentary intra-basinal continental molasse sequences. The mafic and mafic-intermediate rocks belong to sub-alkaline tholeiitic series were separated in three groups (I–III) showing a high Th and Pb abundances, depletion in Nb, Ta and Sr, and slightly enriched in LREE patterns (LaN/YbN = 1.4–4.4). Isotopically, the rocks of Group I have the initial ratios 87Sr/86Sr(i) = 0.709351–0.707112, 143Nd/144Nd(i) = 0.512490–0.512588 and high positive ?Nd270 values from 3.9 to 5.80; the rocks of Group II present for the initial ratios values 87Sr/86Sr(i) = 0.709434–0.710092, 143Nd/144Nd(i) = 0.512231–0.512210 and for ?Nd270 the negative values from −1.17 to −1.56; the rocks of Group III display for the initial ratios the values 87Sr/86Sr(i) = 0.710751–0.709448, 143Nd/144Nd(i) = 0.512347–0.512411 and for ?Nd270 the positive values from 1.64 to 2.35. The rocks resembling continental tholeiites, suggest a mantle origin and were further affected by fractionation and crustal contamination. In addition, the REE geochemistry (1 > SmN/YbN < 2.5; 0.9 > LaN/SmN < 2.5) suggests that these rocks were generated by high percentage partial melting of a metasomatized mantle in the garnet peridotite facies. The felsic rocks are enriched in Cs, Rb Th and U and depleted in Nb, Ta, Sr, Eu, and Ti. The REE fractionation patterns show a strong negative Eu anomaly (Eu/Eu* = 0.23–0.40). The felsic rocks show the initial ratios the values: 87Sr/86Sr(i) = 0.704096–0.707805, 143Nd/144Nd(i) = 0.512012–0.512021 and for ?Nd270 the negative values from −5.27 to −5.44. They suggest to be generated within the lower crust during the emplacement of mantle-derived magmas that provided necessary heat to crustal partial melting.  相似文献   
145.
斑岩铜矿是指与具斑状结构的中酸性侵入岩伴生,蚀变与矿化受流体、构造控制且分带明显,矿石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低品位、大储量的铜矿床,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大地构造背景对斑岩铜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斑岩铜矿主要产于岛弧、陆缘弧环境。然而,近年来国内矿床学家发现,国内形成于大陆环境的斑岩铜矿与大洋板块俯冲、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斑岩铜矿还可产于碰撞造山带,甚至是在陆内环境。相比之下,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岩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与共性。综述了目前斑岩铜矿研究内容中的关于构造背景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几个重要进展,对比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的含矿岩浆、蚀变矿化、成矿流体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对斑岩型矿床的成因与找矿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卫星象片解释、实地调查测量和查阅历史文献,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渭河盆地的水系及其所反映的现代构造运动特征。水系平面组合形态、渭河河型、水系转折及冲沟错位、河流密度、渭河河床的迁移、历史水涝灾害都一致地反映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继承了第四纪以来的特点。水系历史演变又表明现代构造运动具有周期性。据水系错位和河流流向的统计分析确定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50°~60°E。本文最后还讨论了根据水系研究现代构造运动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7.
采自菲尔德斯半岛白垩纪晚期和第三纪早期五个岩层单位的12个采点109块定向岩芯标本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学测定,从中得知,55~45Ma时期,该区极位置与澳大利亚的同时期结果不同,它经历了大约20°~30°的南向水平移动与70°~80°的西向旋转,逐渐地构成了今日彼此相对位置的格架。文章绘制出南极洲的视极移曲线。  相似文献   
148.
根据辽河油田已有地层、构造资料,研究了杜84块构造格架、主要断裂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应力场模拟的三维地质模型,用3D-σ软件进行了构造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其结果表明,杜84块油层受构造应力状态为最大和中间主应力近水平,最小主应力垂直。在此应力场作用下,区内断层运动方式为正断兼水平扭动。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沿断层带均发生压应力和剪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断层发生扭张性运动。位移分析表明,有明显的呈阶梯状组合的正断位移。据破坏率分析,在现有应力场作用下,油层所在岩体局部会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49.
150.
甘肃陇山地区葫芦河群变质玄武岩及大地构造环境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葫芦河群变质玄武岩以其高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和低MgO、Cr和Ni含量有别于现代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在FeO-MgO-Al_2O_3和Ti/100-Zr-Y×3判别图上,均落在大陆玄武岩区。在剖面上,与变质玄武岩整合接触的巨厚的变砂岩和大量出现的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是浅海环境的标志;密集的辉绿岩墙群是拉张性大地构造环境的特征。因此,本文认为葫芦河群变质玄武岩原岩形成于陆内裂陷海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