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46篇 |
免费 | 5084篇 |
国内免费 | 44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4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252篇 |
地质学 | 18326篇 |
海洋学 | 106篇 |
综合类 | 927篇 |
自然地理 | 1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6篇 |
2024年 | 299篇 |
2023年 | 443篇 |
2022年 | 503篇 |
2021年 | 560篇 |
2020年 | 561篇 |
2019年 | 585篇 |
2018年 | 525篇 |
2017年 | 677篇 |
2016年 | 799篇 |
2015年 | 798篇 |
2014年 | 1051篇 |
2013年 | 813篇 |
2012年 | 1081篇 |
2011年 | 958篇 |
2010年 | 897篇 |
2009年 | 737篇 |
2008年 | 675篇 |
2007年 | 740篇 |
2006年 | 675篇 |
2005年 | 598篇 |
2004年 | 596篇 |
2003年 | 526篇 |
2002年 | 495篇 |
2001年 | 542篇 |
2000年 | 512篇 |
1999年 | 476篇 |
1998年 | 467篇 |
1997年 | 447篇 |
1996年 | 403篇 |
1995年 | 317篇 |
1994年 | 253篇 |
1993年 | 187篇 |
1992年 | 167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准噶尔蒙西斑岩铜钼矿床脉体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蒙西斑岩铜钼矿床位于东准噶尔伊吾县琼河坝花岗岩北侧,以发育细脉、网脉状矿化为特征。脉体类型多样,包括石英脉、石英硫化物脉和硫化物脉等。根据脉体力学成因机制,其又可划分为水压破裂充填脉和构造破裂充填脉。构造破裂充填脉体按破裂形成的位错特征有正断与逆断两种。地表石英脉产状陡立,明显受断裂控制。脉体体积分数统计结果显示流体富集区呈向北缓倾的带状分布于深100~400m范围内,并与矿化富集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脉体富集带内,脉体以共轭形式存在,一组为倾角较小的逆断破裂充填脉,另一组为倾角较大的正断破裂充填脉,他们可能为缓倾逆冲剪切带的次级破裂与充填脉,即富矿带内脉体是沿矿区低角度逆冲断裂次级破裂面充填的。矿区地表及深部(400m以下)脉体以陡立为主,矿化较弱。矿区流体的运移具先沿水压直立破裂往上运移,进入剪切带后沿剪切带次级破裂侧向和向上运移,并在剪切带中富集成矿。低温矿物组合脉体穿切高温矿物组合脉体的特征说明脉体形成过程矿区处于隆升构造环境,这对斑岩铜矿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102.
[摘要]区域成矿背景分析表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韧-脆性剪切带形成于陆-陆碰撞体制,
在330 ~265Ma 期间,受挤压伸展体制转换影响,先后经历了韧、脆性构造变形。对与韧-脆性剪切带有
关的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包裹体以气液相为主,均一温度集中在160 ~ 240益,成矿流体盐度
为3. 55 ~4. 5wt%NaCl。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的水为变质成因水。金属硫化物硫
同位素啄34 S 值为3. 54 ~10. 68译,显然属于混染硫。黄铁矿包裹体氦氩同位素3 He/ 4 He 值为0. 18 ~2. 18
Ra,属幔壳混源。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双泉金矿成矿时代及控矿构造脆性变形时间为(269依9) Ma ~
(260依4)Ma,金初始富集时间在310Ma 前后,并得到含矿花岗斑岩U-Pb 同位素年龄的支持,该事件在
东准地区均有同位素年龄记录,是区域性的构造岩浆成矿流体热事件。上述资料表明,金矿成矿过程、
成矿流体性质等在时间、空间上严格受韧-脆性剪切构造变形带控制。 相似文献
103.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对广西大厂矿田拉么矿区内出露的酸性侵入岩和矿石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龙箱盖含斑黑云母花岗岩锆石原位SHRIMP UPb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94±4Ma(95%可信度)和98.6±1.9Ma(95%可信度),矽卡岩成矿期锌铜矿石中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98.6±6Ma(95%可信度)。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与相关岩体的成岩年龄接近,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04.
105.
福建武平十二排钼矿床辉钼矿Re-Os
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武平十二排铝矿床是近年来在闽西南地区找到的又一处铝矿床.钼矿化在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与新元古界楼子坝群、晚古生界变质岩接触带内呈浸染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透镜状矿体.本次研究过程中,对5件代表性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模式年龄值变化范围为149.7 ~ 152.8Ma,等时线年龄为(151 ±2) Ma,略晚于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由此认为十二排钼矿床与黑云母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均为晚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矿区外围其他钼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闽西南大规模钼矿化发生在印支期台地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变阶段,并伴随燕山早期挤压隆升(约160 ~ 145 Ma)和燕山晚期由挤压向拉张机制转换(约105 ~90 Ma)作用所诱发的岩浆活动是导致钼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6.
107.
138矿床是中生代火山-沉积改造型铀矿床。本文对矿床的铀源、矿区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及古气候、构造和改造再生等地质条件,以及铀的吸附还原剂,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化学成分、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化学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8.
109.
邹家山铀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邹家山矿床矿石中的萤石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取自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样品流体包裹体的均-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66.1℃和159.9℃,盐度平均值分别为11.61wt%和13.16wt%,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88g/cm^3和1.00g/cm^3。流体包裹体均-温度与盐度之间的关系呈抛物线型,密度与均-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密度与盐度成正相关关系。计算获得邹家山矿床-130m和206m标高铀的平均成矿深度分别是553m和65m,表明矿床形成后遭受一定程度的剥蚀,其剥蚀深度大约在65~150m。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