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5篇 |
免费 | 320篇 |
国内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0篇 |
大气科学 | 96篇 |
地球物理 | 418篇 |
地质学 | 1228篇 |
海洋学 | 15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73篇 |
自然地理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The Andaman Forearc Basin(AFB) is asymmetric in configuration and filled with a ~6 kmthick pile of Neogene to Recent sediments(~4 s in two-way travel time:TWT) with distinct zonation.It shows gradual thinning up to ~3 km(0.8 s in TWT) towards the eastern end with a seabed gradient of 1:30.Thick deformed sediments ~2 s(TWT) of the Outerarc are associated with intense faulting and occasional folding caused by recent tectonics.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faults within the upwarped sedimentary column of Oligocene top to Recent is observed with a rotated fault block.These features are manifestations of Recent igneous intrusion,and reveal the presence of a mild N–S compressional regime.Its effect on the AFB resulted in further uplift of sediments,which can now be seen as the Invisible Bank.Forward gravity modelling supporting our seismic interpretation reveals that it is associated with igneous intrusion from the Moho(~9 km depth),and also suggests that continental crust underlies the AFB.Strong 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BSR)-like features in the Miocene sediments of Outerarc and Forearc basin at a depth of 0.6 s below the seabed suggest the inferred probable occurrence of gas hydrates in the AFB. 相似文献
103.
以现有地质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阿姆河右岸区块东南部靠近吉萨尔山前地区的中下侏罗统主要构造特征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该区中下侏罗统油气勘探,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对造山带向盆地过渡的山前地区构造变形规律的认识。研究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整体表现为由三列近似呈雁行状排列的NE向背斜带组成的褶皱-冲断构造。从控制背斜构造发育的断裂活动特征看,东部山前断层表现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逆冲,活动强度大,向西逆断层运动的强度逐渐减弱,且由南向北西部断层的逆冲运动方向发生反向变化,在研究区的北部发育典型的构造三角带。西部背斜带可视为断裂运动方式由南向北变化导致的调节构造。沿构造带走向,三列背斜构造高点由南向北逐渐升高。通过对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与上覆地层构造特征的比较,结合该区侏罗系沉积特征,认为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是与上覆地层构造变形共同形成于新近纪喜山期统一的区域构造运动背景下。其主要构造变形机制是晚古近-新近纪以来,在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受吉萨尔山脉的隆升挤压和研究区北部NW向的大型断裂如布哈拉断裂、曼格什拉克断裂的右旋压扭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104.
105.
泥石流调查遥感解译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在分析总结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足,就区域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遥感解译应用,提出了基于虚拟GIS和水文空间分析的遥感解译方法(RSVH)。该方法综合利用虚拟GIS、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将大尺度区域降级为较小尺度的空间逻辑单元。针对各单元应用遥感影像和高精度DEM数据创建三维虚拟场景。同时叠加地形、地质、岩性、土壤、灾害等具有丰富属性信息的图层,较好地解决了大尺度区域范围内遥感解译工作面临的困难。为小流域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对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煤系地层反射波发育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归类总结和正反演对比,建立了地震波-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解释人员从时间剖面上准确分辨出新生界、煤系地层和煤系基底反射波组,确定煤层反射波及煤层赋存状况,为类似地区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9.
二维分形技术在地震勘探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文中探讨了二维分形布朗运动在地震勘探构造解释中的应用,并针对地震资料,提出了具体实用的算法,并以此算用C^++语言编制了相应处理软件,对实测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在谷德振先生“水文地质结构”学术思想指引下,本文提出建立结构水文地质学的设想,论述了其基础理论框架。从方法论角度将矿山水害防控分为被动防控和主动防控两种方法。以结构水文地质学指导煤矿高势能突水溃砂防控,分析了被动防控可能产生突水溃砂灾害的机理; 提出了主动地质工程防控的原理,包括地质材料性质改造、结构隔水性能重构、赋存水动力环境改造、减轻采掘诱发覆岩破坏等具体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催生符合中国矿山防治水实践需要的创新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