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7篇
  免费   859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测绘学   311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1899篇
地质学   2554篇
海洋学   272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测氡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氡是一种放射性地球物理方法,利用滑坡体与其周边岩土体的结构差异,应用测氡可对滑坡进行勘探,对滑坡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勘探时间的目的,并可与地质分析相互验证,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3.
利用遥感及物探资料通过对大同市万泉河盆地地质构造的分析,合理地解释了万泉河盆地地下水的成因机制及其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同位素年龄测试,进一步提示出沿口泉断裂破碎带有远源地下水进入本区,使盆地内的地下水来源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94.
晋祠泉断流与地下水资源保护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晋祠泉域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阐述了晋泉形成机理和断流原因,认为晋泉断流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说明地下水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统一的、科学的、多层次的全面管理,才能有效地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唤醒人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95.
燕山辽西地区的盖层可分两个构造层,由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相互叠加,并相应发育两期推覆构造。复向斜范围包括内蒙地轴和燕山沉降带,是由长条形的三个背斜和二个向斜相间,及配套的EW向纵断裂、SN向横断裂和NE向、NW向的共轭断裂组成。著名的尚义-宽城-凌源-朝阳-北票断裂是复向斜及其次级背斜的轴部纵断裂,以南大岭组、窑坡组和北票组作为其裂隙充填物。燕山EW向断裂南北对冲现象是复向斜纵断裂放射状排列并向核部推覆的反映。复向斜的形成机制完全符合纵弯褶皱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原理,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秦皇岛背形的形成是后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所致。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金风口片区地表的调查,分析了地面降沉、塌陷的原因;研究了塌陷对水源的影响;总结了水源干枯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的办法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7.
以非线性思想研究了榆次地区地裂缝和构造、地貌、地震的几何形态特征,计算了它们的分维值。发现地裂缝与断层的分维值非常接近,而且地裂缝分维值小于断层分维值,说明地裂缝形态和断层形态相似,同属于剪切走滑性质,但地裂缝的复杂程度和活动性都小于断层。总结榆次地区断层、地裂缝、地震和地貌分维值的关系,可知当地的地裂缝、地貌形态和地震活动都受到断层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98.
山东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克森 《水文》2003,23(1):28-31
分析了山东省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在阐述山东省降雨、地理等自然特点的基础上,认为集雨增补地下水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集雨增补地下水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
南京市玄武湖水下交通隧道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既在城市,又在水下,环境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是一种脆弱环境下的典型的地质工程。本文对玄武湖地下交通隧道的环境地质条件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如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巷道突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0.
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对探地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分析雷达检测道路厚度结构的物理前提.将探地雷达的道路厚度检测技术与常规的钻孔取芯方法进行对比,并根据笔者在工作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说明探地雷达在公路厚度结构检测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