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5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2316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531篇
地球物理   1599篇
地质学   3961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267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李跃亭 《安徽地质》2013,(4):304-306,310
以铁矿为代表的金属矿山在选矿与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含有多种重金属的污废水,一经泄漏,首先对包气带形成污染;而庐枞丘陵地区第四系松散层较薄,包气带防污能力较弱;因此,以包气带污染预测为基础,开展包气带防污能力的研究,对后期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与保护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丘陵地区某铁矿为例,通过渗水试验评价包气带防污性能,并采用数值法分别进行饱水与非饱水渗透条件下的污染预测评价,为其它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102.
藏东南部泥石流堵河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型试验对泥石流入汇主河后堵塞坝形成过程以及堵塞坝体溃决后主河河床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历时3个月,共13组试验。在支主沟交汇角为90°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支沟泥石流容重、支主沟的流量比和动量比,建立了泥石流堵河的判别公式,当r>1 001.16时容易发生堵河现象,并对培龙沟两次泥石流堵河事件进行了判定;定义了主河的束窄率S与主河流速变异系数Fv,并发现了主河的束窄率与支主沟动量比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主河稳定后的平均宽度与流速变异系数之间存在幂的关系。该实验能够较好地模拟泥石流堵塞坝形成的过程,结果比较合理,并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列车动荷载下桩网结构路基土拱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高孝  宫全美  周顺华 《岩土力学》2014,35(6):1600-1606
通过三维模型试验研究了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土拱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动荷载作用下土拱效应依然有效,随着填土的增高,土拱效应在增强,土工格栅的存在可以增强土拱效应的作用。但动荷载条件下动应力的分布与自重条件下的应力分布截然不同。动荷载作用下土拱效应会发生退化,表现为动荷载施加过程中先前由桩所承担的部分动应力会转移至桩间土;完成动荷载施加后,最初由桩承担的部分自重荷载也会转移至桩间土。填土高度和土工格栅对于动荷载作用下土拱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但当高度达到一定值之后,填土高度的影响就可忽略,土工格栅的存在使得土拱效应的削弱程度减小了一半。  相似文献   
104.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我国年平均及四季的气温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气温变化的主要差异及其增暖进程。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气温是呈上升趋势的,但80年代以前年代际变化并不明显, 升温幅度不大。我国气候增暖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增暖加速,急剧增暖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经历了由偏冷向偏暖的趋势转变。我国四季气温变化趋势在80~90年代增暖的进程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冬季增暖开始时间最早、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急剧加速,其原因除了冬季气温持续攀升作用外,春、夏、秋季气温上升, 特别是春、夏季增暖幅度的加大增暖区域的显著扩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年最大日雨量极值分布拟合与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文有  郑皎  王继红  程林 《气象科技》2011,39(2):137-140
采用红河州12个站近48~58年的年最大日雨量资料,用Pearson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3种概率分布模型分别进行了拟合,选择拟合最好的分布模型来估算最大给定重现期极值.结果表明:3种分布均能较好地拟合年最大日雨量的分布,在红河州12个站的拟合中,有7个站用耿贝尔分布,4个站用Pearson-Ⅲ分布,1个...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时间序列的变点问题。所给出的统计方法可用来推断一个时间序列是否存在变点,存在几个变点以及变点在什么位置。这种统计推断方法可用于气候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7.
X 波段双极化雷达对云中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需对云中降水粒子的相态和分布结构进行准确识别,以便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车载X波段双极化雷达可提供与云中降水粒子大小、形状、相态等特征密切相关的4个极化参数: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水平和垂直极化相关系数.利用这4个极化参数加上环境温度作为5个输入参量,建立了降水粒子相态模糊逻辑识别算法,识别的降水粒子有10种:毛毛雨、雨、湿霰、干霰、小雹、大雹、雨加雹、湿雪、干雪、冰晶.利用此雷达的实际观测资料,并与地面和飞机空中实测资料对照,对我国南、北方地区观测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糊逻辑算法对云内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108.
夜间气象能见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能见度理论和双止偏光能见度测定仪原理,讨论了夜间气象能见度的测量原理和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并完成了初步的野外对比试验,得出了比较结论。  相似文献   
109.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型态的低频变率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时间上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TEEOF)分析方法,对近百年全球及南北半球平均气温一年、三年、六年和十年的变化形态及其频率进行诊断,结果表明,TEEOF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50%以上,各种年际振动的第一模态基本上代表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年变化型,并能反映出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别是十年际的第一模态,冬季气温湿示出较强的上升趋势,相应的第一时间主分量趋势与实际温度序列的走势非常一致。全球及南北半球各时域TEEOF除第一模态及一年TEEOF的第模态外,其它特同量所表示的年际变化型态各有差异,相应主分量都与一定的年际准周期振动结构的长期变率有关。年变化型态的T^2检验表明,南半球及全球的突变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单要素t检验结果差异不大,而北半球的差异明显,表明T^2检验,对具有多变量的型态突变的检测比单要素的t检验理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0.
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根据辽宁地区的东北冷涡降水天气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利用气象台站网的常规观测资料,用事后划分影响区和对比区的移动分区区域回归方法,对东北冷涡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辽宁省1992—2004年6~8月对东北冷涡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效果为22.44%。(2)有95%以上的可信度证明辽宁省的人工增雨有正效果。(3)物理检验分析证明,作业方法及催化部位基本是合理的,催化作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