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51篇
  免费   13622篇
  国内免费   8675篇
测绘学   4373篇
大气科学   5303篇
地球物理   9730篇
地质学   29728篇
海洋学   5884篇
天文学   2205篇
综合类   3281篇
自然地理   7344篇
  2025年   49篇
  2024年   897篇
  2023年   913篇
  2022年   1486篇
  2021年   1633篇
  2020年   1738篇
  2019年   1886篇
  2018年   1564篇
  2017年   1762篇
  2016年   1914篇
  2015年   2059篇
  2014年   2482篇
  2013年   2494篇
  2012年   2843篇
  2011年   2944篇
  2010年   2534篇
  2009年   2991篇
  2008年   2999篇
  2007年   3300篇
  2006年   3186篇
  2005年   2820篇
  2004年   2637篇
  2003年   2547篇
  2002年   2303篇
  2001年   2003篇
  2000年   1870篇
  1999年   1734篇
  1998年   1501篇
  1997年   1383篇
  1996年   1259篇
  1995年   1058篇
  1994年   1096篇
  1993年   930篇
  1992年   744篇
  1991年   530篇
  1990年   465篇
  1989年   370篇
  1988年   284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4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人类世生态地质学研究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立广  杨仲康 《沉积学报》2017,35(5):958-967
地质学家和社会学家广泛关注“人类世”这一新概念,但是,对于“人类世”的时间跨度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人类世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法:认为人类世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的地质时期,要探讨人类世的生态与环境演化过程,就需要寻找一种有时间序列、分辨率高、分布范围广并且与生物活动紧密相关的沉积层。选取粪土层作为过去生态环境信息记录的新载体,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探索南极生态、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问题,是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是人类世生态地质学的组成部分,是沉积学与地球化学、考古学、生态学多学科交叉的结果,它的理论和方法已被成功地运用到北极和中国的南海地区,它应该放在全球的沉积学大平台上,开拓新的领域。并详细讨论了人类世生态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实例,对于了解人类世以来气候、环境和生态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2.
袁满  王文圣  叶濒璘 《水文》2017,37(5):8-11
有序聚类分析法是水文学中识别突变点的有效方法,但该法只考虑了同类之间的离差较小原则,忽略了类与类之间的离差较大原则。基于此,提出了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改进法同时考虑了同类之间的离差较小和类类间的离差较大原则。将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应用于年平均流量序列突变点识别中,并与传统有序聚类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原理明确,识别突变点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43.
INTRODUCTIONThe structural mine earthquake in coal mines refers to the quake induced by excavationengineeringthatleadstorupturingor change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weakness surfaceintheinteriorof rock mass.According to the origin,mine earthquakes can b…  相似文献   
944.
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1:2.5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室内布样,野外采样,室内异常圈定与评价和室外异常查证4个阶段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工作中,从布样阶段开始直至异常评价结束的每一个阶段都考虑后续的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从布样到野外异常查证都注意地质信息和化探信息的相结合,从而总结出一套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野外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该方法已在野外工作中发挥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4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中国西北地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检测出一类特殊的类脂物分子--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根据其碳数分布特征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一元正脂肪酸酰胺来源于各种生物体,产生于生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而不是来源于石油残余物及各种可能的污染.通过对比3个不同区域相近时期古湖相及黄土沉积地层中的脂肪酸酰胺分布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可能不是黄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而额济纳盆地及邻近区域对黄土堆积有着重要的贡献或具有相同的物源.典型黄土沉积地层中UFAA值(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酰胺相对含量的比值)与粒度、磁化率等指标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特别是在相对暖湿阶段UFAA值呈现了明显的低值.这一现象表明脂肪酸酰胺在沉积地层中的变化受控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成岩作用强度的变化,从而记录了气候变化信息.通过研究,认为生物生理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元正脂肪酸酰胺与构成细胞膜的类脂物分子一样,可记录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46.
结合北京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的阜石路砂石坑暗涵隧洞试验段工程实践, 对卵砾石地层浅埋水工隧洞进行了超前小导管注浆的现场试验工作。文章基于试验成果, 得到了该隧洞地层注浆配比、注浆量、影响范围等关键参数, 为隧洞开挖安全施工和进度优化提供依据。研究的方法及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洞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47.
对深部开采矿山岩体进行质量评价时, RMR体系在考虑深部岩体质量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评分值确定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利用连续性细化计算方法对传统RMR法中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QD、节理间距、地应力等指标进行了修正, 得到了评价指标与其评分值之间的拟合回归曲线以及连续性方程, 其次, 在深入分析不良地质因素、深部采矿工艺及其对岩体质量影响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爆破震动影响系数及采场暴露面积两个新评分项并建立了M-IRMR体系, 最后, 借助该体系对三山岛金矿深部采掘工程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对于深部矿山岩体工程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8.
毗邻烃源岩的细粒储层,由于其岩石结构、组分及沉积环境的特殊性,成岩作用表现出一定差异。本文以张家垛油田阜三段细粒碎屑岩储层为例,通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相关分析,研究其成岩作用的特殊性。研究结果表明:(1)细粒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常被泥岩包裹,在压实作用中若存在欠压实,粒间孔可以被很好地保留下来;(2)细粒储层形成时水动力较弱,杂基含量高导致微孔较多;(3)大量的粘土矿物使孔隙比表面增加,抑制了后期硅质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析出;(4)比表面的增加减缓了孔隙流体的对流速率和扩散速率,不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粒度越细,次生孔隙越不发育。细粒碎屑岩储层有别于常规储层,对其特殊的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49.
根据2004~2013年间涸洲岛邻近海域共30个航次的营养盐监测结果,分析了涸洲岛邻近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组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冬季>秋季>夏季,SiO?--Si各季节浓度差别不大.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无机氮年际变化幅度比较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NO7-N与DIN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对无机氮的贡献最大;SiO²-Si和NH₄-N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Sio²--Si下降趋势比较明显;PO4-P则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营养盐化学计量比以及浮游植物生长营养盐限制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涸洲岛邻近海域主要属于磷限制,整个海域处于贫营养化程度。近10年来涸洲岛邻近海域海水中的Si/N逐年降低,N/P先降低后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会导致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0.
主要从卵石地层的特征分类、特殊结构及场内施工条件3个方面,对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及施工工艺选择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论证,力求使在卵石地层中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更科学、经济,使施工方法、工艺更具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