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7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晚白垩世阿曼造山运动影响了被动陆缘和主动陆缘两种沉积体系,控制了周缘鲁卜哈利和阿曼盆地的油气富集。为明确阿曼造山构造全过程与周缘地区沉积-成藏条件的作用关系,通过构建区域地质-地震剖面,细化阿曼山构造演化阶段和时空差异,梳理前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耦合特征;基于岩心、薄片、微米CT和地球化学、地震资料,总结了阿曼造山运动对白垩系关键地质要素和多类型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阿曼山所处的阿拉伯板块东北缘在白垩纪至古近纪经历了被动陆缘晚期、洋壳仰冲、前陆造山三个演化阶段,垂向构造体系经历了断垒向压扭或逆冲断层的演化,空间应变具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减弱的特征。阿曼前陆盆-山体系主要影响了Lekhwair隆起带周缘的前渊-斜坡及隆后单元的构造-沉积过程,白垩系垂向上记录了被动陆缘稳定沉降、主动大陆边缘挠曲剥蚀和稳定沉降等三期沉积建造。晚白垩世挤压应力控制了两阿(阿联酋、阿曼)优质储层进一步改造和礁滩、断块、岩溶及不整合等多类型圈闭的定型。研究工作系统梳理了阿曼造山运动控制下的白垩系沉积-成藏特征,为多类型岩性圈闭机理研究和精细勘探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2.
王伟 《甘肃地质》2008,17(2):24-29
甘肃宕昌彭都-簸箕一带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具富钾,低钛特点。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分馏明显,铕具负异常。微量元素K、Rb、Ba、Th等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Sc、Cr等相容元素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火山岩形成于一个正常陆壳或形成于双倍陆壳的中上部。形成的构造环境为陆内碰撞构造环境。同位素研究表明其形成时间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63.
辽北华北陆块北缘存在巨型的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其标志有:开原蛇绿混杂岩、构造混杂岩、阿拉斯加型岩体、碰撞造山型花岗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它们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辽北建平—阜新—铁岭—清原一带,是晋宁造山运动期间,古亚洲洋板块和古西伯利亚板块依次向古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辽北华北陆块北缘晚前寒武纪造山带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辽北华北陆块北缘存在巨型的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其标志有:开原蛇绿混杂岩、构造混杂岩、阿拉斯加型岩体、碰撞造山型花岗岩、榴辉岩高压变质带。它们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辽北建平-阜新-铁岭-清原一带,是晋宁造山运动期间,古亚洲洋板块依次向古华北板块俯冲碰撞造山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雪峰山加里东造山运动及其体制转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侯光久  索书田 《湖南地质》1998,17(3):141-144
本文论述了雪峰山地区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变形序列,加里东运动期间,至少存在3个连续的构造热事件。并且阐述了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的转换,形成低角度滑脱带,高角度正断层及变质核杂岩。  相似文献   
66.
程裕淇  李树勳 《地质论评》1941,6(Z2):308-312
(一)导言柳林■在沅陵县城东北约二百里,位于沅江之南岸,自此西南行约三十里至牯牛背,沿途开采之脉金矿甚多,本文所讨论  相似文献   
67.
中国中生代末期之造山运动发生于白垩纪之末或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并非如翁文灏氏所说燕山乙墓发生于上下白垩纪之间,此期运动我们称之为四川运动,其时期与北美之拉惹米运动相当。四川运动之强烈程度难各地互有差异,但分布则最广泛,遍及各省。四川运动在四川省表现最为强烈,在云南、西康、贵州、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宁夏、察哈尔、热河等省都县最重要的造山运勤,台湾省之始新统前造山运动尚不能定其确期,可能亦是这一幕,在其他各省,虽有时不是最重要的造山运动,但其影响则都曾见到。  相似文献   
68.
69.
潮汐在地壳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顺良  钟荣融 《地震学报》1993,15(4):508-513
通常认为,潮汐力在造山运动(地槽活动)及岩浆活动等地壳运动中的作用极为微弱,其作用可略而不计.本文则提出潮汐力在岩浆形成、地槽活动及造山运动等地壳运动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新观点,并给出了在潮汐力驱动下,岩浆囊形成的潮汐耗散加热模式及潮汐交变力作用下地槽活动、造山过程的初步的力学描述(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70.
The Qingbaikouan System is the lowest unit of the Neoproterozoic Erathem in Chinese stratigraphic succession,and it now provides a precise geochronological framework and geological time scale for mapping and stratal correlation in China.However,a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 U-Pb zircon age date (1368±12 Ma) obtained from a bentonite in the Qingbaikouan Xiamaling Formation indicates that it belongs to the Mesoproterozoic Erathem instead.This change is a milestone in understanding the Precambrian Stratigraphic Time Scale in China,and it has had great influence on Precambrian correlations in Asia.Otherwise,a large amount of geochronological work has been done in the "Jiangnan Orogen Belt" of South China,and new isotopic data have redefined the traditional recognition of metamorphosed Mesoproterozoic strata from the Sibao orogeny to the Neoproterozoic Erathem.Based on SHRIMP zircon U-Pb age data,the authors regard the Sibao orogeny (equal to the Wuling orogeny) as a movement at ca 820 Ma,meaning that the Sibao orogeny was not equivalent to the Grenvillian orogeny.Finally,we report here the first SHRIMP U-Pb age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top of the Qingbaikouan Gongdong Formation (786.8±5.6 Ma) and the bottom of the Chang'an (diamictite) Formation (778.4±5.2 Ma),which is the age of the lowest diamictite of the Nanhuan System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