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40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川铀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中川铀矿床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的描述,在分析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从矿床的产出特征、矿物组合和成矿时代等7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类型.笔者认为,中川铀矿床成矿过程是在区域隆升的地质背景下进行的,铀成矿主要遵循外生成矿机制,属表生淋积成因.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D152树脂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对Eu3 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0 mg/g;用0.1~2.0 mol/L HCl洗脱,洗脱率为92%以上;测得吸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H=14.3 kJ/mol、△G298=-1.88 kJ/mol、△S= 54.3 J/(mol·K);等温吸附曲线遵守Freundlich关系式;表观活化能Ea=9.10 kJ/mol,表观速率常数k298= 1.54×10-5s-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对Eu3 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3.
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膦酸树脂(APAR)对镥(Ⅲ)的吸附在pH=5.64的HAc-NaAc的缓冲溶液中为最佳。25℃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30.5 mg/g(树脂)。用0.5 mol/L的HC l溶液作为解析剂,解析率为95.4%;氨基膦酸树脂对镥(Ⅲ)的表观吸附活化能Ea=37.3 kJ/mol,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298=2.47×10-5-s1,测得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7.86 kJ/mol,ΔG=-4.42 kJ/mol,ΔS=42.5 Jmo-l1K-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树脂功能基与镥(Ⅲ)的配位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64.
王秀兰 《地质科学》1991,(3):298-303
CPA-pB 是一种新的高灵敏钍显色剂。作者采用试剂测定岩石申钍的含量,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各种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试剂水溶液性能稳定,试剂与微量钍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具有显色速度快、反应灵敏、选择性好等优点。采用此试剂进行岩石钍含量测定时,样品中的干扰元素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以分光光度测定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66.
为获得不含农药的当地海水在利用酶传感器监测海水有机磷农药时作为对照溶液使用,选用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ASD5作为吸附剂,对含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海水样品进行动态吸附研究。发现该树脂较适合去除海水中的微量马拉硫磷,在温度10℃,流速0.5mL.min-1的条件下,10g树脂制成的吸附柱处理含500μg.L-1马拉硫磷的海水样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为30.0%),出水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抑制率仅为0.4%,而对海水自身的性质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ASD5适合去除海水中的微量马拉硫磷,在海水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首次报道了一种冠合型醇酸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方法及其对低浓度溶液和海水体系中钾离子的富集性能。基于近年来发展的“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等理论概念构思,设计并合成出一种冠合型聚双内酯类的新高分子钾离子富集剂,即均苯四酸-二甘醇聚大环醚双内酯(Polymacrocycyclic ether bislactone of diethlene glycolpyromy llitic acid,以下简称PBL树脂),产率几为定量,为97.4%左右。笔者研究了这种热固性树脂对低浓度钾盐溶液、莱州湾海滨地下卤水和天然海水中钾离子的富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BL树脂可适用于天然海水及莱州湾地下卤水等复杂体系中低浓度钾离子的富集分离,富集容量可分别达到22.5×10-3和36.5×10-3.初步探讨了PBL树脂的捕钾机理,并对富氧大环高分子对钾离子选择性络合的孔径匹配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8.
本文报导了在多聚磷酸作用下,O,O′-邻苯二酚二乙酸同三聚甲醛缩聚生成具有对钾离子吸着作用的树脂的反应。探讨了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影响树脂性能的因素。提出了合成O,O′-邻苯二酚二乙酸-甲醛树脂的最宜条件。  相似文献   
69.
污水下水道系统由主管道和支管组成。粗略估计,大多数国家拥有和主管道长度相当的支管。举例说来,丹麦拥有60,000公里主管道和数量相当的私属支管,目前还需加上190万公用事业公司拥有的由公路主管道引向私有边界上的支管。自七十年代末,欧洲国家已聚焦在损耗下水道的修复上。原位修复管道法(CIPP)是应用最广泛的下水道修复方法。今天,许多不同的cIPP的技术均可行。这些技术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由一个树脂载体(管)和一个树脂系统构成。树脂载体保证树脂平整的均布在整个管壁,创造出一个均匀壁厚的管道。合成树脂是新型管壁的主要构成物质,有利于增强最终井壁的强度和壁厚。树脂的养护要经过一个化学反应后才呈现为一种硬质塑料材料。在选择一个例如由玻璃纤维制成树脂载体(管道)时,玻璃纤维作为一种增加最终产物强度的补强,形成一个复合结构。自1978年第一个装置出现,cIPP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当cIPP技术发展时,更多的关注已经转向主管道修复系统的发展,仅在过去的十年内欧洲人才意识到支管的修复也很重要。基于对风险方面的顾虑,从逻辑上开始集中在修复公路下的大管道。但是从运作上的观点,证据证明理想中运作的节省仅在修复策略是建立在对于总系统的全面考虑下才可行。因此,这篇文章重点是在过去十年中支管修复系统的进步和提供一个关于当今系统的相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0.
汲鹏  佘振宝  李现红  刘静  张敏  张凯 《世界地质》2010,29(1):168-174
采用2-邻胂酸偶氮苯-1, 8-二羟基-3, 6-二磺酸钠(铀试剂) 作为螯合剂制备螯合形成树脂, 并研究了该树脂的性能及对分离富集和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发现, 用pH = 1.0的盐酸溶液做淋洗剂、柱高为8 cm、流速为1.00 mL /min、pH = 1.0的3%的硫脲-盐酸40 mL洗脱时, 贵金属离子能和常见的金属离子分离, 定量富集于树脂上。用极谱法测定贵金属元素的标准回收实验表明, 其回收率为94% ~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