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92篇 |
免费 | 5025篇 |
国内免费 | 69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35篇 |
大气科学 | 3733篇 |
地球物理 | 5402篇 |
地质学 | 18361篇 |
海洋学 | 2560篇 |
天文学 | 457篇 |
综合类 | 2345篇 |
自然地理 | 28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549篇 |
2022年 | 951篇 |
2021年 | 1184篇 |
2020年 | 1129篇 |
2019年 | 1266篇 |
2018年 | 932篇 |
2017年 | 1096篇 |
2016年 | 1272篇 |
2015年 | 1394篇 |
2014年 | 1738篇 |
2013年 | 1558篇 |
2012年 | 1859篇 |
2011年 | 1904篇 |
2010年 | 1692篇 |
2009年 | 1747篇 |
2008年 | 1667篇 |
2007年 | 1983篇 |
2006年 | 1898篇 |
2005年 | 1774篇 |
2004年 | 1572篇 |
2003年 | 1367篇 |
2002年 | 1277篇 |
2001年 | 1104篇 |
2000年 | 1011篇 |
1999年 | 947篇 |
1998年 | 876篇 |
1997年 | 729篇 |
1996年 | 678篇 |
1995年 | 619篇 |
1994年 | 512篇 |
1993年 | 352篇 |
1992年 | 258篇 |
1991年 | 195篇 |
1990年 | 151篇 |
1989年 | 130篇 |
1988年 | 93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6篇 |
1972年 | 1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演化过程及其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第四系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沉积类型及盆山耦合与迁移规律,将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第四纪水系变迁划分了4个阶段:早更新世小型内陆盆地无序水系阶段;中更新世冰川水系与东流水系阶段;晚更新世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向南溯源侵蚀阶段;全新世黄河外泄水系形成与发展阶段。根据研究区及相邻地区黄河水系和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溯源侵蚀发展历史及趋势分析,认为研究区未来水系发展趋势不一定是加鲁河袭夺鄂陵湖、扎陵湖两湖及黄河水系,而可能是黄河加快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鄂陵湖和扎陵湖将逐渐消失成为河流,黄河水系最终将袭夺柴达木内陆盆地水系。 相似文献
72.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3.
《New Astronomy》2015
The inertial and gravitational mas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e., a photon distribution) in a cavity with reflecting walls has been treated by many authors for over a century. After many contending discussions, a consensus has emerged that the mass of such a photon distribution is equal to its total energy divided by the square of the speed of light. Nevertheless, questions remain unsettl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hotons with the walls of the box.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details of this interaction, a simple case of a single photon with an energy bouncing up and down in a static cavity with perfectly reflecting walls in a constant gravitational field , constant in space and time, is studied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weight of the box is determined as a temporal average. 相似文献
74.
713天气雷达数字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俊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8,(1)
本文介绍了用IBM-PC/XT(AT)实现的天气雷达数字化系统的众多功能,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于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高速数据录取、软件数字视频积分、地物杂波抑制、座标变换及图象传输,分别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和详尽的程序方框图。 相似文献
75.
杜清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2,17(1):57-65
图形编辑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图形工作站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地理信息的获取,更新及其它处理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本文中,作者阐述了在微机地理信息系统上实现图形编辑系统时,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系统的实现环境和交互设备等方面应具备的必要前提,并介绍了一个基于微机实现的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76.
77.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78.
79.
三工河流域新老绿洲发育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景观单元之一。人工绿洲是在干旱条件下经长期人类活动改造而形成的特殊景观。随着人类对绿洲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加强,绿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天然绿洲到人工绿洲,是人类适应和改造干旱区自然环境的历程。在这一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绿洲显示出明显的发育演化特征。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提出绿洲发育度的概念,并从灌溉体系的建设状况、水资源的利用水平、植被与生态建设、农业发展程度、社会经济水平和绿洲景观结构等7个方面提出了绿洲发育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天山北坡2个人工绿洲为例,从空间上定量比较2个绿洲的发育程度,其中阜康市绿洲发育度高于222团绿洲(阜北农场)。 相似文献
80.
基于海温和环流特征量的江苏省小麦适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温资料,利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 method)分析发现,小麦冬前生长期间日均气温及有效积温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均有明显的增暖趋势。同时根据江苏省各地区冬小麦有记录以来的农业气象资料分析可得,播期与冬前总积温、有效积温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尤以有效积温更为显著,均通过了0.001显著水平检验,故可利用冬前有效积温确定冬小麦适播期。在此基础上,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原理以及500hPa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这一特性,利用最优化因子相关技术对海温及环流特征量进行普查,从中挑选一批与冬前有效积温相关显著、稳定性强、因子相互独立、可靠的海温和环流特征量作为长期预报因子,建立冬前有效积温的海温模型和环流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提前1-2月预测冬前有效积温,从而确定冬小麦适播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