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藏高原北羌塘他念他翁山吉塘岩群酉西岩组时代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的吉塘岩群是否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形成年龄一直缺少有效同位素年代学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他念他翁山一带吉塘岩群酉西岩组石英绿泥片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965±55Ma,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048.2±3.3Ma,表明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原岩形成时代为蓟县纪末—南华纪初。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可能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早期伸展期间火山-沉积作用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82.
目前瞬变电磁法在地质勘探中应用的越来越广。因其分辨率高,特别是横向分辨率更高,可分辨出地下规模较小的不均匀体,所以在金属矿及煤矿采空区等勘探方面应用的比较早,技术也比较成熟。笔者将瞬变电磁法用于火成岩侵入沉积地层的煤炭勘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3.
城市破损山体不仅造成了大量陡坡岩面裸露,恶化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济南城市破损山体现状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破损山体具体的生态修复工程实例,较详细总结研究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提升,该文筛选总结出的台地续坡式等治理方式及挂网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
破损山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缺少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该文通过对济南已完成的58座破损山体治理方案的研究,总结出如何选取破损山体最合理的治理方法,为类似地区破损山体治理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鄂拉山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出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石学研究,确定该套火山岩属晚三叠世鄂拉山组,属钙碱性系列。喷出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造山环境,该火山岩最初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由于A型俯冲构造活动,测区乃至鄂拉山地区产生一系列右旋走滑断裂带,受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的影响,岩石孔隙加大,并出现强烈的热流活动,导致岩浆沿这些断裂带喷出地表。  相似文献   
86.
王永立 《华北地质》2012,(3):229-235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工作区的线形构造、环形构造和矿化蚀变等找矿信息,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线形构造等密度、中心对称度、优益度以及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等信息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与研究,圈定了7个找矿远景预测区,对本区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震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天山中段数字化地震波资料,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2006年11月23日新疆乌苏5.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乌苏5.1级地震前,波速比形成一个近似椭圆形低值异常区,且椭圆长半轴约为70 km,短半轴约为55 km,椭圆走向NW,地震就发生在该椭圆区域的西北部边缘;(2)在时间进程...  相似文献   
88.
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时空特征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缘地处南北地震带,在卫星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图上对应明显的正负异常梯级带变化特征,沿着异常梯级带分布多条深大断裂,属于构造单元的边界区域.本文利用重力导纳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区重力导纳模型均衡异常背景场;通过与Airy模型和弹性板模型的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对比,结合地震活动性分布特点,评价均衡重力异常计算结果和选择计算...  相似文献   
89.
《Geodinamica Acta》2013,26(3-4):141-155
Abstract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events, imprinted in the crystalline rocks of the so-called core mountains inside the Alpine structure of the Inner Carpathians, allow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Rheic Ocean opening, its development and its final closure. Intra-Carpathian core-mountains are the remnants of the continents that drifted away from Gondwana and docked, initially, with Baltica as part of Avalonia and later on as parts of the Gondwana-derived Armorica Terrane Group or as a separate micro-continent.

All magmatic suites, mafic and felsic, present in the Carpathians core mountains, show similarities to those found in the European Variscan Belt. All described- and dated metamorphic and magmatic events also have equivalent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aledonian-Variscan Belts of Europe. The most pronounced feature of all Carpathian core mountains is the syn-collisional, multistage I/S granitoid magmatism (370-340 Ma) related to subduction, mafic-magma influx, extensional decompression and slab melting. That episode marked the Laurussia - Gondwana collision and closure of the Rheic Ocean, as in the whole of Central and Western Europe.

The Carpathian core-mountains, currently dispersed inside the Alpine mountain chain, can be considered the broken fragments of the eastern prolongation of the Variscan orogenic belts – possibly part of the Moldanubian Unit.  相似文献   
90.
晨明岩体位于小兴安岭东南段,其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所测定样品中的锆石均具有振荡生长环带,结合Th /U 比值,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LA--ICP MS U--Pb 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分别为432. 8 ± 1. 2 Ma 和431. 9 ± 1. 7 Ma,即早志留世。晨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值为1. 16 ~ 1. 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 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U 和Th) 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Nb、Ta、Ti) 和P、Sr 以及重稀土元素。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主要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样品的过铝质特征暗示其形成于陆壳加厚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晨明岩体形成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的碰撞拼合环境,即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可能在早志留世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