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48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1991~1993年,收集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空大气中的181个颗粒样品和2个颗粒分级样品.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其中的颗粒金属Al、Fe、Cu、Pb、Cd和Na.台湾海峡西部海域大气中颗粒金属Fe、Cu、Pb、Cd的含量明显低于大陆城市大气中的含量.大气颗粒物中Al、Cu和Pb显示了明显的年变化.Al、Fe、Cu、Pb和Cd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于季大于湿季,影响大气颗粒金属元素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雨水的冲刷作用和季风.大气中颗粒Fe的粒径分布呈现双峰,Al主要分布在小于2.1μm粒径上,Na主要分布在小于等于3.6μm粒径上,而Cu、Pb和Cd则主要分布在小于等于0.52μm的小颗粒上.  相似文献   
992.
台湾东北和西北部沿岸海域的浮游多毛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瑞平  黄将修 《台湾海峡》1998,17(3):351-354
本文报道东北季风初期台湾东北和西北部沿岸海域的浮游多毛类,计11种。文中对2种新纪录种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993.
谭皓原  王志 《中国地震》2018,34(3):473-483
使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群岛的1197126条P波震相和1217821条S波震相,首次同时得到了该地区从地表到100km的纵横波速度结构。成像结果揭示了沿着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的欧亚板块从中国台湾西南部到吕宋岛南端构造形态上的变化;中国台湾中央山脉由于受到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壳厚度可达55~60km,而山脉两侧的地壳厚度多为20~35km;此外,成像结果还提供了菲律宾海板块在中国台湾东北部及琉球海沟下方北向俯冲的地球物理学证据;研究区域南部的菲律宾群岛由于同时受到两侧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双向俯冲,使得岛内的岩石圈变形严重,岛弧岩浆和地震活动十分发育;群岛东侧的菲律宾海板块在东吕宋海槽的活动性较弱,很可能是本哈姆海台的碰撞和俯冲所造成的,而菲律宾海板块在菲律宾海沟的俯冲活动则十分强烈,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南发展。研究表明,板块俯冲造成了中国台湾地区-菲律宾群岛的地壳及上地幔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这不仅孕育了大量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同时也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Landsliding usually occurs on specific hillslope aspect, which may reflect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geo-environmental factors, triggering factors, or their interaction. To explore this notion, this study used island-wide landslide inventories of the Chi-Chi earthquake in 1999 (MW = 7.6) and Typhoon Morakot in 2009 in Taiwan to investigate the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of landslides and the controls of landslide triggers and geological sett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wo patterns. The orientations of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were toward the aspect facing away from the epicenter in areas with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 0.6 g and landslide ratio ≥ 1%, suggesting that the orientations were controlled by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Rainfall-triggered landslides tended to occur on dip slopes, instead of the windward slopes, suggesting that geological settings were a mor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mass wasting processes on hillslope scale than the rainfall condi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dogenic processes, namely seismic wave and geological settings, on the predesigned orientation of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either earthquake or rainfall, which can in turn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landscape evolution and landslide prediction. © 201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5.
福建台网采用16个台湾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选用适合台湾地区的地壳模型,通过CAP方法计算2018年2月台湾花莲海域4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验证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将该计算结果分别与台湾中央气象局、美国地质调查局、Global CMT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福建台网反演的震源机制解与全球其他台网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台湾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也为福建台网日常化产出台湾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打下基础,还更加丰富福建台网对台湾地震的产品产出。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我国有不少海洋物理学家著文论述了强厄尔尼诺期间,台湾岛以东海域水文状况的变异.同时也有一些海洋生物研究者撰文阐述了台湾岛以东海域浮游生物的生态特征[1~6],但他们尚未涉及到浮游生物对厄尔尼诺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7.
福建沿海风暴潮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普查1960-2001年正面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分析了福建沿海风暴潮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台湾海峡特殊地形对福建沿海风暴潮的时空分布有明显影响,登陆岸段不同,台湾海峡对风暴潮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导致福建沿海风暴潮出现明显不同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当台风位于台湾海峡时,其大风区位置利范围不同,会影响福建沿海各地风暴增水的幅度。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时,易使福建沿海台风大风区中心岸段出现双增水峰现象,第一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离开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第二个增水峰出现在台风登陆福建沿海前后。台风横穿台湾海峡有时会引起台湾海峡北部出现奇异增水现象,风暴潮与天文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重要原因。奇异增水峰往往出现在天文潮低潮附近,此时实际潮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998.
台湾增生楔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变形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增生楔位于欧亚板块、菲律宾海微板块和南海的结合部位,是现代弧陆碰撞研究的理想场所。通过对南海973航次在该区域的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对该增生楔进行了构造单元的划分,并分析了变形特征。认为台湾增生楔是由3个部分,即弧陆碰撞产生的增生部分、洋内俯冲产生的增生部分和增生楔后端在恒春海脊和北吕宋海槽之间的构造楔组成,研究区的高屏斜坡、恒春海脊和北吕宋海槽西端变形带分别是3个部分的反映。自中中新世以来,南海洋壳开始沿着马尼拉海沟向菲律宾海微板块俯冲,形成增生楔中洋内俯冲增生部分;与此同时菲律宾海微板块开始向NW方向移动,前缘的吕宋岛弧自6.5Ma B.P以来与亚洲陆缘斜向碰撞,形成增生楔中弧陆碰撞增生部分。碰撞首先发生在台湾岛的北部,由于弧陆强烈的挤压作用,增生楔后端部分向北吕宋海槽倒冲楔人,使得上部的北吕宋海槽的沉积发生隆升变形。滨海的各个地貌单元可以和台湾陆上的地貌单元相联系,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但是由于陆上部分增生历史久,不仅抬升为陆,而且地层的年代也更老。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补充量年际变动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海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我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种,年际资源量波动较大,物理环境对其资源量的丰歉影响很大。本文运用基于个体的东海鲐鱼生长初期生态模型,模拟1978-2013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模拟发现,物理环境的变化确实能导致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的年际差异,并且在90年代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资源补充量最多的2002年(1.8×109尾)与最少的1996年(6.5×108尾)相差1.15×109尾。产卵后的15~30 d,即4月份鱼卵仔鱼所处的海洋物理环境对东海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起到重要作用,4月底鱼卵仔鱼的存活量基本上决定了东海鲐鱼最终的资源补充量的多寡。4月份的水温是影响鲐鱼资源补充量的物理因素之一,4月份水温高有利于提高鲐鱼的资源补充量,相反,水温偏低不利于鲐鱼的资源补充量。4月份的台湾暖流的流速也是影响鲐鱼资源补充量的另外一个物理因素,4月份台湾暖流的势力强对东海鲐鱼最终资源补充量是有利的,相反,流速小对补充量较不利。4月份台湾暖流的水温、流速决定最终东海鲐鱼资源补充量。  相似文献   
1000.
A preliminary study shows that the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 exists around Taiwan even though groundwater overdrawing on the island is serious. Fifteen of the 20 sites studied for major anions and cations recorded a clear SGD signal with freshwater outflow. A total of 278 salinity and major io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Sixteen nearly freshwater SGD(salinity≤1.0) samples were obtained, providing strong and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fresh meteoric groundwater entering the ocean from Taiwan. The total SGD flux is estimated to be 1.07×1010 t/a which is about 14% of the annual river output. The freshwater component of the SGD is3.85×109 t which is about 5.2% of the annual river discharge in Taiwan. The collected SGD has a composition similar to seawater with an addition of Ca, CO_3 and HCO_3 due to dissolution of calcareous rocks. Some samples with high Cl/(Na+K) may indicat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