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亚洲中部山地梯级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亚洲中部主要山系梯级地貌的空间分布与形成原因。指出普遍存在三个地貌梯级,除第三级系晚新生代褶皱抬升而成外,第二与最高级则是在古生代褶皱山体基础上,受其间长期活动的纵向大断裂控制,而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早期发生不等量新构造断块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2.
产业结构演进与山区自然资源贡献度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青  姚寿福  张宇  周后珍 《山地学报》2004,22(3):292-297
通过建立资源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模式,系统论述山区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就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而言,传统意义上曾经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矿产资源、耕地资源、衣食类及轻工业原料类生物资源,其地位和作用正在下降;而特色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正成为21世纪前期推动山区发展的新动力.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新时期山区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度(贡献度)排序如下生物资源(0.239)>旅游资源(0.204)>水资源(0.198)>土地资源(0.175)>矿产资源(0.095)>气候资源(0.089),这一排序结果亦可作为实施与确定中国山区资源开发优先次序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3.
张国英 《西北地质》2004,37(1):6-12
在南祁连清水沟一带,盐池湾组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为一套深灰绿色细碎屑浊积岩系夹深海泥岩。主要岩性有变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杂砂岩、细砂质长石石英粉砂岩、长石杂砂岩、绢云石英千枚岩等。岩石中粒序层理、交错层理不太发育,指示该组岩层层序是倒转的.即北老南新。该组发育不完整鲍玛层序,有3种类型.即ABCD型、韵律型和均一型。综合研究盐池湾组的宏观岩性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构造、浊流沉积岩石学特征、粒度曲线特征、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指数等蕴藏在沉积岩中的各种地质信息,指示该组形成于次深海至深海相浊流沉积中端相和远端相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124.
根据2002年夏季6~7月在乌鲁木齐南山山区的雷达观测资料,对回波的特征值以及回波的形态和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5.
Societies cope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help of objects and categories of objects. Objects are cognitive symbols enabling societi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i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y of the real. This text begins by presenting processes of objectivation and of categorisation of geographical reality. Then, it analyses how far categorisation of objects influences the practic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rresponding reality. Coping with categoris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t thus circumscribe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nguage, cognition and action by which geographical entities are transformed. It illustrates this thesis with the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s of apprehension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West and the parallel transformation of their usage and the modes of planning applied to th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26.
Iron-hydroxide-rich and plant litter-containing sediments from natural sites contaminated with uranium mine tailing leachates were examined for their ability to adsorb arsenic. The samples with high contents of iron hydroxides (Fetotal concentration, >300 g kg−1) exhibited remarkable fixation of arsenic (up to 40 g As kg−1). This value corresponded approximately to the supersaturation point for natural iron hydroxides under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value found for synthetic iron hydroxides. There was a strong correlation (R=0.8999)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ron and that of arsenic at low arsenic contents, indicating adsorption on strong binding sites. Although all the samples had noticeabl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plant litter), calcium, and manganese, no obvious effect of these elements on arsenic fixation could be detected. The amount of iron hydroxides was found the only fixation-controlling parameter immediately below a leaching water source.  相似文献   
127.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区阶地构造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对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晚第四纪阶地的研究表明,该区早第四纪以挤压褶皱、逆冲为特征的构造变形在晚更新世期间乃至全新世仍继承性地进行着,表现为横穿褶皱和逆断裂带的河流及冲沟阶地面的形成、阶地类型的转变、阶地级数的增多和阶地面被断错或发生拱曲变形.其中祁连山北缘大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92~2.00mm/a.老君庙背斜逆断裂带在晚更新世初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15~2.56mm/a.白杨河背斜逆断裂带晚更新世初以来的垂直运动速率约为0.32~0.58mm/a.  相似文献   
128.
在河西走廊榆木山前开展了旨在用于活动构造测年工作的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研究。通过在不同时代河流阶地上开挖土壤探槽,系统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对各级河流阶地形成年代的^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区与断层新活动有关的土壤发育的主要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演变规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CaCO3含量和CaCO3累积指数数值与发育年代之间的定量计算关系式,经回检和对比分析认  相似文献   
129.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总被引:57,自引:17,他引:40  
王清晨  从柏林 《岩石学报》1998,14(4):481-492
依据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的新资料,对大别山造山带研究中诸如蛇绿混杂岩、碰撞时代、超高压变质岩与围岩的关系、俯冲极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是中朝陆块与扬子陆块间碰撞造山的产物。在三叠纪发生的陆-陆碰撞中,扬子陆块向北俯冲至华北陆块之下,但至今尚无发现残存的蛇绿混杂岩,碰撞时缝合带的位置被已经折返出露地表的南大别碰撞杂岩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30.
造山带构造年代学以研究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时代,建立时空格架为目的。其实质是研究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包括变质过程中同位素体系扰动、同位素平衡、同位素均匀化以及锆石增生和放射性成因铅丢失等方面。并以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和熊店榴辉岩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论证大别古陆老于2 814 Ma,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事件发生在约20亿年前;大别熊店榴辉岩峰变质年龄为468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